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6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两税法在晚唐行政体系中具体实施的方案,由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行政级别

财政来源

中央

州上供

藩镇(节度使、观察使)

所辖州的部分税收上缴(称送使)

送使外的留州份额

A.削弱了藩镇割据的形势B.协调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C.渗透了以民为本的理念D.使中央掌控税收调拨权
2023-09-04更新 | 482次组卷 | 9卷引用:16·选必一第16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万历初年,张居正颁布“一条鞭法”,原本分别上缴的钱、粮和所服劳役一律合并且征收白银。此法推行后,北方部分农户的生计却加速恶化。这主要是因为北方(     
A.自然条件不利于农业生产B.商品经济活跃程度较低
C.承担更加沉重的国防责任D.社会风俗强调重义轻利
3 . 下表为乾隆二十九年(1764)全国赋税征银的情况。据此可知,清朝前期(     

类别

数量(两)

占赋税总数比例(%)

全年额征银

3924万

100

地丁银

2938万

74.87

盐课银

384万

9.79

关税银

459万

11.71

A.人口数量大幅增加B.商业与手工业发展
C.土地开垦成效显著D.传统经济结构稳固
4 . 史载,清朝“合计洋关岁征各税,咸丰末年,只四百九十余万”。下图反映的是同治年间洋(货)关税收入变化情况,这一时期洋税收入说明(     
A.中国的贸易主权被破坏殆尽B.洋税成为清政府财政的主要税源
C.洋务运动抵制了西方经济扩张D.中国沦为西方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2023-08-30更新 | 282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税粮的收支由户部一元化统管。金花银出现后,皇室库房内承运库改以收贮金花银为主。正统时百分之七十八的金花银,亦即占全国税粮总数百分之九的折粮银,转移到皇宫内库,作为皇帝个人开支。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正统七年于户部另设太仓库。太仓库的收入供国家军政开销。为满足皇帝及后妃的奢侈生活,他们除挥霍内承运库收入的金花银外,还经常凭借皇权,向太仓库索取银两。但是,一旦国家财政拮据,皇帝却不肯动用内承运库存银。明末,朝廷一方面在全国加派“三饷”,另一方面内库“银尚存三千余万两、金一百五十万”不肯动用。

——摘编自唐文基《明代“金花银”和田赋货币化趋势》

材料二   1858年,《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凡有金银、外国各等银钱、面粟、米粉、砂谷、米面饼、熟肉、熟菜、牛奶酥等几十种商品,进出口通商各口,皆难免税。第五款规定:“向来洋药(鸦片)、铜钱、米谷、豆石、硝磺、白铅等物,例皆不准通商,现定稍宽其禁,听商遵行纳税贸易。”由于商品周转税负很重,五口通商之后西方列强对华贸易没有像他们预想的大幅增长。为此,《天津条约》规定中国进口商品,在缴纳进口关税和2.5%的子口税之后,即可行销中国各地,各地不得再另外征税。

——摘编自胡公启《晚清中国关税制度变迁及影响》

材料三   19507月,国家将房产税、地产税统一成房地产税,停止对薪给报酬所得税与遗产税的征收;把原有的一千多个货物税征税品目缩减至358个,还将原规定按5%的税率缴纳税款的纳税对象标准从全年所得额未满100万元者扩大至300万元(相当于第二套人民币300元)者;同时将累进税率的累进级数由原来的十四级增加至二十一级,并规定全年所得额为1亿元者适用30%的税率。国务院于同年9月决定新解放区按照每户农业人口的平均收入累计征收农业税。年收入低于150斤者可以享受免征农业税的优惠;超过150斤者,按照3%—42%的税率累进征收农业税。

——摘编自陈平花《中国税收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深化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朝正统年间赋税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40—60年代我国关税征收改革的内容,说明上述改革发生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50年我国税制调整的方向,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税制调整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德宗时,杨炎为相,他牺牲了社会政策的立法,专就财政上整顿,就有财产之人而收其税,令于夏秋两季缴纳(夏输毋过六月,秋输毋过十一月),是为两税。两税法的精意,全在“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十八个字。“两税以资产为宗”,使有产者依其财产的多少,分别等第,负担赋税,而于无产者则加以豁免,虽不能平均负赋,而在财政上,还不失公平之道,倒也是值得称许的。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明朝田赋征收基本上沿用唐宋以来的两税法,分夏税、秋粮两次缴纳,税率因地而异,差别很大。神宗初年张居正当权,推行“一条鞭法”。此法归并了原来复杂的赋役名目,赋役统一折银,征收手续简便,且量出制入进行分摊,使民户预知缴纳数额,官吏不易作弊。清朝的户籍不再有民、军、匠户的区分,赋役征收则基本沿袭明朝一条鞭法,原则上不再佥派徭役,百姓的主要负担固定为田赋、丁赋两大项。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宣布将全国丁赋总数固定,以后每年均以康熙五十年的丁额为标准征收,此外多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时期,进一步实行摊丁入亩,将丁税平均分配到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推行两税法的目的及其作用。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隋唐到明清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的趋势及其影响。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特征及其启示。
2023-08-28更新 | 23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7 . 1861年,清廷一年的关税总收入为白银496万两,只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的9%。1894年,清廷的关税岁入竟达2290万两白银,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的四分之一。《清朝续文献通考》也曾记载,“近来岁入之项,转以厘金、洋税(海关税)为大宗”。这客观上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     
A.对外贸易入超发生逆转B.卷入世界市场程度加深
C.民族资本企业发展迅速D.关税主权收回进程加快
8 . 1886年,清政府总税务司署发布通令,补充对进口货物的验放规定。各关在实行进口货物检验时,要求货商到场查看,并亲自搬移货物及拆包开箱,对因查验而损坏的货物,海关概不负责。这一规定(     
A.利于整顿对外贸易秩序B.加剧了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
C.强化清廷的市场主导权D.提升中国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
2023-08-28更新 | 369次组卷 | 9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之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课堂例题
9 . 下面是根据《资治通鉴》记载的从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至武则天神龙元年户籍人口与国家实际控制人口变化整理的数据(按照每户一丁计算)。这可用于研究这一时期(     

太宗贞观十三年

高宗永徽三年

武则天神龙元年

(公元639年)

(公元652年)

(公元705年)

籍面人口/万户

300

约380

约615

实际控制人口/万户

300

约380

约430

籍面年增长率

1.85%

0.91%

实际年增长率

1.85%

0.23%

A.均田制遭到一定的破坏B.政府注重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C.农民赋税负担日益减轻D.中央集权政治体制趋向崩溃
2023-08-26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西汉开征“算缗钱”后,汉武帝下诏“令民告缗者以其半与之”。宋朝规定“令结甲输税”“不实,许人告,以其田赏之”。元朝规定“匿税者,其匿税之物一半没官,于没官物内一半付告人充赏外,犯人笞五十”。上述措施的实行(     

A.力图实现地方政治清明B.减轻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2023-08-25更新 | 216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