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学者在评价孝文帝时认为他“汲汲于用夏变夷”,完全接受了中原封建文化及其价值观,而全未虑及 其不良成分之腐蚀性。虽然在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全面地实行“汉化”,而代价是本民族的消融;而 他的“欲传之子孙”,使北魏政权长治久安的目的也没有达到。由此可知,该学者
A.反对民族融合力主维护本民族特色B.认为北魏灭亡源于孝文帝改革
C.强调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D.批判了孝文帝的全面汉化政策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至如赋役旧法,乃是圣祖典章,行之百年,人以为便。兵兴之后,……渐隳(hui,毁坏)经制,此所谓时之弊,非法弊也。时有弊而未理,法无弊而已更,埽(sao,同“扫”)庸调之成规,创两税之新制,立意且爽,弥纶(治理)又疏,竭耗编,日日滋甚。……陛下初膺宝位,思致理平,诞发德音,哀痛流弊,念征役之烦重,悯烝黎之困穷,分命使臣,敷扬惠化。诚宜损上益下,啬用节财,室侈欲以荡其贪风,息冗费以纾(shu,解除)其厚敛。而乃搜摘郡邑,劾验簿书,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陆贽《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792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陆贽的观点。
2021-12-18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12月抽测历史试题(B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孙中山诞生于1866年,他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在长兄孙眉的资助下,孙中山先后在檀糞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按受西方的近代教育。透过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孙中山目睹了清政府的腐败,产生强烈改造中国的思想。他明确宣告:建立“兴中会”的唯一目的就是振兴中华,以申民志而扶国宗”;他在诠释“民生主义”时说“人民对于国家不只是共产,一切事权都是要共的。这才是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孙中山解决民生观问题的方法就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他强调“平均地权”与“耕者有其田”互补,“节制私人资本”与“发达国家资本”互补。

——摘编自吴铎《孙中山民生观研究》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民生观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的民生观。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尔琢(1903-1928年),湖南石门县人。1920年考入长沙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参加过进步学生运动。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学生队分队长,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6年参与国民革命军第3师的改编工作,任东路先遣军党代表,参加北伐战争。19278月,率国民革命军第42574团重机枪连参加南昌起义。19281月参加领导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参谋长。19284月,朱德与毛泽东部队井冈山会师后,王尔琢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参谋长兼第28团团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五斗江、草市坳和龙源口等战斗,率28团英勇作战,粉碎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会剿”。同年825日,在江西崇义思顺墟追击叛徒时,英勇牺牲,年仅25岁。

——摘编自《人民日报》2005323日第二版


(1)根据材料,概括王尔琢的主要革命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尔琢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法对德宣战后,按兵不动,坐视波兰的灭亡。从19399月到19405月,“西线无战事”,这种奇特的现象被称作“静坐战争”“假战争”或“奇怪战争”。德国入侵波兰后,在西线与法英对峙的德军开始只有23个师,而法军则超过80个师。法军本可以进攻萨尔这个重要的德国工业中心,但从912日起法军奉命停止了行动。英国则到1011日波兰战争结束3个月以后,才派了4个师到法国去。法、英统治阶级和高级将领畏战情绪严重,不敢与德军正面冲突,而妄想用经济封锁的办法扼制敌人、最终取得胜利。法国军事思想落后,采取消极防御的战略,一味依赖马奇诺防线。法军无仗可打,政府和最高统帅部为了防止军心涣散,在前方军营建立了娱乐中心,举办体育活动、演剧、放电影,增加酒类配给,总理甚至分发给部队1万个足球,以“鼓励士气”。但这种僵持状态是不可能持久的。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法对德实行“静坐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法对德实行“静坐战争”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黄道婆(12451330年)元代棉纺织家。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岛),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并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6)重返故乡,在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教人制棉,传授和推广“捍(搅车,即轧棉机)、弹(弹棉弓)、纺(纺车)、织(织机)之具和“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她所织的被褥巾带,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由于乌泥泾和松江一带人民迅速掌握了先进的织造技术,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当时的太仓、上海等县都加以仿效。棉纺织品五光十色,呈现了空前盛况。黄道婆去世以后,松江府曾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称。松江人民感念她的恩德,在黄道婆的故乡乌泥泾,至今还传颂着:“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的歌谣。

——据羊中兴等著《黄道婆评传》


(1)根据材料,概括黄道婆改革棉纺织技术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黄道婆的历史功绩。
2021-12-1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自设棉纺织厂始于洋务派所办的民用企业,随后,民族资产阶级以抵制外资为目的,开始授资棉纺织业,开启了民族资本棉纺织工业的艰难之旅。一战爆发后,民族资本棉纺织工业进入持续、高速发展时期,1914-1920年,民族资本棉纺织工业资本年增长693.5万元,是1894-1914年的4.52倍。但是,由于外国在华工厂的挤压和外国商品的冲击,1922年后,民族资本棉纺织工业被大规模挤出中国市场。20世纪3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棉纺织工业恢复活跃发展到高峰,而从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末,受战争等各种因素影响,民族资本棉纺织工业陷入绝境,甚至处于破产的边缘。

——摘编自梁华《近代外国在华直接投资与民族资本的竞争》

材料二 日本的工业革命是以纺织业为中心开始的。在明治维新的过程中,政府推行”殖产兴业”的政策,一方面积极引进外国先进设备,另一方面又以无息贷款的形式解决私人资本不足的问题,使近代棉纺织工业取得飞速发展。1880年,涩泽荣一等人以民间集资的方式创办了大阪纺织会社并取得成功。与以往工厂相比,新工厂规模更大,改用蒸汽为动力,工人劳动实行昼夜两班交替制,使日本棉纺织业向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迈进了一大步。日本在逐步夺回被外国产品占领的国内市场的同时,开始积极准备向中国进行输出。甲午战争后,日本凭借在中国获得的政治、经济特权,输入中国的棉纺织品数量猛增。一战期间,日本趁机排挤英国、印度,成为中国市场棉纺织品的最大输入国,阻碍中国棉纺织业的近代化发展

——摘编自陈桦《关于中日近代棉纺织品贸易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相比,日本近代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发展的原因。
2021-12-16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12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恩格斯这样评价马克思的《资本论》:“任何一个熟悉工人运动的人都不会否认:本书所做的结论日益成为伟大的工人阶级运动的基本原则……各地的工人阶级都越来越把这些结论堪称是对自己的状况和自己的期望所做的最真切的表述。”这是因为《资本论》
A.宣告了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B.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秘密
C.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D.肯定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这是德国的一个著名城市,这里有“战胜拿破仑纪念碑”,拿破仑在此陷入四面楚歌境地,第一帝国覆亡;列宁在此出版全俄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报纸;爱因斯坦在此发表有关相对论的第一篇论文。该城市位于下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021-12-1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瞿秋白,1899年生于江苏省常州,少年好学,才华横溢。1917年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20年以《晨报》特约记者身份赴苏采访,先后撰写多篇通讯,对苏俄的情况以及党的建设等做了系统阐述,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书,书名定为《饿乡纪程》真实地报道了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的苏俄现实。回国后担任《新青年》等刊物主编,发表大量政论文章,论证中国革命问题,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做出开创性贡献;后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在党的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278月,在大革命失败的历史关头,主持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重要贡献。1931年遭受王明“左”倾错误路线迫害,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之后他到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和鲁迅并肩战斗,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留下了五百余万字的著作。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他留在即将沦陷的瑞金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中央局宣传部长。1935年在福建省长汀县被捕,面对国民党员宋希濂反反复复地以师生情谊的劝降,他断然拒绝,死意坚决。19356189时,瞿秋白唱着《国际歌》,从容就义,年仅三十六岁。

——据《瞿秋白传》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瞿秋白把自己在苏俄见闻写成的书名使用了“饿”字而不是“俄”字的理由。
(2)根据材料概括瞿秋白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并以此为例说明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2021-12-1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