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0 道试题
1 . 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汉并天下”瓦当,制作于何时,人们有不同意见。20世纪60年代,陈直先生认为这是汉初刘邦兼并天下时所制造。20世纪90年代,刘庆柱先生结合多年来考古成果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字瓦当最早应是出现于汉景帝时期,而迟至武帝时代,方始大量运用。2009年,辛德勇先生结合刘庆柱考古成果以及《汉书》有关武帝在元封三年开疆扩土的记载,认为这块瓦当最早出现于元封三年。据此可以得出(     )
A.《汉书》比60年代的考古研究更接近历史事实
B.历史结论会随着史料的发现与研究而不断完善
C.研究《汉书》历史文献才能最终还原历史真相
D.考古发现必须和文献史料相结合方可得出结论
2023-03-2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等4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从2008年起,通过互联网等媒体隔年发布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文化遗产。最早列入名单内的此类遗产包括南极洲的斯科特小屋、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期的近代上海建筑等。这说明,文化遗产保护(     
A.颇受网民关注B.具有一定经济效益
C.面临新的挑战D.存在厚古薄今倾向
2023-03-15更新 | 205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6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神宗认为:“天下自五代分裂,多置郡县,以固疆圉。由是役繁民困,其议并省之。”因而进行了州县省废的改革。这场改革主要发生在王安石当政期间,先后持续十几年,一批州县被合并裁撤,但也有一些州县得以复建和新建,实际废州27个、复建5个,废县144个、复建和新建28个。王安石指出:“东南州县,大抵患在户口众而官少,不足以治之……而河北所置州县太多”。河北东西两路是罢废州县的重点,其中废州1个,废县38个,复建5个,实废33个,占全国实际废县数的28%。东南地区如两淮、两浙、福建等7路,废州4个,废县3个,不及河北之零头,却又新置4个。州县并废新建的主要依据是户口,但以神宗元丰初年州县并废后的数据为例,河北路有2134929户,却有33106县,平均每县11650户;两浙地区有1778963户,才有1479县,平均每县22518户。

——摘编自马玉臣《试论宋神宗时期的州县省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神宗时期州县省废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神宗时期州县省废改革的特点。
4 . 从河南二里头和时间稍后的四川三星堆遗址中,考古发现两地有一些共同特征的器物,都有陶盉(酒器)、龙形牙璋(礼器)、镶嵌绿松石铜牌、海贝等。但三星堆独特的青铜神像、金杖、面具和神树等,显示其特殊的祭祀行为。解读最准确的是(     
A.夏人礼仪在古蜀文明中传承B.古蜀文明兼收并蓄、个性鲜明
C.两地的区外贸易都相当发达D.两地文明之间存在着交流互鉴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嘉靖年间,明世宗先后颁布一系列限制土地兼并的法令,包括:废除“皇庄”;禁止勋亲奏讨土地;禁止百姓将土地献给豪族等。此外,世宗还派御史沈阳清夺隐冒庄田16000余顷,还之与民。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世宗又颁布了《宗藩条例》,一是通过“俸米折钞”的办法,削减宗藩的俸禄;二是对假冒者进行裁减。同年,世宗派庞尚鹏到江南推行“十段锦法”,打破以户为编审单位的界限,而将每十甲应役田地分作十段,每段丁粮大致相等。赋税徭役,逐年按段编派,每十年一轮。凡官吏、举人、监生、生员及军灶匠丁等按例应优免者,开列名单于每甲名册前,如某在各甲内俱有丁粮者,只在一甲内优免,其余则与民一体承担。又推行了如下措施:提携亲民之吏,使之尽职尽责;地方官要招抚流民,一切额外的税赋全部取消;恢复明初重农抑商的政策,非农家子弟不得做官等。

——摘编自万永彬《明朝嘉靖末年的农村经济改革探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世宗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世宗改革的意义。
2023-03-05更新 | 22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学者研究发现,在拿破仑帝国所覆盖的所有欧洲国家中,总有很多当地人愿意支持拿破仑,而且这些人主要是商业界和有专门职业的人,也包括许多进步贵族。这可以印证,拿破仑统治(     
A.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原则B.沉重打击了封建等级制度
C.维护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D.动摇了欧洲民族国家观念
7 . 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民族关系的发展。唐朝时期唐太宗以其独特的治国之道妥善处理民族关系,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四年,唐太宗与群臣讨论如何安置内附的东突厥。……中书令温彦博建议把突厥迁入河南朔方之地,全其部落、风俗,其实质是在尊重突厥生产方式及风俗习惯的前提下的自然同化之策。唐太宗反复权衡后,采纳了温彦博的主张。

——摘编自梁华《从唐太宗的民族政策看唐文化的繁荣》

材料二  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吸取了隋“弃德穷兵,以取颠覆”的教训,……对边疆地区的军事行动十分慎重。在此期间,尽管唐王朝曾发动对东西突厥的战争,……然在战争之后,唐朝廷也一反“贵中华,贱夷狄”的传统方针,而“抚九族以仁”,对少数民族实行较宽厚的羁縻政策。

——摘编自詹子庆、田泽滨主编《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温彦博提出的建议。据所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安置东突厥的措施。
(2)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采取的处理民族关系的策略,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策略的实践效果。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8 . 唐太宗在君臣论治过程中,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为君之道,必须首先安养百姓,如果为了一己之私去损害百姓的利益,就像是割自己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饱了,人也就死了。这表明,唐太宗(     
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B.选贤任能,整顿吏治
C.发展生产,改革兵制D.以民为本,政得其民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徐光启(15621633年),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先后任翰林院检讨、翰林院纂修、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等职。他作为有志于用世的读书人,乐于结交西方传教士,接受新的科学知识,通过翻译书籍、参加农业试验,为朝廷提供解决民怨的对策等实现经世致用的抱负。他用算学之法治水治田,以天文历学适时农务,以强兵治赋、治赋明农将农业与国防关联,在屯田、水利方面的理论总结与实务探究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编撰了许多与农业相关的著作,如《屯盐疏》《种棉花法》《甘薯疏》等,特别是被称之为“农业百科全书”的《农政全书》的出版,既有他亲身参加农业生产实践后的总结,又有对前人典籍的广泛搜集与分类汇辑,无论种植养殖,抑或围田屯垦,有图有文,有章有法,普及推广价值明显,文化积累意义卓然。

——摘编自吴平《<农政全书>编辑思想浅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徐光启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取得巨大科学成就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世纪80年代以后,法国进行改革,省长成为共和国专员,不再担任地方政府行政首脑,更不管理地方事务。同时,在省之上设置大区,中央不再直接管理省及其以下的地方政府,在基层,扩大社区的治理作用。这次改革使法国(     )
A.民主制度正式确立B.社区组织逐步形成
C.地方自治权力扩大D.中央政府权力集中
2023-02-24更新 | 110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