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建国以后,土地兼并便在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增多。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宰相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到建中元年(2780年)正月,正式以敕诏公布。

两税法改变了租税徭役据丁口征收,租税徭役多落到贫苦的劳动群众头上的做法,它以财产的多少为计税依据,不仅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由于依照财产多少即按照纳税人负税能力大小征税,相对地使税收负担比较公平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同时简了税目和手续。这对于解放生产力,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它奠定了宋代以后两税法的基础,是中国赋税制度史上一件大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实行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两税法的积极作用,并指出两税法反映的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发展趋势。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长期使用的征税制度是均田制以及租庸调法,到了唐中期,因为土地兼并变得十分的严重,税收十分混乱,而且伴随着安史之乱的发生,唐朝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唐朝的税收已经不能支撑中央王朝的正常运行,财政匮乏……通过实施两税法,简化了税制,将各种复杂的税种归于统一,纳入中央统一控制,两税以外,地方不能再行摊派。同时,集中纳税期限,大大节约了赋税的征纳成本,提高了国家的税制效率。两税法以资产为宗,实行资产多者多纳税,资产少者少纳税的制度,所有有资产的人都必须纳税,即使无固定居所的商人也要纳税,扩宽了税源。此外,以“量出为入”的原则作为财政预算的依据,一定程度上有效限制地方政权的任意横征暴敛,且中央可根据国家或皇帝个人需要随时“量事取资”,使中央在经济上愈加集权。

--摘编自朱武飞《两税法对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税法的意义。
2021-04-13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4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0年,政务院发布了《税政实施要则》,其中就包含着具有个人所得税性质的存款利息所得税和薪给报酬所得税。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这一税种最终于1959年停止征收。

1980年,国务院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征税对象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等六类;免征额为800元;……981年,全国职工的月平均工资只有64元。因此,……其实际纳税人人数很少,税源分散,收入甚微。

1986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前者是适应我国个体工商户迅速发展,并对其中的高收入者加以税收调节的产物;后者是防止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悬殊的重要制度构建。

1994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将原来按纳税人类型分设的各种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个人所得税。

2005年,国务院将个税免征额从800元提高到1600元,并增加了有关高收入者必须办理纳税申报的规定。2007年,国务院将个税免征额提高到2000元。

2009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增加到3944亿元,逐步成为我国的第凹大税种。

——据赵仁平《近现代中国个人所得税功能的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税制变革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税制变革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