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 道试题
1 . 图中的壁画《散乐图》出土于河北宣化张氏家族墓(1093—1190年)。该壁画可以用来(     
A.了解北宋贵族社会生活状况B.考证《辽史·乐志》文字记载的真伪
C.展示元杂剧当年的演出场景D.认知古代戏曲成熟阶段的角色形象
2 . 读“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线西线图”,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英国在①地首次使用了坦克B.德军试图在②地歼灭法军主力
C.霞飞在③地调动英法联军展开反击D.被困于④地的英法联军撤退至英国
2022-04-21更新 | 285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关条约》震动了清廷朝野上下,励心变法、图强保国的呼声高涨。“自中东罢役以来,中外诸臣竟言自强之术”,均以为“目下欲图自强,自以修明武备为第一要义”。这一时期,张之洞目睹湘、淮旧勇积弱无能,亦不断奏述:要抵御外侮,必须编练一支近代化军队。

1895年,自强军在江宁(南京)建立,由张之洞聘请德国将弁35人帮助教练。自强军所招士兵必须“年在16岁以上,20岁以下,体力精壮,向不为非者”。自强军比较全面地仿效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队建制,改变了清朝军队单一化的落后现象。张之洞认为若仍以华官管带,新军积弊便会如故。因此,自强军营哨官“均以洋将洋弁为之”,华官只能为副。武器装备大多需靠外债购自西方列强。

甲午战后,由于清政府财政困难,更由于整个封建生产关系没有改变,自强军的试验只能归于失败。

——摘编自王贤知《自强军编练述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进行军事化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指出自强军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建立自强军的影响。
2022-06-0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河北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九)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胡汉民(1879—1936年),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自幼天资聪颖,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决定摒弃“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知识分子的“正统”,投身于改造社会的洪流中。光绪二十八年,东渡日本留学,不久又退学回国,积极宣扬“教育救国”。光绪三十年,再次东渡日本,系统研读政治学,并结识了廖仲恺等人。光绪三十一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主持编辑《民报》,驳斥保皇和立宪思想。光绪三十三年,追随孙中山在新加坡、河内遍设革命机关,还参与黄冈、镇南关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后,先后担任广东军政府大都督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府秘书长。期间,坚决贯彻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制订低薪制,规定总统府自秘书长以至录事,每人月薪30元,宿食由政府供给,不分官级,一律平等。1913年6月,因通电反对“善后借款”,被袁世凯免职。1914年7月,担任《民国》杂志总编辑。在发刊词中,提出“改造国民性”的主张,认为中国近代一般国民的心理弱点是“保守而具惰性”,易为野心家所利用,所以“必须急图民智、民德、民力的进步”。此外,他还致力于反袁的宣传工作,并于1916年4月,从日本回到上海,协助陈其美领导上海的反袁斗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汉民在清末民初时期的进步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汉民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2-05-2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模拟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李时珍(1518~1593)自幼对医学感兴趣,后跟随父亲学习医术,广读天下医书。蕲州遭逢大疫,李时珍父子为民众治病,“千里就药于门,立活不取值”。经此磨炼,医术愈精。李时珍发现,以往药书中存在药物误注、图文不一、主次不清等错误,常常危及病患生命,遂立志重修本草。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跋涉山川,采集药物标本,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他虚心拜当地人为师,问询渔樵农夫,细心收集大量有关药物、单方、验方的零散资料,撰成中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李时珍将前人对药物的分类发展为16部、60类,以部为纲,以类为目,使中药的分类更加科学;仔细描述每味药物的产地、形态、性味、功用、方剂等,精心绘制药图。历时近30载,“稿凡三易,然后告成”。

——摘编自唐明邦《李时珍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所体现出的研究方法,并分别予以简要评价。
2022-06-16更新 | 4683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真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材料   王惟一(约987年-1067年),北宋著名医学家,宋仁宗时期任翰林医官院医官。他有感于针灸之法传述日久,众说不一,讹误很多,“平民受弊而莫赎,庸医承误而不思”,多次上书要求编写图经,以统一各家之说。1026年奉诏后,王惟一系统总结了历代医家之说,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撰成《图经》并刻印刊行。因恐其不易保存,日久湮没或传之出现讹谬之处,王惟一创造性地将《图经》刻于石碑上,名为“针灸图石壁堂”,放置当时京城开封大相国寺仁济殿内,昭示大众,便于学者观摩。宋仁宗看后认为“经书训诂虽精,而学者执之多失”,指出“传心岂如会目,著辞不若案行”,于是诏命根据《图经》铸造铜人。1027年,由王惟一亲自设计并组织铸造的“针灸铜人”问世。此后,宋代医官院使用“针灸铜人”进行针灸教学和医学会试,开创了世界上最早使用铜人作为人体模型进行教学、考查的先河,在海内外引起极大反响。

——摘编自《王惟一针灸铜人对后世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惟一为发展传统中医针灸学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代针灸医学对中医传承发展的作用。
2022-05-13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吴三桂、耿精忠开始叛乱,天下骚动时,索额图积极出谋划策,协助皇帝运筹帷幄。《啸亭杂录》中记载:“索(额图)相当权时,多谋略,三逆板时,公料理军书,调度将帅,皆中肯要。”康熙二十(1688年),索额图奉命担任清与沙皇俄国谈判东北边界问题的首席代表,在商讨与沙俄谈判方针时,索额图认为:如果沙俄能归还逃人,承认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是清朝领土,即“与之画疆分界,贸易往来。否则,臣当即还,不与彼议和矣”。……七月初五日,中俄两国代表在尼布楚郊外开始谈判。索额图根据康熙帝的指示,与沙俄代表艰苦谈判,签订了以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以及沿大兴安岭(即外兴安岭)为两国边界为主要内容的《尼布楚备约》。索额图忠实地执行了康熙帝的旨意,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索额图在“平叛卫疆”方面做出的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所做贡献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索额图的事迹对研究清初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史料价值。
2022-03-0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诊断(三)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衍历》为僧人一行所制定。一行聪敏好学,“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由于《麟德历》在行用过程中常有误差,故唐玄宗于开元九年命一行“考前代诸家历法,改撰新历" 一行组织了一批天文学工作者进行观测,为了取得可信的资料,他在全国选择了几个观测点,利用他发明的“复矩图”进行反复测量,取得了一系列关于日、月、星辰运动的第一手资料。开元十五年,《大衍历》修成,年仅45岁的一行于当年去世。开元十七年,根据《大衍历》编纂的历书颁行全国。开元二十一年《大衍历》又传入日本。《大衍历》以刘焯的《皇极历》为基础,并加以发展。《大衍历》的内容和结构较完善,后来的历法家几乎都是按照它的结构来编写历法的。《新唐书》评价说:“自《太初》至《麟德》,历有二十三家,与天虽近而未密也。至一行,密矣,其倚数立法,固无以易也。后世虽有改作者,皆依仿而已。”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一行成功制定《大衍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衍历》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军力不足,二是财政困难。甲午战争败于东方小国日本,也促使清政府反思自己的政策,下定决心进行改革。采用西法编练了新建陆军和自强军,还在一定程度上重整海军,恢复了部分海军实力。同时,还兴建军事工业,改进武器装备,兴建武备学堂,培养军事人才。吸引民间投资,甚至设立商务局,推动民间工商业的发展。还兴办一些新书院和改良旧书院,增设了经济特科和武备特科。洋务派既熟悉洋务,又掌握实权,因此在改革中都既是改革方案的制定者,又是改革方案的实行者。

——摘编自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维新前清政府的改革研究》

材料二   康有为在向光绪帝进贡的《波兰分灭记》中,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一曰,改宪法而图维新。二曰:任客卿以办新政。三曰:拔通才以济时艰。四曰:设经济以理财政。五曰:变衣服以易人心。这并非完全是波兰改革家们当时所采取的行动,其中大多是康有为从中国的变法运动的实际需要出发,以表达十九世纪末叶中国维新派的心声。

——摘自孔祥吉《从〈波兰分灭记〉看康有为戊戌变法时期的政治主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甲午战后到戊戌变法前清政府挽救统治危机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有为在戊戌变法时期的政治主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叶挺,字希夷,广东惠阳县人,1924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中,他屡建奇功,被誉为“北代名将”,所部被称为“叶挺独立图”,为第4军赢得“铁军”称号。他领导的部队也是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最早的一支武装力量。他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被迫流亡海外10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他主动请缨,经国共两党协商,出任以中共领导的南方入省红军和游击队为主力改编而成的新四军军长。他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正确路线,坚持华中敌后抗战。皖南事变中,叶挺被国民党扣押,他严辞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战胜利后,叶挺获救出狱,被党中央重新接纳入党。194648日,他与博古、王若飞等人一起乘飞机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坠毁而不幸遇难。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悼词说:“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摘编自刘战英著《叶挺传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叶挺得到国共两党认可出任新四军军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叶挺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的贡献。
2022-04-0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崇左、贺州、河池、来宾市2022届高考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