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茅以升,中国近代桥梁工程奠基人,获美国工程博士学位后回到祖国。1930年,他承接建造钱塘江大桥的使命,认为“不论行车或走船,总不要因为过桥而使人感到不适”,由此推翻了外国工程师的设计,自行设计出上层为公路、下层为铁道的双层桥方案。历尽艰难,1937年9月,钱塘江大桥在国家危难关头提前建成,使数以千百万计的物资在短时间里从沪杭线被抢运过江。11月中旬,上海陷落,南京政府准备炸桥,深明大义的茅以升亲自指导,在日寇先头部队到达时炸断大桥。1946年9月,茅以升又开始了大桥的修复工作,以坚固、适用、经济为标准,1953年9月大桥全部修整完毕。茅以升的一生为祖国建造了许多有形和无形的大桥,这些“桥梁”犹如道道彩虹永留人间。

——摘编自宋玮《茅以升的工程伦理思想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茅以升建桥、炸桥、复桥的原因,并概括茅以升工程思
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茅以升给世人留下的“无形的大桥”的精神内涵。
2021-05-13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梭伦出任执政官主持雅典政务之前,贵族和大众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他们的政治体制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贵族凭借手中的特权占有了雅典的土地,对农民和手工业者用高利贷和重租的形式进行剥削。梭伦出身贵族,但他的财富主要来自贸易而非土地,故对于旧贵族世家相当疏远,而对通过商贸致富的阶层以及平民抱有同情心,他的睿智、温和也声名远扬。公元前570年,雅典的新任执政官梭伦,启动了法治变革,他创立了新的宪法,制定了一批新的法律,并注意提高法律的公信、权威。梭伦还改革了雅典的司法制度,每个阶层的成员都可以担任陪审员,所有的公民对执政官的判决有异议,都可以向新成立的法庭提出上诉,这类法庭只是公民大会的分支机构,甚至是由公民大会全体成员集会,负责审判工作。新的法庭并没有取代执政官在司法方面原有的职能,但在民主的制度中,对执政官的司法权力形成很大程度的制衡。

——摘编自韩伟《梭伦的法治改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梭伦进行法治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梭伦的法治改革。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氏族组织时代,以宗法制为内核的祭祀礼仪系统十分讲求身份层级的划分。这种礼俗间的分野、互斥,实则是贵族祭祀系统中的“位”(意为丛木标识的社祀)现菆象。庶民被拒于“位”外的同时,也造成了权力中枢同民间社会在意识管控结构上的隔菆阂、断裂。面对战国时代激荡的社会变局,商鞅吸纳秦地尚武的族群基因,他垫平贵、庶之分,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爵制下的秦国社会走入了臣民身份重新界定,阶层重新划分,国家专制权力得以成功介入基层社会,传统五等爵制维系下的贵族秩序变成了军功爵制下的新的信仰秩序。秦地的民间信仰也发生了由室家内祭向乡土外祀的转变,由宗族情感寄依转向了地域情感寄依,最终促成了郡县制帝国的形成。

——摘编自熊永《“菆位”于里社:战国秦地的民间信仰秩序统合》


(1)据材料,概括商鞅改革秦国爵制的措施,并说明爵制改革取得成功的社会基础。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爵制改革的积极作用。
2021-06-01更新 | 399次组卷 | 7卷引用:2021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江苏专用-卷01

4 . 材料   府兵制的创建是西魏宇文泰军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西魏大统八年(542),宇文泰以六镇鲜卑人为骨干,收编关陇豪强的乡兵部曲,逐渐建立起一套府兵制度。此后,征兵对象扩大为所有均田户,汉族士兵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府兵制共设八柱国为长官,以下分设十二大将军,再下为二十四开府。每个柱国的军队分配一定数量的土地,士兵在农忙时劳作,农闲时练兵。战争结束后,将帅解除兵权,兵各归其府。府兵的管理采取了早期鲜卑部落兵制的形式,军官皆恢复或赐予鲜卑姓,如李虎赐姓大野氏、杨忠赐姓普六茹氏等,军士一律以主将之姓为自己的姓氏,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六镇军人的反汉化情绪,也加强了军队内部的凝聚力。府兵制历经北周、隋至唐中期,历时约二百年。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宇文泰府兵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宇文泰府兵制改革。
2022-03-15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省八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修昔底德(约前460~前396),古希腊杰出历史学家,自幼生活在雅典,曾任职于十将军委员会。其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代表了古希腊史学研究的最高水平。他把古希腊哲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和逻辑方法应用到历史研究中,认真筛选和考证史料。他着重记述了雅典与外邦之间的贸易情况,并特别指出粮食贸易对雅典的重要性。他尖锐批评雅典统帅尼西阿斯因迷信天象而贻误战机的愚蠢行为,揭露神谕的欺骗性,认为在战争和历史发展中“人是第一重要的”。他善于用精炼准确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描写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以便让更多的人受到历史的垂训。

——摘编自朱寰、马克垚主编《世界史·古代史卷》等

(1)根据材料,概括修昔底德的史学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修昔底德史学思想的历史因素。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形成苏攻美守的局面。苏联企图以阿富汗为南下基地,威胁中东产油区,控制中亚枢纽地区,与其太平洋战略互相呼应,最终实现其世界称霸的目的。阿富汗新上台的阿明政权试图摆脱苏联控制,声称要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苏联认识到,阿明政权不能实现苏联在阿富汗的利益,决定实施南下战略。197912月入侵阿富汗。苏军采取武装直升机掩护空降突击部队参战,使用装有化学武器的火箭,同时改变以往集中使用炮兵的习惯,采用单炮作战。阿富汗游击队在兵力兵器方面处于劣势,但在国际社会支持下顽强地同苏军进行周旋。苏联入侵阿富汗,削弱了国力,旷日持久的战争使苏联在政治、外交、经济上承受巨大压力,受到世界的谴责,处境孤立。戈尔巴乔夫任苏共总书记后,改变全球战略,积极推进阿富汗问题的政治解决。1989年,苏军最终撤出阿富汗。

——摘编自《凤凰书刊·关于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盛极而衰的年代》


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苏联入侵阿富汗的背景与战略意图。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在阿富汗战争中的优势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归纳总结苏联最终从阿富汗撤军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庆历三年,仁宗启用范仲淹推行庆历革新,剑锋所及直指北宋整个官僚集团,革新终极目标是“法制有立,纲纪再振”。范仲淹要求谏官提高自身的素质,要有坚守监察职责的道德,不惧权势,敢于牺牲;同时,希望朝廷能对谏官恩威并施,既要激励谏官与贪腐作斗争,又要防止谏官与不法臣僚勾结。此外,加强对官员的全面监察和考绩,对官员的监察上,多途并举,注重发挥台谏监察功能,对“诸道知州、同判,毫者、懦者、贪者、虐者、轻而无法者、堕而无政者,几皆可奏降”。鼓励官民上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对官员的考绩作为官员监察的一个重要手段,范仲淹建议京朝官需要延长京官的勘磨年限,从而压缩京城中冗官的数量,提升了官员德、才素质,为北宋的政治舞台吹进了一丝奋进的微风。

——摘编自杨永亮《范仲淹政治变革的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范仲淹推行庆历革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庆历革新中监督官员的措施。
2021-05-02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材料   肯尼斯·戴维·卡翁达(1924--2021),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先驱。青年时,他不顾英国殖民当局的骚扰和监禁,坚持参与和领导赞比亚反殖民斗争,直到1964年斗争才取得成功。担任赞比亚总统后,他坚决反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对安哥拉、莫桑比克、津巴布韦、纳米比亚等国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给予了有力的支持。他还积极参与建立非洲统一组织(非盟前身)。赞比亚独立几天后,卡翁达就宣布与新中国建交,使赞比亚成为南部非洲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卡翁达曾在联合国大声疾呼:“联合国中没有新中国人民的代表,这是错误的!”独立后的赞比亚,被列强封锁了出口通道。1967年,卡翁达总统借访问中国之机,请求中方帮助坦(坦桑尼亚)赞两国修建铁路,得到中方同意。1974年,他再次访华时,毛泽东在与其谈话中首次提出著名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关于中赞关系,卡翁达总统创造性地运用“全天候朋友”和“全天候友谊"两个名词加以概括。

——摘编自李杰《卡翁达总统——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真朋友、好朋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卡翁达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卡翁达做出贡献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993日,英、法对德宣战。95日,罗斯福宣布实施中立法,禁止向交战国输出军火武器。随后,在美国倡议下,拉美21个国家划定加拿大以南大西洋沿岸周围3001000英里的区域为中立区。不过,罗斯福深知,美国和西半球的安全不能仅靠这种安全区,更有赖于英法两国的继续存在。面对国内孤立主义者掀起的全国性反对修改中立法的攻势,罗斯福争取到部分共和党人的合作,1027日和112日,参议院和众议院分别批准修改中立法,撤销武器军火禁运条款,实行现购自运原则。当时英法的购买能力和运输能力强于德国,这一政策对英法有利。但在东方则有利于日本而不利于中国,因为中国无力自运。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总主编《美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修改中立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修改中立法的影响。
2021-04-29更新 | 23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广东专用-卷03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一元化思想的逻辑起点是“富国强兵”。商鞅认为,实现“富国强兵”的手段只能是“刑赏”,而其中“赏”的内容和对象也必须是绝对单一的。在“赏”与“刑”之间,“刑”又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同时还应该单一地采用重刑。使“重刑”明确化、系统化的最佳手段是建立“法”。采用单一的重刑手段,而其直接对象只能是活生生的、复杂的人。他主张用强制手段使百姓成份绝对单一化,其次是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世界的进一步彻底单一化。商鞅一元化思想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过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其思想是以“外儒内法”为基本特征的中国封建专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张晓《“单一”而非“多元”:论商鞅思想的一元化》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一元化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商鞅“一元化思想”。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