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体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制度设计。中国古代地方监察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相分离,直接从属于中央监察机关。中国古代监察范围宽泛,如汉初的《监御史九条》中,监察有讼者、盗贼者、伪铸钱者、非所当服者等。弹奏对象既可纠弹“官非其人”,也可议奏言“政非其理”。据统计,清代科道官共上奏疏687篇,其中弹勒之疏约占30%,言事之疏约占70%,许多事项实际上都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一般事务。中国古代的监察不仅“劫”,还有“举(荐)”,其功能是罚赏俱有。此外,古代监察在违法犯罪发生之前就介入”事前监察”。在帝国政体下,监察的独立只能是外在的、相对的,而依附皇权是内在的、绝对的。

——摘编自艾永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中国监察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监察权”的概念,至今仍为理论界和我们的法律法规所采用。监察权必须独立的思想,则是孙中山监察思想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亦是他长期一贯的思想。同时,他主张监察权是由国民大会授予的,必须对国民大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孙中山认为监察权应当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一样独立,主张建立立法、行政、司法、考选和纠察“五权分立”的政府架构。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作为他民权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中国国情,“集合中外之精神”,达到了同时代人所难以达到之高度。

——摘编自王晓天《孙中山的监察思想》

材料三   新时代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对反腐败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发展。中国的监察体制改革正逐渐步入深水区,面临着一系列需要探索实践的国境。从斯大林开始,苏联监察体制逐渐失去效力,导致苏联出现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中国的改革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从监察职能延伸、监察主体的合理构建、纪法与法法的街接以及权力监督格局上进行路径创新,进一步提升国家腐败治理能力。

——摘编自聂应德、付扬《试论我国监察体制的创新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监察权”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重视监察体制建设的意义。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2-05-29更新 | 376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蔡元培(1868111日-194035日)的救国之路年表(部分)

时间活动
1868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的山阴县
1892经殿试中进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
1902同蒋智由等在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从事教育和革命活动。
1904组织建立了光复会。
1905被孙中山委任为同盟会上海分会负责人。
1907在莱比锡大学研究心理学、美学、哲学诸学科。
1912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持制定了《大学令》和《中学令》,强调要把学校建成健全的国民的学校,他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他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确立起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
1915他与李石曾、吴玉章等组织华法教育会, 周恩来,邓小平等都是通过此组织的帮助在法国留学。
1916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他聘请《新青年》主编陈独秀为文科学长,聘请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在北大任教,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实行“教授治校”的制度,提倡学术民主,支持新文化运动。
1919五四运动中支持学生爱国行动,多方营救被捕学生。

——摘编自张晓唯《蔡元培评传》


(1)根据材料,指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蔡元培人生追求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请你为蔡元培撰写个人简介。(要求:充分利用历史年表,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人物进行分析、综合,在时代与个人关系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解读,不超过300字。)
3 . 长城位置受自然条件、民族关系等诸多因素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图2


图3


图4


(1)根据图1、图2,指出导致长城位置发生变化的时代因素。
(2)根据图2、图3,说明汉长城位置变化趋势的意义。
(3)根据图2、图3、图4,指出明长城位置的变化,根据图4及中国古代气温变化图指出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视角看待长城位置的变迁?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卡廷惨案

材料一1943413日,攻入苏联境内的纳粹德国军方宣布,在德军占领的苏联斯摩棱斯克市附近的卡廷森林地区发现4000多名波兰军人遇害,并发表公告,认为是苏联所为。

材料二1943415日,苏联政府发表公报:德国法西斯恶棍在自己新的荒谬绝伦的臆想中并没有停止散布最荒诞不经和卑鄙下流的谎言,他们企图利用这些谎言掩盖由他们自己制造的滔天罪行,这一点现在已经很清楚了。

材料三19439月苏联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情况:苏联收复斯摩棱斯克后,立即成立了以布尔琴科院士为主席、由著名作家阿·托尔斯泰等人参加的调查委员会,并紧随红军进入卡廷。

数十名西方记者受邀看了苏联医生正在演示的尸体解剖。医生把一块块脑、肝、脏等放在餐碟里展示,并大声说机体组织很新鲜。而且,尸体头上的德国造子弹和从脑后开枪的“纳粹方式”,均说明凶手为德国。

材料四 内务部的报告

(1)对战俘营的14700名前波兰军官、官员、地主、警察、情报人员、宪兵、渣滓和狱吏的案件;

(2)以及对拘捕在乌克兰西部、白俄罗斯西部各州监狱的11000名各类波兰间谍和破坏组织成员、昔日波兰地主和工厂主、前波兰军官、官员和越境分子,以特殊程序审理之,适用极刑——枪决。

——194035日内务部人民委员贝利亚给斯大林的报告

“我们的头发都竖起来了”、“我们无权向波兰隐瞒事实,我们三个人当即认为,不论后果如何,也应向波兰方面通报”、“我对叶利钦说:‘鲍里斯,现在该由你做这件事了’”。

——摘编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


(1)你如何认识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苏德关于卡廷惨案的不同说法?
(2)材料三中苏联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是否可信?请说出你的理由。
(3)材料四中的史料有哪些类型?辨析其对研究此问题的史料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雷锋日记》

材料雷锋(1940 1962年),共产主义战士。7岁成为孤儿,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关怀下学 习、工作;1959129日,提出参军申请,一个月后如愿入伍;1962年,意外身亡。图8 示为他于1959128日写的一篇个人日记。



雷锋日记

“一个革命者,当他一进入革命行列的时候,就首先要确立坚定不移的革命人生观。 ……树立这样的人生观,就必须注意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处处为党的利益、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具有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风格。……要能够为党的利益,为集体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否则就是个人主义者,是资产阶级的人生观。”


提取材料中的关键词,围绕“坚定不移的革命人生观”的观点加以阐释。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迁都洛阳——是兴隆之举,还是衰落之兆?

材料一(493年,北魏孝文帝就是否迁都洛阳与大臣们展开了讨论)魏主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尚书任城王澄日:“陛下……今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帝作色曰:“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澄日:“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既还宫……因屏人,谓澄日:“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澄日:“陛下欲卜宅 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所以兴隆也。”帝曰:“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澄日:“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

——摘编自《资治通鉴》卷138

材料二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北魏中期(398494年)都城,是在汉朝的平城县之基础上扩 建而成的,共建都97年之久,成为当时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平城取自汉语“平成”, 因其古代处于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故而以“平”命之。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注:南北朝时期为中国古代的寒冷期(平均气温低于五千年来均温)

——摘编自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北魏迁都洛阳的利弊。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在衰退吗?

有学者认为,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一   有关英国工业生产的一组数据

甲:18731913年英国工业生产情况统计表


材料二   案例:坎布里亚的兴衰

13-17世纪,坎布里亚一直是英国北部的纺织业重地,很早就利用水力进行生产。1780 年代以后,坎布里亚使用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进行生产的工厂越来越多,19世纪中期,它的纺织业发展达到鼎盛,由于较少使用蒸汽动力,约自1870年代起,在内外的激烈竞争下,坎布里亚的坊织业逐渐走向衰弱,到20世纪初已全面没落。

——[英]约翰.马歇尔《坎布里亚工业化的阶段》

材料三   



(1)材料一这类史料对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必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对英国经济状况的反映相互矛盾吗?请加以说明。
(3)把材料二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4)材料三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我们对问题的认识?
(5)考量历史上一个国家的兴衰,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
2021-07-08更新 | 3716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双语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前复习历史试题(世界近现代主观题)
8 . 2019年3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38年,俄国使臣从中国带回茶叶献给沙皇,开启了莫斯科从中国进口茶叶的历史,来自中国的砖茶也在17世纪积累起了虎大的消费群体。由于清政府不允许外商到中国内地采购茶叶,晋商依靠自身区位优势和经商传统,垄断中俄茶叶贸易。这条商路从中国的福建武夷山一路转运至当时中俄边境的恰克图,再由俄商转运,最远至圣彼得堡。“万里茶道”上主要运输和交易的商品是茶叶,但中国南方的粮食、布匹,北方的皮毛、药材,俄罗斯和欧洲的工业品同样在茶道上川流不息。19世纪中期,太平天国控制江浙贛地区后,晋商前往武夷山茶区的茶路受阻,晋商遂将目光转向两湖茶区,俄罗斯市场之武夷茶渐为两湖茶代替。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商获得深入中国内地采买茶叶等商品的权利。1863年,俄商直接进入汉口设立蒸汽动カ的新式砖茶厂一一顺丰砖茶厂,将现代工业技术引入中国制茶业。随着清政府不断让权给俄国商人以及俄国政府对在俄华商的重税逼迫,晋商在与俄商的竞争中逐渐失势,传统“万里茶道”日益衰落。至20世纪20年代,中蒙间最大的茶叶贸易商号大盛魁黯然关张,宣告了这条跨越了今天中、蒙、俄三国的“万里茶道”无法挽回的没落。

——摘编自宋奕《文化线路遗产视角下的“万里茶道”申遗》等

材料二 (1)能为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2)是传统人类居住地、土地使用或海洋开发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或者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由于不可逆变化的影响变得易于损坏;与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的历史事件、生活传统、观点、信仰、艺术作品或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摘自《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


(1)申报文化线路遗产,必须符合《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六项标准中的一项或几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参照材料二中任意一项标准阐述“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的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万里茶道”的申遗工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在位时,……兵于外,不顾民间之受害.…卒致兵败国丧,力竭身亡。然其所创之立之典章多有益于国计民生,令各国有师其法而忽焉兴盛者。后五十年间,欧洲之兴实为开辟以来所未有,可谓欧洲自古以来罕有之英主。

——(英)马恳西《泰西新史揽要》

材料二

1903年邹容
《革命军》
有大儿华盛顿于前,小儿拿破仑于后,为吾同胞革命独立之表木(意:模范).嗟呼!嗟乎!革命!革命!
1916年陈独秀
《袁世凯复活》
昔始皇帝创无限专制君主制,其子二世亡之。那破仑一世破坏法兰西共和,帝制自为,身败名辱。今堕地呱呱之中华民国,在朝之魔王袁世凯一世方死未死,而在野之瞀儒袁世凯二世方生,一何中外古今之史例巧合若斯也?
1938年毛泽东
《论持久战》
外国如拿破仑的多数战……是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提及的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简析这些活动对"欧洲之兴"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对"拿破仑在近代中国的形象变迁"进行合理解读。
10 . 历史著作目录往往体现作者编写理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和《全球文明史》目录摘编



(1)根据材料,指出两份目录的相似之处。
(2)参考材料,编写一部世界历史著作中关于20世纪历史的目录,并对此予以简要说明。(要求:明确写出目录;说明要史论结合)
2021-03-19更新 | 3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