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五口之家农户税赋负担简表

财产税人头税
土地
(亩)
产量
(石)
税率粮价
(钱/石)
土地税
(钱)
刍稿
(钱)
更赋
(钱)
算赋
(钱)
口赋
(钱)
701501/3080400小于503450最多60至少240

——摘编自张敬群《中国税制演进规律初探——三条脉络、四个节点、五个阶段》

材料二   东汉田租以产量为标准,实行三十税一之制。至建安五年,“曹操始制新科”,“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曹魏“制新科”后,河东号称“百姓劝农,家家丰实”,冀州号称“户口最多,田多垦辟”。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曹魏的租调制对汉代赋税所做的调整。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曹魏的租调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官府市籴作为一种政府经济行为在我国古代很早就已出现,市籴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措施,既是敛财的手段,又是平抑丰乏不均的法宝,在社会生活中作用颇大;市籴作为一种物质交换方式,涉及到官府和百姓两方,官府既可从中得利,百姓亦乐于接受,故成为许多治国者的普遍主张。在李悝看来,要避免因谷物价格的波动而伤民伤农的社会问题,就必须实行平籴,即视年景的丰歉状况而适当收购或抛售粮食,如此不仅可以稳定物价,使民无伤而农益劝,而且可以取有余以补不足

汉文景时期,籴粮多以入粟拜爵、入粟除罪的方式进行。到汉武帝时情况较前大为不同。有了充足的财政支持,官府籴粮得以顺利推行。昭宣时期,设立了谷贱时增其价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价而粜的常平仓,它以调剂丰歉、维持常平为目的,以官府籴粜为基本运作方式而行于世,既是古代轻重平准思想发展的产物,又是汉以前官府籴粮长期延续的结果。常平仓自汉代创设之后,历代沿之。汉代的官府籴粮用途广泛,除供给军需和维持常平外,其他方面的粮食需求也常由此来满足。

——摘编自耿虎《春秋战国至唐官府籴粮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官府市籴的特点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汉代不同时期的籴粮政策。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赋役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   缩小行政区划是晋察冀边区改造旧行政的重点之一。旧有的行政区划幅员广阔,一个区所辖村庄有多达几百个的,而华北山地民居普遍分散。晋察冀边区的做法是普遍实行小区制度。但在区县机构设置上,相较阎锡山治下的主要变化在于增加了公安和人民武装两科(部),国民党政权体系上层有复杂完备的组织机构,而村级只有一个村长,这样导致政令到县以下即形同虚文。晋察冀边区的做法是各村都建立民政、财政、教育、实业、司法五个部门,每个部门委员会都由数人组成,这些职务一般都是无偿义务性质。

——摘编自王龙飞《破旧立新:中共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赋役制度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方面“破旧立新”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方面“破旧立新”的意义。
(3)从新中国成立后的史实中再举一例制度变革,并说明其是如何“破旧立新”的。
2024-02-0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古今关税与经济发展

材料一   钞关是明朝内地征税的关卡。1429年,政府准许商人在商运中心用大明宝钞交纳商货税款,在这些地点设立税关,因以钞纳税而得名。1493年规定关税折收银两,但钞关之名未变。钞关征课的对象主要是载运商货之船户。 钞关最初主要设于江北运河一线,后来逐渐扩展到江南运河和长江中游。1480年,钞关每年收税银十二万两,此后大体维持在每年二十三万两左右。明神宗朱翊钧大肆搜刮,1597年税银升至三十三万多两。

明朝八大钞关分布示意图

——摘编自《中国历史百科》

       材料二   1843年,中英双方订立第一个协定海关税则,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1859年,清政府任命英国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洋人开始掌控中国海关行政管理权。晚清至民国时期,海关的业务除经办监管、征税、查禁走私、统计业务外,还办理邮政、海港检疫、同文馆、代购军舰、代办商标注册、代办国际博览会等事务。1950年,刘少奇在北京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干部大会上指出: “我们已把中国大门的钥匙放在自己的袋子里。”海关管理的内容集中于监督管理、征收关税、查禁走私和编制海关统计等工作。1979年,海关的工作方针是“依法监管征税,方便合法进出;制止走私违法,保卫促进四化”。2018年, “一带一路”税收合作会议在哈萨克斯坦召开。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只有开放口岸51个,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开放口岸314个。1990年,关税收入为35亿元,到2022年关税收入达22855亿元。

——摘自《中国海关博物馆》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朝钞关的两项特点,结合所学知识,逐条分析这两项特点形成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结合中国近现代海关的主要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2024-01-2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条鞭法”上承唐代“两税制”,下启清朝“摊丁入亩”。它把明初以来的田赋和徭役,包括甲役、均徭、杂役等总编为一条,并入田赋的夏税、秋粮中一起征收,征税次数减少,税目化繁为简,以田亩数为计税依据,里胥无由飞洒,奸豪无从规避。除苏州等个别地区缴纳实物供应皇室外,其他地区的赋役均可折银缴纳,实现从实物之征向货币之征的转变。在征收环节中,明初以来民收民解的里长、粮长收解制改为官府统一征收、解运的官收官解制,不仅可以免除中间人侵蚀盘剥,而且使征税的过程时间大大缩短;明初以来百姓无偿承担的收交、解运的力役,改由官府从税款收入中出钱雇用。

——摘编自万尚真《功败垂成“一条鞭法”》

(1)据材料,从征税方式、征收管理方面概括“一条鞭法”的措施。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条鞭法”的积极作用。
2024-01-2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汉田租以产量为标准,实行三十税一之制。至建安五年。“曹操始制新科”所谓“新科”,便是《魏书》说的“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又汉有算赋,是人头税,曹操改为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这是户调。税亩制依据田亩的多少收租,户调则是赀多之户多出,赀少之户少出,绢二匹、绵二斤是按照家赀户等的不同,各户所应出的平均数额,曹魏“制新科”后,河东号称“百姓劝农,家家丰实”,冀州号称“户口最多,田多垦辟”。

材料二 均田制的主要内容:

(一)男子十五岁以上,授给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授露田二十亩。露田不得买卖,身死或年满七十者归还官府。

(二)桑田永为个人所有,不须归官。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不得卖其分,亦不得买过所足。

(三)奴婢和耕牛参加授田。奴婢依一般农民授田。耕牛每头授田三十亩,限四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五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曹魏的租调制对汉代赋税所做的调整及租调制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均田制的特征,并指出均田制实施的前提。
2023-12-3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施行两税法,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从朝廷到地方都需要对每年财政的所需要的支出额进行核算,再根据核算出的支出额,进行相应的税赋征集;征收对象以“见居”人口为主,只要人在州县内居住,不管地产与原籍,均向当地州县纳税,纳税对象包含了官僚贵族、僧侣寺院等原先的免税阶层;税负分配上改变以丁户为准的赋税制度,变为以贫富(土地和资产)为区分,富者多征,贫者少征,难以维持生活的群体予以免税;一年分两次征税,分别为夏税和秋税;用钱币计税,以货币代替实物进行纳税;合并各种杂税至户税、地税两税之中;两税三分,各地征收的赋税划成三份,分别是“上供”“留州”“送使”。

——李金乐《唐朝两税法改革及其启示》

材料二   宋代赋税继承了唐代的两税法,主要由二税和苛捐杂税构成。二税是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地税,对象包括地主、自耕农以及半自耕农,分夏秋两征,税钱米皆出于田,以钱为夏税、米为秋税,具体由劳动(力)所有者向产权所有者缴纳地租,之后再由产权所有者向国家缴纳赋税;苛捐杂税有支移、折变、丁绢、丁盐钱等,其中支移就是借口官府需要,强迫农民把秋税谷物送到别处,人和牲畜运送物的费用自己支付,在没有支移任务的地区,农民也要按照税粮数量每斗加纳“道里脚费”。此外,虽然从国家法律规定上百姓仍然有服徭役的义务,但在实际操作中,国家陆续规定可以钱代役,各色徭役均已开始了向以赀代役(代役税)转化的过程。……宋政府还对城市居民征收“城郭之赋”,即坐落在京城及诸州县寨镇的房产和地产应缴纳的税赋,而乡村居民则无需交此税项,改变了唐两税法不分乡村户或坊郭户都需缴税的做法。

——摘编自王棣《宋代赋税的制度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两税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两税法相比,宋代赋税制度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023-11-1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赋税始于夏代,在井田制基础上,三代行贡、助、彻之法,即“籍田以力”的劳役地租……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实行“履亩而税”……确立了以田亩计征的实物地租制,是税收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标记。

第二次重大改革是秦汉时期……秦统一后,征收田租“舍地而税人”,即按每人应有土地亩数征税,田租约为“什一之税”……至唐时实行租庸调制,国家征收租庸调时,只问丁身,不问财产,定额缴纳。

第三次重大变革是唐中后期的两税法……

第四次重大变革是明代的“一条鞭法”……标志中国赋税制度向以稻田为课税对象的租税制度转化。

第五次重大变革是清代的“摊丁入亩”……将丁银摊入田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完成了赋役合并,取消了征税的双重标准。人头税基本废除。

——摘编自《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展史》

材料二

现代有史学家把中国古代税收变化表示为“黄宗羲定律”,公式为:

两税法=租庸调+杂税

王安石免役钱法=(租庸调+杂税)+杂税

一条鞭法=(租庸调+杂税+杂税)+杂税

地丁合一=(租庸调+杂税+杂税+杂税+杂税)+杂税

通式:bn=A+nx。式中bn为经过n次改制之后的新税额,A为原始税额,x为杂税,n为改制次数。显然,这是个累进的算术级数。

——改编自秦晖《并税改革与黄宗羲定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改革的影响。
2023-11-19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初对秦代赋税制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田租、算赋、更赋、警税、算车船、算马牛羊牲畜等十几个赋税项目,由中央负责国家财政的大司农和派去地方郡国主政的官员进行征收管理。山林园池税、市税、口赋、地方资源经营收入、矿税、渔税、公田收入等,由负责皇室财政的少府征收。地方封王封侯在其封地内,可以各自配置专责官员管理赋税,独立于国家财政之外,各自经营,自成体系。汉高祖时期制定的田租率为“十五税一”,到文景时,“三十税一”成为定制。

——摘编自徐世钜《汉代赋税征收管理的几个特征》


(1)根据材料,概括汉初赋税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初赋税制度特点形成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般而言,一种全国性制度应先由中央政府颁布法规,然后地方遵从中央命令执行,但在民国成立初期,江苏省便首先施行国地分税制,并通电全国,从而使之成为既成事实,而中央政府在此之后才颁布国地分税制施行草案。1912年,周学熙接任财政总长,筹建国税厅。1913年,北京政府颁布《国家税地方税法(草案)》,正式决定实行国地分税制。虽然国地分税制在实施之后,已对国地税进行了划分,但很多税种收入仍由地方掌控,地方并不愿税收被中央收走,因此中央与地方关于税种的竞争非常激烈。地方政府不解款,中央政府又“待米下锅”,中央政府只好“另起炉灶”,以开征新税(印花税、所得税等)来增加财政收入。地方与中央最大的分歧在于田赋的归属,各省都督几乎众口一词地赞成将田赋划归各省,北京政府则坚持田赋为国家税。最后财政部作出妥协,同意将田赋分为正税和附加税两部分,正税归为国家税,附加税归地方。

——摘编自焦建华、孙程九《试析北洋初期国地分税制推行的特点及其成因》


(1)根据材料,概括北洋政府国地分税制施行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洋政府国地分税制特点形成的原因。
2023-06-18更新 | 85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冲刺卷(三)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