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21-22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商朝时,“王臣”是商王的私兵,平时在王都左右活动,商王以外贵族和商都以外之地的臣都有自己独特的称呼。到西周晚期,周王朝范围内除周王外的所有人都属于“王臣”的范畴。这反映了西周时期
A.实现了王权的高度集中B.加强了对国家政权的控制
C.血缘贵族政治遭到挑战D.开始建立系统的国家机构
2022-04-12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
2 . 下图是某学者经制的《周朝主要地方封国的分布》示意图,这些封国或是建立在以前商人的要地上,或是位于华东地区主要交通路线的关键点上。这主要体现出西周分封制
A.以成周为中心分封B.扩大了中原文化影响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对地方控制有所加强
2022-01-24更新 | 628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山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由北方游牧民族狄族在今河北中南部建立的诸侯国。考古工作者在中山王厝墓中发掘出一套九件升鼎(依据周礼,升鼎只能专用于陈设牲肉),其中两鼎有烟熏烹煮痕迹,另一鼎壁有篆书汉字铭文,文字典雅优美。这反映了中山国
①学习华夏制度文化   ②形成统一中央集权国家
③僭越华夏礼制规范   ④完全丧失游牧民族习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 . 下表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的诸侯国,由此可见,西周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的纽带是
目的诸侯国始封君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文王之昭也
邗、晋、应、韩武王之穆也
蒋、邢、茅周公之胤也
A.血缘B.品德C.才能D.考试成绩
5 . 下图为西周分封制下的金字塔结构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B.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
C.金字塔层级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D.具有明显的家国同构色彩
2021-12-15更新 | 205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抽测(二)历史试题
6 . 如图为清咸丰年间,山东省寿张县出土的太保簋,其铭文记录了召公参与二次克商之事:“王伐录子圣,虘厥反,王降征令于大保,大保克敬亡谴,王侃大保,赐休余土用兹彝对令”。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古代帝王后代B.体现了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
C.铭文记载能够反映周朝历史全貌D.周王室的权威得到有效维护
2021-11-1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如表所示为西周时期的部分政治制度。从中可以看出,西周时期
制度概况
辅贰制设立第二个君主以约束君主行为的制度
朝议制大政交付朝廷会议讨论决定的制度
国人参政制所谓“朝国人而问焉”致众而问焉“盟国人”
A.国家管理蕴含原始民主色彩B.分封制强化了国家治理能力
C.君主专制受到官僚体系制约D.宗法制有利于强化宗族权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赵子,名无恤(亦作“毋恤”),战国时期赵国人,本为赵鞅废掉嫡长子赵鲁,立毋恤为世子。赵襄子认为自己是庶子,不应该得到嫡兄赵伯鲁的嗣位、希望把继承权归赵伯鲁一系。赵襄子即位后,乃立长兄赵伯鲁之孙为储.这一事件表明
A.赵襄子感激嫡兄的禅让B.赵国传承制度仍不成熟
C.赵废立庶引发矛盾D.宗法制仍有相当影响力
9 . 东夷地区原以游牧为生,兽皮为衣;齐、鲁在此地建国后,“劝以女工之业,通鱼盐之利”“变其俗,革其礼”;至战国,东夷地区已无异于中原。这可以佐证西周
A.井田制度的推广B.分封制度的影响
C.礼乐制度的作用D.集权体制的形成
10 . 下图为2019年湖北随州曾国(西周封国)墓葬群出土的编钟。
编钟铭文大意:
伯括受命,遵循大禹的
功业,被分封到南土,
在曾地建邦。我是周文
王的后裔,穆侯的长子,
通过统治曾国,光大
“夏”的功业。

由此可知
A.西周对夏文化的沿袭B.周王直接控制长江流域
C.诸侯始终效忠周天子D.分封制有利于文化认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