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政德”一词首见《国语》,主要用以论说君主的德性德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对为政者的德性有着深入的思考。孔子认为“仁”是为政的根本和出发点,他强调为政者要具有仁民、爱民的大德。围绕着如何仁民,他提出“政有使民富且寿”“养民也惠,使民也义”“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等主张。他主张为政的首要条件是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和人格,能将内在的圣德推而广之,以教化民众,对外则担当社会重任,治国安民。同时,他认为为政者要先从修身齐家、努力追求理想的人格和境界做起,然后从个人到他人、从家庭到社会和国家,从而达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他还认为为政者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才能更好地实施政令,只有为政者以德修身,勤勉尽责,才能治理好国家。而对于如何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孔子认为,要通过外察和自省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

材料二 柏拉图在《理想国》等著作中阐述了许多关于统治者政德的内容。他对治国者的政治信念、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认为,统治者的统治就是在理智和统治技艺的指引下,始终大公无私地、公正地对待他们的臣民,并“运用他们的技艺作为一种比成文法更加强大的力量去谋取幸福”。他以具有智慧和知识作为君主的首要条件,独创性地提出了由“哲学王”担任统治者的观点,其“理想国”中的完美君主——“哲学王”能将智慧与权力统一起来、知识与理性有机结合起来。柏拉图提出真正的哲学家要有“正义”“节制”等品质。他认为正义是一个人的理想所在,是人们的一个目标,是人性中理性指导意志、情感、节制欲望的一种理想状态,统治者如果能按照最高理性管理好国家,便是推行社会的“正义”;他也认为节制像勇敢一样是一种具体的善,是一种美德,“节制型的执政官是极为谨慎、公正、循规蹈矩的,能在私人事务方面发挥良好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邢同卫、朱艳红《孔子与柏拉图的政德思想探析》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政德思想的异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孔子和柏拉图政德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子与柏拉图政德思想的现实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材料   徐光启(1562-1633),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市)人。出身农家,从小就十分关心农事。他利用空闲时间,在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地设置试验田,进行各种农业生产技术的实验。同时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徐光启创作和翻译许多农学书籍,其中以《农政全书》最为著名,这本书基本上涵盖了成国古代汉族农业生产各个方面的知识,还贯穿着徐光启的“农政”思想,包括:第一“富国以农”“理财莫先于务农”的思想。第二,移民垦荒和兴修水利。第三,在农业技术方面,首先打破了我国古代农学中“风土”思想的局限。第四,提高了南方的耕作技术,推广了甘薯的种植经验。第五,徐光启还总结了蝗虫灾害发生的规律,并提出了治理蝗灾的办法。《农政全书》总结了我国劳动人民数千年的生产经验,是农业技术的集大成之作。

——摘编自《徐光启农业思想的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光启“农政”思想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徐光启的“农政”思想。
2022-03-24更新 | 26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河南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又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主”一词源自古希腊语,本意是“人民统治”“主权在民”。作为一种政体形式,民主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各国民主植根于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成长于本国人民的实践探索和智慧创造,民主道路不同,民主形态各异。

——摘编自浙江日报《理一理:民主是什么?谁来定义民主?》

材料二   令人悲哀的是,人类科技在20世纪的巨大进步,首先加快了“死亡技术”的进步,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导致了大规模的毁灭。人类扮演了自己的“掘墓人”……机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出现,使得人员伤亡的数目大大增加……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几个人投下的一枚原子弹就造成十几万人的伤亡。

——摘编自[英]霍布斯鲍姆《人类文明忧思录》

材料三   “和平是人类的永恒期望”。第九届北京香山论坛1021日在北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北京香山论坛的贺信中指出,面对复杂的安全威胁,各国要紧密团结起来,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安全伙伴关系,推动构建符合地区发展实际的安全架构,更好促进亚太地区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20191022日《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性质和参政方式,并概括近代英国对民主政治的哪些发展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科学技术与战争的相互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21世纪中国在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
2022-03-16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百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材料   卡尔·马克思(1818-1883),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1841年马克思毕业于柏林大学法律系,1844年指出“无产阶级是唯一能够消灭剥削制度的阶级”,主张“对现存的一切制度进行无情的批判”。同年,与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847年发表《哲学的贫困》,阐述了关于工人运动及其策略的思想。1848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问世,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同盟投入革命。1864年,马克思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大会(即第一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对1/3个世界来说,马克思的列宁主义版本有助于证明现存秩序的合理性,并赋予其权威性。在这里,马克思主义是社会的固化剂,意味着秩序,虽然马克思本人永远不会赞成任何一种秩序,”时至今日,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东西方最有影响的社会思潮之一。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摘编自戴维·麦克《马克思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94年德国政府发表的《安全政策白皮书》公布了德国新安全战略的三层目标:“保卫德国及其盟国的安全,预防、限制和结束可能危及德国或德国盟国的领土完整与稳定的危机与冲突;建立有利于德国的欧洲安全机制;愿以联合欧洲中一平等分子之地位贡献世界和平”。在安全观念上,德国认为,欧盟是当今世界的重要一极,德国是这一极中的核心力量,一个多极的世界有利于维护和平与稳定。与安全观念转变相适应,德国的安全手段也发生了重要变化,重视运用经济、联盟和联邦国防军等综合国力,建立更具适应性、灵活性的安全体系,在与世界各国的互动中加强安全合作,广泛运用外交、安全、国防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应对多元化安全威胁。

——摘编自夏立平《三重身份视域下的冷战后德国安全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冷战前后德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后德国国家安全战略制定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7年伦敦大学委员会批评牛津、剑桥大学过于偏重神学与古典文学等自由教育,疏于医学与法律等专业教育,为此,提出伦敦大学办学原则与课程体系。“鉴于不信奉国教者的人口如此之多,其掌握的财富如此之雄厚,鉴于英格兰人中生活闲适、财富中等的人口比例如此之大,我们国家迫切需要建立这样一个机构。在这个机构,用合理的费用就可以获得教育,所有教派的信徒均无入学资格的限制。这里将安排三类课程,一是构成自由教育的基本课程,二是带有装饰功能的课程,三是属于专业教育的课程。”增加的新课程主要是现代语言学科与新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在这种模式下,到1851年,伦敦大学的普通学院达29所,附属医学院近60所,形成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局面。

——摘编自邓云清《伦敦大学与英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

材料二     1898年在总理衙门筹议的《京师大学堂章程》中非常注重科学课程的设置,正式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仅设有仕学院及附设中小学堂,分为“诗”“书”“易”“礼”四堂和《春秋》两堂,科学课程竟一门没开。1900年,京师大学堂毁于八国联军战火,1902年恢复开办。1902年春,大学堂正式进入了“聘请外国教习和学习外国路径由西向东,由欧美向日本的转变”。19081909年,原先招聘的日本科学教习合同期满,全部离开大学堂,京师大学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科学教育体制日臻完备。科学课教师队伍大都由本国教师构成,为大学堂科学教育的稳步推进奠定了师资基础。1912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民国政府正式更名京师大学堂为北京大学。

——摘编自吴云鹏《京师大学堂科学教育变革中的文化碰撞》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伦敦大学建立的背景及英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师大学堂前后发展有何变化,并分析中英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作用。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期间及战后,在列宁与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倡导下,民族自决思潮再次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中国各派政治势力敏锐地观察到民族自决的世界趋势。孙中山指出:“自欧战告终,世界局面一变,潮流所趋,都注重民族自决。”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也让陈独秀欢欣鼓舞,他感慨道:“欧洲停战以来,各国的属地受了民族自决主义的影响,狠狠发展他们民族运动的光荣。”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陈独秀认为民族自决应包括对内与对外两个方面的任务,即反对国内的专制政府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陈独秀的民族自决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民主革命纲领的形成。

——摘编自郑大华等《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派对“一战”后民族自决思潮的回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民族自决思潮在中国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民族自决思潮在中国发展的影响。

8 . 材料   府兵制的创建是西魏宇文泰军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西魏大统八年(542),宇文泰以六镇鲜卑人为骨干,收编关陇豪强的乡兵部曲,逐渐建立起一套府兵制度。此后,征兵对象扩大为所有均田户,汉族士兵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府兵制共设八柱国为长官,以下分设十二大将军,再下为二十四开府。每个柱国的军队分配一定数量的土地,士兵在农忙时劳作,农闲时练兵。战争结束后,将帅解除兵权,兵各归其府。府兵的管理采取了早期鲜卑部落兵制的形式,军官皆恢复或赐予鲜卑姓,如李虎赐姓大野氏、杨忠赐姓普六茹氏等,军士一律以主将之姓为自己的姓氏,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六镇军人的反汉化情绪,也加强了军队内部的凝聚力。府兵制历经北周、隋至唐中期,历时约二百年。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宇文泰府兵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宇文泰府兵制改革。
2022-03-15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省八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燔诗书而明法令"。残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传送委输,必先悉行……急事不可留,乃兴徭。……田时也,不欲兴黔首"。

——摘自2002年湖南龙山县里耶出土秦简记录的秦朝条今

材料三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商鞅》

材料四   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为相十年,人多怨之……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摘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特点。材料二能否佐证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归纳王安石与司马光对商鞅变法的看法及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汤飞凡,湖南醴陵人,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中国免疫学奠基人。1928年,汤飞凡从美国哈佛大学完成学业回到祖国,担任上海吴淞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细菌学系主任,培养了一批生物研究人才。抗战爆发后,汤飞凡在极其简陋的防疫处,研制出中国第一支青霉素。批量生产后,挽救了许多中国和盟军抗日将士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汤飞凡拒绝了哈佛大学的邀请,毅然选择留在祖国,担任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他主持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生物制品制造检定规程》,从此,我国有了生物制品质量管理的统一体制。当时中国卫生条件落后,疫病流行,在其主持下,先后研制出中国的鼠疫减毒活疫苗、黄热病减毒活疫苗以及世界首支斑疹伤寒疫苗等等。1954年,汤飞凡开始全心投入分离沙眼病原体的研究。为了确认分离出沙眼的病原体,汤飞凡亲身进行了风险极大的人体实验。实验结果发表后,得到世界医学界的认可,被誉为“汤氏病毒”。1957年,著名的《科学》杂志列举当年三项最重要的生物学研究成果之一就是汤飞凡发现的沙眼病原体。

——摘编自管辉《中国疫苗之父;汤飞凡》等


(1)根据材料,概括汤飞凡对中国生物学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汤飞凡取得科学成就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