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新的行政监察体制在党的领导下按照《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正式建立起来,负责监察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从成立起至1950年1月,监察委员会建立机构,配备干部,进行业务学习,草拟各级人民监察委员会组织条例等。人民监察委员会还对各级人民监察委员会的建立给予若干指导,东北、西北、华东、中南四大行政区监察委员会先后成立。至1951年4月首次全国监察工作会议召开时,各级人民监察机构已初步建立。各级监察委员会坚持采取自上而下的检查与自下而上的监督相结合、纪律制裁与加强教育相结合、平时检查与事故调查相结合的原则,中央到地方的监察工作有序开展起来,在配合开展“三反”运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徐行《新中国行政监察体制的建立与初步运行(1949—1954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行政监察体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行政监察体制的影响。
23-24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论述题 | 较难(0.4) |
2 . 有学者在研究上海市党政干部教育时使用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上海市委市政府为了全面提高各级党政干部的理论水平,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对党政干部的理论教育。干部学校教育方法中引进了苏联的“习明纳尔”教学法,即课堂讨论制。具体地讲,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有计划、有重点、有领导的课堂讨论。这与不经过准备且无领导的小组讨论是大有不同的。1953-1956年,上海市党委先后开办了11所高级党校、中级党校和初级党校,分别轮训中共上海区委委员以上的各级党政干部。与此同时,各级政府机关还分别抽调相应的干部到各类专业干校中去参加学习。仅1953年到1955年底,从各级党校毕业的干部就有25300多人。

——摘编自《上海党建文献选编》

材料二

上海组织机关干部下厂、下乡参加劳动,转变作风。左图为1963年6月,南汇县300多名机关干部下乡参加三夏劳动。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以“上海市党政干部教育”为主题的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实清晰,叙述准确)
2023-09-06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选必一第7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7年7月,日本对考试取士制度加以修订,将文官考试分为“高等考试”和“普通考试”,取消“学术考试”。高等考试适用于选拔奏任官,普通考试适用于选拔判任官。“试补”指高等考试合格后的“练习实务”,时间为三年。“见习”指普通考试合格后的“练习实务”,时间为两年。法学博士、文学博士或法科大学、文科大学及原东京大学法学部、文学部的毕业生可不经高等考试,直接担任奏任官试补。官立、府县立中学或同级的官立、府县立学校及受帝国大学监督的私立法律学校、原司法省法律学校的毕业生可不经普通考试,直接担任判任官见习。其他人员参加考试则有严格的限制。

——摘编自吕万和、张健《明治时期日本官吏任选制度的改革》

材料二   1913年初,北洋政府公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典试委员会编制法草案》。1919年,北洋政府又公布了《文官高等考试法》《文官普通考试法》《文官高等考试典试令》《文官普通考试典试令》。新法适用的对象主要为行政官、技术官、审计官、征收官。各专门学科分政治、经济、法律、文学、物理、数学、测量、化学、地质、采矿、冶金、机械等二十三科,各学科所考科目少则十几门,多则二十多门。行政官、技术官、审计官与征收官以外的其他种类文官的任用考试适用特别考试法,如外交官适用《外交官领事官考试法》、法院书记官适用《法院书记官考试暂行章程》等。上述各种类文官的考试科目一般是与该种类工作有关的学科。

——摘编自武乾《论北洋政府的文官制度》

材料三   1982年,《吸收录用干部问题的若干规定》颁布,文件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吸收录用干部要实行公开招收,自愿报名,同时,文件还明确了考试的具体方法和程序,并确定政府人事部门的主导作用,将此前以各系统、各部门为主的分散考试改为统一组织的考试。针对干部人员范围过于庞大、缺乏分类管理的问题,这一时期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在着力推进不同类别干部的管理改革。1993年8月14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考试录用制度也随之确立。

——摘编自句华《中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变革趋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文官考试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洋政府文官考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特点的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义。
4 . 1993年我国开始推行公务员制度,随后建立了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并于2006年1月正式实施。据此可知,我国(     
A.改革开放事业已进入全面深化阶段B.公务员考录工作已步入法制化轨道
C.公务员的政治和文化素养得到提升D.进一步完善了机关干部廉政建设制度
2023-06-10更新 | 517次组卷 | 10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干部制度是干部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及其工作机制的总称。它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证,为实现党的政治任务服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不同,对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也不一样,相应的干部制度也会有不同的特点。下列项中,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干部制度的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
②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在干部的廉政建设方面取得很大成绩
③在干部管理制度上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
④建立了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
A.④①②③B.①④②③C.④①③②D.①④③②
2023-05-23更新 | 595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突破卷21官员选拔与管理-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6 . 1978年以后,我国干部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这表明公务员制度的推行(     
A.推动了工作重心的转移B.推动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C.适应了改革开放的需要D.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023-05-16更新 | 837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官员的选拔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代“府州司县吏人,幼年废学,辄入吏门,礼义之教懵然未知,贿赂之情循习已著,日就月将,熏染成性,…往往受赃枉法”。元仁宗登帝位就宣布:“朕所愿者,安百姓以图至治,然非用儒生,何以至此!”皇庆二年(1313年),仁宗正式下诏恢复科举制。曾经当过文天祥幕僚的南宋“遗老”赵文时年75岁,也闻风而动,其他“遗老”们也踊跃应试。元朝科举,无论是试题、场次、放榜,还是录取名额、授官,都明文规定对蒙古人、色目人优待照顾。

——刘安泰《谈元朝科举制度的废与行》

材料二   北洋时期,文官考试分为高等考试和普通考试两种,分别由文官高等考试典试委员会和文官普通考试典试委员会主持进行。两个典试委员会均于考试之前由大总统临时任命,考试结束后即予撤销。应试高等考试需有3年以上高等学校学历与毕业文凭或通过普通考试及格分发学习期满之男子;应试普通考试需有技术学校以上毕业文凭或同等学历经甄录考试及格或曾任委任以上文职之男子。高等考试中第1试为国文,第23试,依其报考的专门学科分别考试不同科目。普通考试第1试为国文,第23试分行政职与技术职分别考试。行政职考宪法、现行法令之解释、策问、文牍,技术职按照应试人之学科分别考试技术科目。

——武乾《论北洋政府的文官制度》

材料三   1982年,《吸收录用干部问题的若干规定》颁布,文件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吸收录用干部要实行公开招收,自愿报名,同时,文件还明确了考试的具体方法和程序,并确定政府人事部门的主导作用,将以前各系统、各部门为主分散考试改为统一组织。针对干部人员范围过于庞大,缺乏分类管理的问题,这一时期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在着力推进不同类别干部的管理改革。1993101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考试录用制度也随之确立。

——句华《中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变革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元朝恢复科举制的原因,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元朝恢复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简析这一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作用。
2023-05-02更新 | 368次组卷 | 2卷引用:选必一第7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8 . 建国初期,采用的是各级党委分级管理干部的体制,即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党委负责管理本地区的干部;1955年末,党中央决定,建立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统一管理下的分部分级管理干部体制。这一变化(     

A.是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B.反映了我国干部管理体制的成熟
C.有利于培养综合型全面型干部D.推动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87—1999年,我国形成了分类管理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路径,并在这一路径的指引下初步推进一些领域的改革。所谓分类管理,就是指打破原来的“大一统”干部人事制度,按照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党政机关干部)、事业单位人员、国有企业人员等各级各类人员的特点,制定科学的分类标准,形成党管干部原则指导下的、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分类管理改革,推进党政领导干部制度改革,颁布实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进行人事制度改革。

——摘编自薛立强《新中国70年干部人事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在19871999年推出分类管理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19871999年分类管理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项目

西方文官制度

中国公务员制度

用人标准

注重通才或专才,把业务知识和能力作为主要条件

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政治立场

分为政务官与事务官

没有政治与行政的分离

政治中立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管理原则

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专门机构管理

党管干部

行政价值取向

公平正义、公共利益公共责任、依法行政

坚持为人民服务

——摘编自袁珠妮《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对公务员制度形成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