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英美的文官制度在建立后都经历了一些改革。20世纪初,英国建立文官分类管理制度,采用品位分类的办法,职位根据政府需求而变动。美国于1923年对文官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改革,首次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文官的职位分类制度。这反映了(     
A.贵族传统的延续B.官员地位的降低C.党派干预的加强D.政府职能的扩大
2024-05-0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东北(ZDB)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制度产生于隋而确立于唐。因为有多种科目,“分科举人”,故名科举。与重点在于推荐的察举相比,科举制度的特点在于,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没有如“入门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较之于察举制,科举制打破了与“德”“名”相关联的门第背景的限制,是一个重大历史进步;但它完全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显然亦非一切方面都优于察举。

——改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通过建立适当的考试系统,选拔能干的人才从事公共服务。……成绩突出的公共服务人员可以得到晋升,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可以得到最高奖励,以此鼓励公共服务人员勤勉的工作态度和进取心。

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

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

——摘编自(英)《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1854年)》《美国文官法(1883年)》

材料三   孙中山提出了以考试权独立为核心的文官考试的思想。他曾说:“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救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孙中山完成了从科举考试到文官考试的对接,奠定了我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基础。他的文官考试思想和他下令规划、公布的考试法规,不少重要内容后来为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所沿用。

——摘编自《孙中山对人才选拔制度的贡献》(《光明日报》)

(1)阅读材料一、归纳科举制与察举制相比的“重大历史进步”之处,说明科举制“亦非一切方面都优于察举”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写出唐朝科举制的两种主要形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国家文官制度具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弊端。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概述孙中山提出的“文官考试”思想的具体内涵,并简析这一思想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2023-12-19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鲁迅中学2024届高三12月选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70年英国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在学习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建立起文官制度。下列选项中,属于西方文官制度共同特点的有(     
①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②事务官随内阁共进退
③职务常任,论功晋升                                      ④实行政治与管理合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温和式的调整和改革是近代英国国家治理的一大特色。阅读下表,据此可知(     
时间标校
1832年经过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员名额并修改选民资格
1835年颁布法律,规定自治市的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
19世纪末40年代颁布《矿井法》、工厂法、《十二小时工作产生》
1848年通过《公共卫生法》、要求当局改变。
1870年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

①调整和改革措施适应了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
②自治市成为英国历史上最早的地方自治制度
③这些调整和改革彻底化解了日益尖锐的矛盾
④随着相关法令的颁布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制度产生于隋而确立于唐。因为有多种科目,“分科举人”,故名科举。与重点在于推荐的察举相比,科举制度的特点在于,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没有如“入门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较之于察举制,科举制打破了与“德”“名”相关联的门第背景的限制,是一个重大历史进步;但它完全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显然亦非一切方面都优于察举。

——改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近代西方各国一般均成立一个相对独立的机关主管文官之考任与管理,如英国的文官委员会便是独立的文官考任机关,既不隶属于任何部、会,也不受制于内阁及各部,亦不依附于任何政党,地位中立。但以英、美为代表的近代西方各国的考试权,仅是从机构设置上凸显其相对独立性,实质上考试用人,仍属政府权力范畴,“仍在行政权之下”,而未与行政权平起平坐。南京国民政府将“孙中山把考试权从行政权中独立出来的设想”变成了现实,考试权实现了与行政权的平等。

——摘编自张峰翠《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考试制度述论》

材料三   我国传统干部人事制度创立于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国情发展变化,干部老龄化、文化素质较低、不利于专门化管理等问题逐渐显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需要担任更多的服务角色,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与此同时,政府派遣了大批人员考察包括公务员制度在内的西方的政治制度。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标志着公务员制度进入全面成熟的阶段。

——摘编自解舒晴《中美两国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归纳科举制与察举制相比的“重大历史进步”之处,扼要说明科举制“亦非一切方面都优于察举”的主要表现,并指出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关于考试权问题,南京国民政府与近代西方国家的不同做法。结合所学,概括南京国民政府使“孙中山的考试权独立设想变成现实”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推动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主要因素,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的影响。
2023-11-2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考)试题
6 . 德国《联邦公务员法》(1953)和《联邦公务员基准法》(1957)都规定:“公务员须为全体国民而非某个党派服务,须中立和公正地履行职务,公务员可以参加国会议员选举,一旦当选,须办理辞职手续,否则将作出免职处理”。这说明,德国公务员制度(     
A.体现人民主权原则B.突出政治中立原则
C.摆脱政党政治影响D.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2023-11-2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S9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中国现代法学先驱龚祥瑞在《文官制度》一书中有言:“英国实行的是议会内阁制。文官的政策水平、法制观念、管理能力、办事效率等等就成了实施政治责任制的关键,文官系统构成了政治机器的效能部分。”下列选项中,能够作为英国“文官系统构成了政治机器的效能部分”的史实的是(     
A.英国文官的层次不断增多,工作项目需层层报批
B.英国文官考试面向所有公民,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C.英国的文官包括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负责具体事务
D.文官忠实地执行政策,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制度产生于隋而确立于唐。因为有多种科目,“分科举人”,故名科举。科举分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与重点在于推荐(所谓“乡举里选”)的察举相比,科举制度的特点在于,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没有如“入门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较之于察举制,科举制打破了与“德”“名”相关联的门第背景的限制,是一个重大历史进步;但它完全按考试成绩选拨人才,显然亦非一切方面都优于察举。

——改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在当时英国期刊文献和议会辩论中,竞争考试的观念均与中国有关;议会内外都认为考试制度是中国创立的制度,而且没有人加以否认;没有任何其它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展权。

——改编自“(1855年)英国文官制度改革议院辩论记录”

材料三   孙中山提出了以考试权独立为核心的文官考试的思想。他曾说:“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救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孙中山完成了从科举考试到文官考试的对接,奠定了我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基础。他的文官考试思想和他下令规划、公布的考试法规,不少重要内容后来为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所沿用。

——摘编自《孙中山对人才选拔制度的贡献》(《光明日报》)


(1)仔细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归纳科举制与察举制相比的“重大历史进步”之处,扼要说明科举制“亦非一切方面都优于察举”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西方文官制度采纳的中国古代科举制中的若干重要理念,并结合19世纪中期相关史实,简要说明当时英国举行“文官制度改革议院辩论”的重要背景。
(3)根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提出“以考试权独立为核心的文官考试”思想的缘由,并简析这一思想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9 . 官员的选拔和管理,是国家进行高效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鉴于政党分肥制带来行政动荡、效率低下、腐败盛行,1883年美国国会颁布《彭德尔顿法》,正式建立了美国文官制度。该法规定:文官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取消公务人员承担向政治基金捐款和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拒绝承担此项义务的文官不得被免职或受到歧视性对待;文官在考试、任用、提升、调动、复职、降级、辞退等方面,一律平等;设立不受党派控制的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文官的考核,确立了职责一致、奖惩结合、公平对待的考核原则。

——摘编自王锦瑭《美国文官制的改革》等

材料三   清末学堂选官与科举制均以试法取士,但本质内容仍有差别。学堂选官看重的不仅仅是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更多的是近代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近代西方文官考试非常注重“适用性”,多依职位不同对参试考生试以不同学科知识。选拔对象基本为经过大学系统培养、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清末学堂选官考试也秉承这一原则,这使得专业型的文官能够在实际行政管理过程中得以养成,由此表明其与近代西方文官选拔考试更具“亲缘性”,这也使得近代文官选拔考试制度得以在中国萌芽。

——摘编自刘为勇《清末文官制度变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作用。两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结合所学,写出其完善表现,从选官的标准和方式两个角度说明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概括美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末学堂选官与近代西方国家文官选拔更具“亲缘性”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清末选官制度变革的影响。
2023-11-1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事久则弊生,制度亦需在与时俱进中因革演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资产阶级立宪国的历史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明,更换部长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同地主和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各方面都依附他们。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不能不是老样子的。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

------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

材料二:窃惟科举之弊,古今人言之綦详。而科举之阻碍学堂,妨误人才,臣世凯、臣之洞等亦迭经奏陈……强邻环伺,讵能我待。……转瞬日俄和议一定,中国大局益危,斯时必有殊常之举动,方足化群疑而消积侮。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戢不虞之诡谋。……故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先停科举始。

-----袁世凯、张之洞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


参考材料一、二,自选一个制度,围绕制度演进这一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11-1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