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伦理与教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法律与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舜典》到《清会典》这样连续出现的鸿篇巨制,说明古代法规一直处在由简到繁、由粗及细的逐步完备的发展过程中。从残酷的刑罚规定到废除肉刑,从首重刑法到兼及户、婚、田、土、钱、债等民事纠纷,表明法规一直受到社会发展和各种矛盾变化的直接影响。古代法规中不但有严刑峻法的内容,还兼及维护礼制、处理家庭财产继承以至尊卑贵贱主奴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这种严格等级秩序,鲜明地反映着法规的阶级性质。中国古代,君主特权凌驾于一切法律之上,君主所颁布的诏令敕谕是最高的法律形式,所作出的裁断是最高的判决。从北齐至清代,一直把“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列为刑章之首,正是统治意志的集中反映。律、令、格、式、例和诏敕、上级批详的长期并行,既说明古代法规的兼容性,又表现出立法、司法长期依附于政治权力,体现以君主权力和“人治”为中心的专制政治的特点。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编著《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路德的主观动机是纯粹宗教性的,然而他的思想行为却在客观上导致了世俗社会的巨大变化。从思想上来说,路德的“因信称义”的神学思想将灵魂获救的根据从外在的教会转向了内在的信仰,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马克思说“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从实践上来说,路德的宗教改革最终导致了基督教世界的大分裂,这种分裂引发了一系列宗教战争,并且通过1555年的《奥格斯堡和约》和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将“教随国定”的原则确立为处理宗教分歧的基本原则。该原则确认了宗教分裂的事实,从而使宗教宽容精神取代了宗教专制主义而成为新时代的精神特征。正是在这种宗教宽容以及由此而演化出来的普遍宽容的精神氛围中,现代科学和民主才成为可能。

——摘编自赵林《宗教改革对于西欧社会转型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自秦朝以来历朝历代制订法律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路德的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中期以来,在商业化影响和黑死病冲击下,英国以教俗贵族和劳动者为代表的传统等级发生显著分化,以乡绅和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新兴阶层异军突起,社会结构处于新旧交替之中。传统贵族铺张浪费和新兴阶层模仿攀比更高阶层,形成了过度消费问题。过度消费造成有限资源大量消耗,物价上涨,消费者负担加重,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奢靡之风盛行,等级界限模糊不清,也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鉴于此,英国议会颁布了11部禁奢法令,以强制规范城乡居民的饮食和服饰等生活消费标准,全社会初步养成了理性消费的风气。

——摘编自徐浩《14—16世纪英国社会的过度消费问题与禁奢法令的实施》

材料二       宗教改革从精神层面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瑞士人的思想观念,使瑞士较早地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乃至孕育了瑞士人执着的工匠精神,为钟表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因素。新教的出现推动了“合理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加尔文的神学明确了人间的国和天上的国的区别,从而为追逐利润的商人和放债者的冒险活动正了名。加尔文赋予节俭、勤勉等商业美德以宗教价值,新教徒一方面聚敛财富,一方面又推崇禁欲主义,为资本主义初期的原始积累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思想迎合了当时瑞士新兴资产阶级追逐财富的要求,为瑞士新教同封建王权的斗争和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

——摘编自马丁《欧洲宗教改革与瑞士钟表业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和瑞士两国民众思想观念转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和瑞士两国民众思想观念转变的不同原因,简析其共同影响。
2023-10-25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史料一 一个基督徒家庭妇女在家洗碗扫地,跟一个神父在教堂讲道一样,并无区别,如果都是出于侍奉上帝的心志,会一样蒙上帝悦纳。……信徒与神职人员的区别只是侍奉岗位与分工的不同,而不是属灵地位与身份的不同。……既然救恩已经为上帝所预定,基督徒的商人或资本家就不再需要为他们个人的救恩而担心惧怕,只要财富是用正当手段获得,而又不是被浪费挥霍掉,资本的积累就不再有道德上的困难。

——摘编自基甸《宗教改革思潮对历史文化的巨大影响》

史料二 在思想方面,基督教有一整套的教规来规范和约束教徒的言行举止,还有一系列的教义——“三位一体论”、信原罪、信救赎、因信称义说等来束缚人们的思想,以此来巩固基督教的不倒地位,为基督教的合理存在提供理论的支持,将教会人员置于高人一等的地位上,以神论来麻痹人们的思想,达到一种愚民的效果,并在此过程中,向人们搜刮钱财。在文化方面,基督教教士是西欧古典文化的唯一继承人,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受到极大的破坏。

——吴丽红《浅谈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的影响》


[探究]
(1)概括史料一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观点出现的根本原因。
(2)有学者指出“西欧中世纪就是基督教一统天下的中世纪”,结合史料二论证这一观点。
2023-08-1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学习讲义)
4 . 教育分化是历史的必然,教育与社会发展同向而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明理学是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继先秦子学,汉唐经学后的又一重要理论范式。……二程“自家体贴出天理”,奠定了理本论哲学的基础,而其“性即理”的论说则昭示着他们对理学本体论和心性论的打通。二程后,朱熹通过注解“四书”,建构了综合“宋五子”,圆融理气心性的理学体系,而这也标志着儒家理学这一新理论范式的确立。

——郑治文《本体·心性·工夫——“北宋五子”到朱熹的理学范式建构》

材料二:中世纪神学家中,托马斯·阿奎那是对古希腊哲学,特别是亚里士多德的各种著作研究最深、运用最多的人。他认为科学依赖于质料,只有神学,其研究对象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是永远不在质料之中的东西。低级学科以追求高级学科为目的,而最高的目的是神学,因而科学要服从神学,神学理论高于其他科学。……所有这些不仅揭示了基督教在人生问题上丰富的辩证法和深刻的哲理性,而且赋予这一宗教本身强烈的伦理化色彩。

——摘编自吴式颖等《外国教育史教程》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党十分重视教育的工农化和大众化,注重对工农大众进行政治、文化和技术的教育,把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作为新中国教育的重要任务。……党制定的教育方针坚定了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体现了教育为工农服务,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思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是顺应时代需要而制定的。这些方针有力地推动了新中国教育事业废旧立新的发展,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晶《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教育方针确立的历史回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朱熹“圆融理气心性的理学体系”的主要思想主张,并简述朱熹对儒学教育进行探索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指出经过托马斯·阿奎那改造的基督教理论体系的特点。结合所学,概括中世纪基督教伦理在西欧社会教化中产生的主要影响。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阐述新中国在成立以后至文革开始之前在“教育事业废旧立新”上所采取的措施。运用唯物史观,说明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阶段所取得成就的重要性。
2023-05-24更新 | 2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之后⋯⋯白嘉轩接过一看,是姐夫一笔不苟楷书的《乡约》(部分):德谓见善必行,闻过必改,能治其身,能修其家,能事父兄,能救子弟,能御童仆,能敬长上,能睦亲邻,能择交游,能守廉洁,能广施息,能受寄托……凡有一善为众所推者,皆书于籍以为善行。业谓居家,则事父兄教子弟待妻妾,在外则事长上结朋友教后生御僮仆,至于读书、治田、营家、济物、好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皆可为之,非此之类皆为无益。

——摘编自陈忠实《白鹿原》

材料二 加尔文提出了预定论。所谓的预定是指上帝以其永恒的旨意,决定世界上每一个人所要成就的。永恒的生命为某些人已预订,对于另一些人则是永罚。谁是选民,谁是弃民,可以通过上帝的呼召体现出来。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就是“选民”和“弃民”的标志。加尔文主张教会应当监督国家、社会和家庭,把社会本身改造为宗教团体的典型。凡唱下流放荡的歌曲、跳舞者监禁三天。对酗酒、赌博、吵架、放高利货的人也有相应的处罚。生活节俭被新兴资产阶级视为一种美德。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东西方社会教化的不同。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东西方社会教化的认识。
2022-12-2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恩平黄冈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说5-10世纪是西欧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黑暗时代”,但这决不能简单的归罪于基督教会。基督教是将中世纪与古代文明连接起来的唯一桥梁,教士们大量搜集和抄录古希腊罗马时期遗留下来的文化典籍……后来教会人士还来到德意志及北欧中欧等地,一面传播教义,一面逐步的掌握了各地的文化事业。鉴于神职人员文化修养普遍低下的状况,教会的一些有识之士便力主大办教育,一批修道院及附设学校被建起,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教会和修道院是文化教育的中心。

——摘编自刘景华《重新认识中世纪天主教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新的经济因素开始产生和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路德适应时代的需要,提出了系统的以“因信称义”(靠自己虔诚的信仰即可灵魂获救)为基础的宗教改革思想,强调人人均可阅读理解《圣经》,不需要通过教会就能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打破了教会的权威,培养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并把人们从教会繁琐礼仪的束缚中解救出来,给人以精神的自由,这成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路德的理论满足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摘编自《世界史资料丛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基督教扩大影响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欧洲文化教育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出现的原因,理解“路德的理论满足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基督教是罗马帝国对巴勒斯坦地区当地民族高压统治的产物。基督教一开始就反对罗马的统治,仇视富人,号召教徒过清贫的生活。基督教诞生后的前三百年里,遭受了罗马帝国多次镇压。随着基督教的发展和一些奴隶主贵族、富人和军官的加入,基督教在教义上、组织上和仪式上变得复杂起来;罗马帝国统治阶级内部也有一部分人逐渐认识到基督教对争取民众和加强统治的重要性。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392年,狄奥多西一世颁布法律,规定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唯一合法的宗教(即罗马国教)。

材料二   中世纪初期,教会是唯一设有学校的地方。教育目的是为宗教神学服务,培养对上帝度诚、忠于教权的教士。《圣经》成为学校唯一的教科书。骑士们则在宫廷和贵族家里接受军事战术训练和礼法教育,以此成为能够维护封建主利益的强悍军人。1213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商业的发展,行会学校,商人子弟学校出现了。这类学校注重本族语和计算的教学,着重学习生产和业务知识,为本行业培养人才。后来这类学校合并成城市学校,并逐渐促成了以巴黎大学为代表的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城市学校和大学的陆续出现,反映了萌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的需要,打破了教会对学校的垄断,对欧洲文化的普及起到推动作用,并为文艺复兴运动准备了条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世力、陈光裕《一本书读懂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性质的变化及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教会学校和城市学校的不同历史作用。
8 . 中世纪西欧伦理与教化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在神学统治的年代,盲目信仰、禁欲主义成为至上的美德和追求,人类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生活。

——张成岗《从神本到人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解读》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中世纪西欧伦理与教化的特征。
2022-09-2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33法律与教化-选必1-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材料一     教堂星罗棋布,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又是教会的子民,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   西欧中世纪历史无法回避基督教及其教会的影响,不仅在于它是西方文化的精神根基,更在于其对当时西欧社会政治、经济、法律乃至人们日常生活的全面渗透。——王亚平《中世纪基督教教会对世俗政治的影响》

材料三     基督教会学校的教育内容以其宗教信仰、道德为主要教育内容。而这些宗教信仰和道德并非一无是处。基督教宣扬“十诫”、十条……

——范立民《基督教与中世纪教育》

材料四:世俗化的新教伦理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人们信仰新教其实就是在信仰资本主义。新教伦理赞扬劳动……新教伦理主张合理地追求财富……合理的进行消费……这些都是在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结合以上四则材料分析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2022-08-21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0 . 近代西方法律与教化。

材料一 大陆法系起源于古代罗马法,以民法为其法律制度的核心,是现今使用较为广泛的法系。在大陆法系中,法官审判案件必须援引制定法,不能以判例作为依据,从而强调制定法的权威,以禁止法官的“造法”行为,故有“法官是制定法仆从”一说。在法典的体系排列上,大陆法系讲求规定的逻辑性、概念的明确性和语言的精炼性。大陆法系的许多法律行为需要国家的鉴证、登记,检察机关垄断公诉权,庭审时采取审问制以及法院的体系统一等。

——摘编自邢万里《浅析大陆法系起源及主要特征》

材料二 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对法律产生过重要影响。法律在文化上的独立性,可以说是宗教文化长期培养的结果。法律最初的绝大多数祭条几乎都反映着宗教伦理方面的禁忌;最初的执法活动几乎全部被祭司所垄断,而法律观念则纯粹是一种宗教意识形态。“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被广泛传播,后来影响法律制度,产生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而《圣经》中诚实、公正的观念对形成西方衡平法‘诚实信用’原则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宗教方面的共识深刻地决定着近代法律的面貌,甚至法律的通用语言、惯常程式以及汇集而成的传统都是在宗教文化的氛围中发育成长的。

——摘编自王景斌、周伟科《从关联性视角看宗教与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陆法系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宗教对近代西方法律的影响。
2022-01-27更新 | 2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