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记载:各县要书面报告农田受雨、抽穗、垦而未种、受灾面积以及降雨量等,每年八月底以前送达朝廷;主管仓库的官吏每年十月份要将各类粮食的库存数量上报内史。这些要求有助于(     
A.确立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B.完善地方机构的运行机制
C.维护官僚队伍的清正廉洁D.提升国家治理的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始皇废除了古代的封国建藩制度,将战国后期已实行的郡县制推广全国,把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郡。郡设郡守,直接受中央政府管理,各郡每年必须定期向中央报告本地的税收收入、治安情况等,中央对其下属进行考核。这反映出秦朝(     
A.世袭制度完全退出政治舞台B.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C.中央财政收入实现迅速增长D.监察制度保障社会长期稳定
3 . “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中央的丞相与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央的太尉与地方的郡尉掌军事,中央的御史大夫与地方的郡监则掌纠察。材料反映了(     
A.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体制B.官僚政治完全取代贵族政治
C.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官僚机构出现重叠臃肿现象
2022-11-28更新 | 142次组卷 | 48卷引用: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重难点突破)-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重难点突破(中外历史纲要)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朕”上古为人们的自称,无贵贱之分。秦灭六国后,定为皇帝自称,他人禁止使用。皇帝的命称为“制”,令为“诏”,印称“玺”,一切臣民皆不得使用。因秦始皇名政,下令改正月为端月。

——节选自《中国历史文选参考资料》

制曰:“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可不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摘自《东华录》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2022-11-21更新 | 198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5 . 秦朝“大一统”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韩非思想是荀子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以此为基础,采取老子的术,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刑名),慎到的势……形成完整的极端专制主义的政治理论。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根据不同的国情采用不同的政治体制,才能促进每个国家的发展。权力集中于中央在中国古代是一种普遍的政治体制,这一点在秦朝有很明显的表现。虽然地方权力有时会威胁中央,但集权在古代中国是一个常态。这应该是没有异议的,这说明其实用性很强。也就是说……它与中国的封建生产方式是相适应的。作为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中国产生了高于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摘编自宁可《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

材料三 我国从原始社会起就产生一种宗教性的观念:人死后灵魂不灭。死是生活方式的转化,由阳世转到阴世间生活。因此人生前所需和所拥有的一切,死后也要有。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为功德无量,为千古至尊。这种思想反映在陵园建设的规模和内涵上,就是追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效果。

——摘编自袁仲一《秦兵马俑坑》


(1)根据材料一,指出韩非思想的特征,并结合所学分析法家思想的命运。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它”是指哪一制度。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制度产生的社会背景。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释:①指出秦始皇陵的设计思想,并简析秦始皇在文化上巩固统一的措施。②指出秦始皇陵兵马俑所在的省份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2022-10-15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为湖南湘西(秦代洞庭那千灵县)出土秦简中的木方,木方上用小篆对“王”、“皇”、“制”、“诏”等部分书写用字进行了规范,并对卿、太守等部分官职名称变更提出了要求。这一史料(     

A.表明秦代采取了有效措施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B.说明秦代皇权已发展到乾纲独断的崇高地位
C.为了解秦代的郡国并行制度提供了实证材料
D.证明秦代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强直接管辖
2022-10-11更新 | 520次组卷 | 32卷引用:专题02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秦汉时期)(测)-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中
2022-09-22更新 | 843次组卷 | 118卷引用:2019届高三二轮小通史历史复习专题训练--训练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北京大学得到香港冯燊均国学基金会捐赠,收藏了一批从海外回归的简牍。这批简牍出土于同一地点,抄写于同一时期,字体主要是隶书,小部分是篆书。

卷号

简牍内容摘录

初步研究成果

《三十一年质日》记载“卅一年十月乙卯朔庚寅”“质日”为秦汉时常见的表格形式的日历

《道里书》记述了江汉地区的水陆交通路线和里程所记地名多位于秦南郡范围内,江陵、安陆、销等是县一级地名
《制衣》记录的剪裁方法是为二尺五寸幅宽之布设定秦国确定标准布幅宽“二尺五寸”;西汉初年则规定为“二尺二寸”

《田书》是各种数学计算方法和例题的汇编,以二百四十平方步为一亩《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六尺为步”;
《说文》载“亩,六尺为步,步百为亩,秦田二百四十步为亩”
(1)根据上述材料提取简牍里蕴藏的历史信息,并指出简牍的史料价值。
(2)出土简牍作为一种研究历史的证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用该历史证据时应注意的问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先秦到秦汉人殉与俑殉盛衰情况曲线

上述曲线是学者对先秦、秦汉时期历史现象发展轨迹的分析,据此,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历史现象的发展趋势,并进行简要阐释。(趋势可以从一个或多个阶段进行分析概括,阐释需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7-16更新 | 282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上)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10 . 秦朝在郡、县之下设乡,乡里设置有秩、三老和游徼等基层官吏。“有秩”是一个乡的总负责人,三老管教化,游徼管司法治安。其中,三老最为重要,它由一乡之中德高望重的老者担任,通过教化,教导人民遵守法律,安分守己。这表明秦朝(     
A.重视教化地方百姓B.实行外法内儒政策
C.地方机构分权制衡D.基层官吏奉公守法
2022-07-05更新 | 697次组卷 | 13卷引用:热点10 “唐山打人事件”全网关注——基层治安-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