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称“(周)这个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紧密的封建王国……还带领所有能结合的民族,闯进了一个意识和组织上都倾向于‘天下一家’的境界”。文中“天下一家”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分封制B.宗法制C.内外服制D.华夏认同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虢国墓地多选在依山傍水的高平之地,背山而河,远山遥树,视野开阔。墓地多实行族葬制(聚族而葬的埋葬制度)。墓区坐落有致,界限分明,一条界沟将国君与其他贵族、平民分开。墓室大致分为六等,第一等均为国君墓,墓穴深度在11米以上,出土精美文物在3000件以上,有青铜礼乐器、鼎、兵器、玉面罩、玉配件等;第二等均为太子墓,墓穴深10米以上,出土文物近千件,其中列鼎7件,无配鼎,有青铜礼乐器。 ……第六等墓穴埋藏浅,陪葬品很少,无青铜铜器。虢国墓地的发现,为周代考古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填补了中国西周考古史上的空白。

——摘编自齐斌《从虢国墓地谈西周时期丧葬特点与社会关系》

材料二 汉武帝之孙刘贺墓中出土各类文物达一万余件,真实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级贵族的豪奢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出土黄金数量突破400件,总重量在115公斤以上。其中四件金饼上题记:“南藩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酎金:汉代诸侯献给朝廷供祭祀之用的贡金)一斤”。出土的五铢钱总数约200万枚。在东藏椁内,出土了铜籍田鼎和铜籍田灯各一件(籍田:春耕之前,天子率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意在“祈年”和“劝农)。在出土竹简中,发现了《论语》《易经》《礼记》等多种儒家经典。另外,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孔子像。

——摘编自信立祥《西汉废帝、海昏侯刘贺墓考古发掘的价值及意义略论》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周虢国墓葬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刘贺墓反映的时代特征。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墓葬考古的价值。
2023-03-20更新 | 28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周人提出了“孝”和“德”的伦理思想。他们认为孝的对象不仅是父母、祖父母,而且包括宗室、宗庙以及兄弟、朋友;德是处事得宜的意思,包括敬天、孝祖、保民三项内容,运用在政治上即是要求明察和宽厚。这说明(     
A.周人伦理观与宗法制度密切相关B.天命观推动周人宗教理论形成
C.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在西周定型D.周人承认天意与人事相互制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国古代婚礼的仪式反映了婚姻的家族性。一般男娶女嫁,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个程序,称为“六礼”。其中,男方要在宗庙占卜是否吉祥,如得吉卜,再往告女家,是为纳吉。据此可知,与“六礼”密切相关的是(     
A.内外服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察举制
5 . 西周时期,诸侯国既是中央政权控制地方的军事据点,又是宗周行使统治权力的政治派出机构。周公封鲁而命以《诫伯禽》,封康叔于卫而命以《康诰》,封唐叔于唐而命以《唐诰》,为诸侯国确定了各自的政治方针。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原始民主传统依然存在B.地方治理有所加强
C.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缓和D.中央集权趋于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周初年,年幼的成王和幼弟叔虞玩耍,用梧桐叶削成玉圭的样子,并以开玩笑的口吻表示要封地于叔虞。一旁记录君王言行的史官就请求成王兑现诺言,成王认为只是开了个玩笑,但史官坚持天子无戏言,所以成王只好封虞到唐地。这体现了西周时期(     
A.王室权力逐步削弱B.血缘关系不断弱化
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D.注重维护天子权威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

B

下图为西周克益,出土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遗址


铭文节选:王日:“太保(召公)!……大村乃享(供享),令(命)克(召公长子)侯于匽(燕)。”

后武王封之(召公)北燕,在今幽州蓟县故城是也。亦以元子(嫡长子)就封。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

材料二   北京的帝王权威的结构是逐步完善的。如果说明初朱元璋将中央集权的、等级制的皇帝统治推进到了逻辑上的极限,那么清初的雍正(胤禛)则在这个结构中完善了内部的可操作装置,并将君主的地位尽可能提升到了最高点。其他的皇帝,比如明永乐(朱棣)和清康熙(玄烨),则起了逐步推进和改良的作用。

——摘编自朱剑飞《中国空间策略:帝都北京》等

材料三   幽燕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连朔漠,气候属温带。金朝迁都燕京,是北京成为王朝都城的开始。忽必烈初到燕京时,蒙古贵族霸突鲁就曾劝说:“大王果欲经营天下,驻跸之所,非燕不可。”汉族谋士郝经等人也劝忽必烈迁都燕。忽必烈采纳众议,迁都燕京,以燕京为大都。满族崛起东北,当其入主中原,面临与元朝同样的问题,故顺理成章地选择北京作为都城。北京为元明清之中国首都,既是农耕、游牧对峙矛盾的产物,又是农牧两大地带趋向经济文化上的一体化,实现政治大一统的当然结果。

——摘编自甘霖《变局前11世纪以来至21世纪中国区域发展与社会变迁》


(1)材料一中的两则史料,属于文献史料的是(填写字母),属于实物史料的是(填写字母)________。阅读史料,写出它们所共同反映的史实,结合所学,指出其所体现的西周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的提示,结合所学,完成图表绘制,概述“帝王权威结构”完善所产生的主要政治影响。

(3)根据材料三,梳理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发展脉络。从历史合力的角度,简要说明北京为元明清之中国首都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周公在殷遗民管理的问题上遵照启以商政,疆以周索,的原则,采取了册封微子启、强行迁徙殷遗民中的顽固分子、分割殷民中的平民部分、对商人进行德政教化等一系列措施。西周的这些措施(     
A.旨在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B.巩固了贵族间的政治联系
C.加强了各族间的文化交流D.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指出,西周通过分封,建立了一个大小相系、上下递为藩屏的全国政治网络。而西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虽在形式上类似商朝的“内外服”制,但在具体实施上,已远比商朝密切。该学者意在强调西周(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C.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实现地方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某墓葬中出土了一套多达60余件的青铜组合餐具,考古专家确定这套青铜餐具的主人是战国末期的“士”。作为分封制最低一级的贵族却可以拥有如此精巧的青铜餐具,这反映了战国末期(     
A.阶级分化日趋严重B.血缘纽带关系弱化
C.礼乐文化荡然无存D.等级秩序走向瓦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