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代的律令规定:“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日慈幼,二日养老,三日振穷,四日恤贫,五日宽疾,六曰安富。”汉文帝时,下令县道,“年八十以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以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宋仁宗时,枢密使韩琦奏请把没人的户绝田募人佃种,把田租贮存起来,用于救济州县郭内之老幼贫疾不能自存者,称为广惠仓。范仲淹在杭州任知州时,在苏州吴县和长洲置田十余顷,将所得租米用来赡养宗族,供给衣食及婚嫁丧葬之用。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人主承天命以养民者也,民存则社稷存,民亡则社稷亡,故重民者,所以重社稷而承天命也”。历代封建王朝对鳏.寡孤独和灾民、贫民的救济,虽然没有形成普遍化和经常化的行政机制,而往往表现为统治者个人恩赐的“仁政”。

——摘编自白云、刘芹《中国古代社会救助措施的历史作用与启示》

材料二   西欧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的地区。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诸国已进行一些社会保障立法。1870-1914年,西欧各国都在采取措施、制定方法,建立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欧共体也逐步形成自己的社会政策。1972年,欧共体“社会行动纲领”把解决失业特别是青年人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列入优先目标之一。

——摘编自于建定《英国在西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和近现代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相似之处,并说明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原因。
2022-01-04更新 | 2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非凡吉创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调研(三)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被誉为“地方自治之母”。伴随着封建国家的形成,出现了自治市与郡、教区并立的权力结构。议会改革之前,王室和议会很少过问地方事务,中央也无专门部门管理地方事务。19世纪30年代郡议会的形成,开启了英国地方自治制度的民主化进程。一系列法案的颁布使英国逐渐形成民选的地方议会,这些议会使英国的地方自治体制走向现代化和规范化。

——摘编自孙宏伟《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研究》

材料二   1983年法国政府有步骤地放弃以前的一些职能,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管控作用迅速退却,把它交给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改革之后,财富以不利于劳动者的方式在资本与劳动之间重新分配。1981年,一个总值为421470法郎的有价证券组合的缴税比例为17.8%,到1992年,缴税只占0.6%;相反,工资收入缴税比例上升:1981年一份总计50577法郎的工资缴税比例是12.8%,1992年一份总计96000法郎的工资缴税比例是17.4%。贫富分化的出现,这使在福利时代习惯看到不平等现象逐渐消失的法国人受到沉重打击。经济政策的向右转有力地激发了新的社会运动……使法国政治和媒体陷入长期的政治动荡之中。

——摘编自张丽等《法国近百年来的社会运动与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地方自治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社会保障变化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进入20世纪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导致工人大量失业,民众极度贫困,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1942年,英国的贝弗里奇提出,应当建立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通过国家干预控制市场经济所导致的社会不公,应时社会风险,增进公民的普遍福利。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广泛实施福利制度,它们把实施福利制度作为确保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措施。正如阿里夫德里克所言,福利制度被用来阻止资本主义危机的发生。19487月,英国首先宣布成为“从摇篮到坟墓”均有保障的“福利国家”,随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陆续宣布实施普遍福利政策。福利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确保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迅猛推进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新自由主义引发的新矛盾、新问题的集中出现,一系列新的问题摆在了福利国家面前:社会福利开支数额过大、财政负担加重、财政赤字增加、食利阶层出现。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福利国家普遍陷入了财政困难、经济停滞、通货膨胀、福利依赖日趋严重等福利危机之中,社会不平等日益加剧。

——摘编自杨静陈亮陈霞《福利国家的性质、模式及困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福利制度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代开始,中央政府经常派出使者“分行四方,延问疾苦”,以便及时“赈济百姓”。汉代各级政府与扶贫相关的财政事权就包括了收养孤儿、贩恤鳏寡、救疾医病、放赈救灾、助贷贫民、协助生产等十多项。汉代限民田,曹魏屯田制,北魏隋唐均田制,都是努力把人民和土地结合起来,帮助人民生产自救;另一方面则对农民生产提供帮助,如大兴水利、提供种子农具的贷款、编制农书等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中唐时,刘晏强调国家赈济要适当:“赈给少则不足活人,活人多则阙国用,国用阙则复重敛矣”。唐宋时期,政府针对各种贫弱对象,都设立了专门的救助机构,这些措施为元明清历代所继承,并有新的发展。

——摘编自史卫《古代财政与扶贫》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中国广大农村分布着2.5亿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极端贫困人口。1986年,国务院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划定重点扶持区域,设立专项扶贫资金,开始实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国家扶贫行动。有世界银行专家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成为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贫行动,尤其对减少农村地区的绝对贫困人数更是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督战,提出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建立脱贫攻坚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监督体系、考核体系等。明确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奋斗目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扶贫工作的核心举措,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工作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要求。

材料一: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

2016-11-27更新 | 4758次组卷 | 54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第四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