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寻迹文化源,共享文明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一个坚定的孔子的信徒……荀子又是诸子中的一个综合者,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同时对于庄子的天论,有很多的吸收,因此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

——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 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可以说在武帝统治时期,儒教进入了支持汉王朝政治的时代……

——[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材料三   读图一和图二

儒学的传播

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这些国家纷纷建立孔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了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也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图一:儒学的传播

图二:2019年孔子学院全球分布图


(1)写出材料一中荀子和庄子所属学派,并根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发展呈现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含义的理解。
(3)材料三儒学的传播轨迹说明什么?结合孔子学院分布图和所学知识,概述其设立的意义。
2024-04-2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孟子·梁惠王上》写道,梁襄王曾经问孟子:天下怎样才能安定?孟子回答:“定于一。”孟子反对“以力服人”,他强调,如果国君能够以“仁”作为政治准则,就可“仁人无敌于天下”。统治者应当推行“王道”,实施“仁政”,才可能实现“大一统”。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孟子思想不适合战国的历史环境   ②孟子的主张背离孔子“仁”的思想
③孟子的主张体现了时代发展趋势   ④孟子的思想得到统治者的认同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024-01-23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在评价先秦某一思想家时说:“他的思想中不唯王道,还杂有霸道;并强调应通过道德约束使人自觉趋向于良善,成为尧舜禹那样的圣人。”下列主张属于该思想家的是(     
A.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B.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C.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D.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
4 . 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各家学派针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其中,提倡“仁政”和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的学派是(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
2023-12-1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儒学是在特定的时代气候之下,植根于前代文化的丰厚土壤而成长起来的。它既承担着前代文化传统传承接续的历史使命,也必须回答当时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春秋时代剧烈变化着的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文化等方面都向当时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之上以后,人群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社会组织日趋复杂化而引发出来的,而其核心问题是社会政治与伦理道德问题。这也是先秦儒学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徐克谦《先秦儒学及其现代阐释》

材料二   董仲舒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通经常道,并提出思想大一统——独尊儒术的建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倡导的大一统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中华文化走向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摘编自刘丹忱《董仲舒“大一统”理论对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儒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董仲舒的观点。
2023-12-1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显著提升,生产关系剧烈变化,礼乐崩坏,诸子蜂出,各引一端,儒尚仁义、道体无名、法兼势术、兵贵止戈……皆欲塑当世之秩序,焕华夏以新生,故而风云激荡,史称百家争鸣。其所争者,为济世之要枢;其所鸣者,为治平之大道。

——摘编自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源·启蒙奠基》

材料二   “士”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的“食田”,受过“六艺”教育,能文能武,战时可充当下级军官,平时可作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了分化。既无田可食,又失去原来的职守,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主持仪式的赞礼人,于是“士”就成为知识分子的统称。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出百家争鸣中三家学派所提出的“塑当世之秩序”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士”社会地位转变的原因。
7 . 以下言论对应的学派依次是(       
①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
②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③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④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B.儒家、法家、墨家、道家
C.法家、儒家、道家、墨家D.道家、法家、墨家、儒家
2023-11-1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战国时期,提倡节俭,提出“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A.孟子B.韩非子C.墨子D.荀子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摘编自《论语》

材料二   在孔子所处的时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封建”秩序开始瓦解,周王室式微,各诸侯国之间斗争剧烈,“井田制”逐渐崩溃等一系列经济变革,使得原先的贵族等级制度走向解体,与之相关的周代礼乐文明也难以维持,在动乱和战争中,百姓生活常常陷入困顿和窘迫之中。这个时候,孔子将目光再次转移到了“君子”身上,只不过这个“君子”不再是享受庇荫的世袭贵族,而是以新兴士人为主的群体,可以在位,也可以暂不在位,但都必须具备某些特质。

——摘编自王云路《君子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言论中的“君子”形象。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君子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3)若要进一步探究先秦儒家君子观的发展,还可以补充哪些材料?

10 . 有人把春秋战国各种思想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下列正确对应描述的是(     

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2023-10-17更新 | 184次组卷 | 117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