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

——摘编自袁行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并逐渐完善。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三省长官并称宰相,分掌宰相职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这样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在成宗以后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军队布置、调动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元代行政区划的主要划分原则。结合所学,简述行省制的历史作用。
2024-04-1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然后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材料二: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三: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大变迁的时代,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处在急剧的不断变动的过程中。唐代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首要标志。唐代的犁已由直辕犁改进为曲辕犁。曲辕犁结构完备,装有犁壁便于深耕,配有犁评,可调节犁锋入土的深浅度,操作灵活省力,便于转弯,提高了耕作速度和质量。


图1隋朝“三省六部”制       图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推行郡县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隋唐时期的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1-0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个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摘编自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

材料二   经略安抚使……掌一路兵民之事;皆帅其属而听其狱讼,颁其禁令,定其赏罚,稽其钱谷、甲械出纳之名籍而行以法……都转运使……掌经度一路财赋,而察其登耗有无,以足上供及郡县之费……凡吏蠹民瘼,悉条以上达,及专举刺官吏之事……提点刑狱……掌察所部之狱讼而平其曲直,所至审问囚徒,详覆案牍,凡禁系淹延而不决,盗窃逋窜而不获,皆劾以闻,及举刺官吏之事……

——摘编自《宋史·职官志》

材料三   云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省览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摘编自谈迁《国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特点。
(2)请指出材料二中提到的地方主要官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地方管理机构的特点。
(3)指出材料三中提到的内阁大臣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概括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2023-12-1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陇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国商鞅变法取得了很大成就,富国强民的法家政策在秦得到实现。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攻守均得其便,战国时期国都未被攻破的只有秦国。秦国内部纷争较少,从秦献公时起的150年中,献公、孝公、惠文王、昭王、秦王嬴政几代君主在位的年代比较长,内部相对稳定。武王、孝文王、庄襄王在位时间短,但也没有因王位的继承而引起内部分裂。总之,秦统一中国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优势造成的结果。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秦始皇开创博士制度,选拔东方六国博通古今的学者充任参谋和顾问,参与政议,辅助决策。秦在继承周文化的同时,因久处西北边陲而戎化较深,其博士议政制度明显受到尚处于游牧生活向定居的农耕生活转化阶段的有原始民主制残余的西北诸戎影响。秦统一六国后,为消弭六国的反抗意识,在文化上采取特别优容的态度。从可考的博士看,其籍贯都在关东。这样看来博士是东方六国的政治代表,秦始皇吸收各国的士人担任政府设置的博士官,让他们参议朝政从而组建了参议辅政集团,创建了博士议政制度。

——摘编自夏增民《博士制度与秦朝政治转折》

材料三:郡县制对早期国家起了否定的作用。它的出现反映了历史的巨大进步,早期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长期存在氏族制的血缘关系残余。郡县制的发展动摇了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商鞅变法确定了秦郡县制发展的方向,而郡县制的发展又是秦得以发展为帝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秦汉中央掌握了郡县主要官员的任免权,分离郡县的行政权与军权,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帝国内部组织现出鲜明的以地缘关系为结合的特点,郡下设县,县下依次设乡(亭)、里、什、伍等组织。秦汉郡县的管理范围涉及民政、财政、司法、教育、选举、监督等诸多方面。在郡县内部,还建立了监察和考核制度,监督官员履行职责的情况。中央政府对郡县实行严格的控制。

——摘编自易宁《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能够统一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博士议政制度建立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郡县制出现的历史意义,并概括中央强化对郡县管理的措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多次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出现了“大臣太重,上逼主,下虐民”的局面,决定采用郡县制。秦国作为分封最晚的诸侯,地处西北,尚武勇,故其民风大近于质朴无华,较少受到周朝带有封建性的礼仪制度的影响。秦朝建立后,疆域包括大量少数民族居住的边远土地,并且要由中央直接控制。所以,采用郡县制是必然的选择。

——摘编自黄栋法等《秦国、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初年在地方行政制度上作出的调整。

材料二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元代分省建置,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以廪养或防范蒙古诸王为主要使命。陕西、四川、云南、河南四省的设置,则以军事襟要的镇遏控制为重心。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行省制的历史作用。
2023-11-2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正如大一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一样,中央集权也是大一统历史潮流的必然要求。如果说,只有集中力量才能统一全国,那么也只有高度统一之后,才能集中力量。因此,首先要统一内部,就要依靠体制改革。这一变革过程就是君主集权,中央集权的过程,也是大一统的实现过程。

——摘编自蕭平汉《战国变法运动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

材料二   必须强调的是,制令出诏既分为两道程序。两省之间的权力平衡与制约关系相当明显,两省与尚书省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权力制衡关系。使三省互相牵制,以免出现宰相专权,是三省体制的重要内涵。但是。不能因为三省之间互相牵制就认定有所谓“三省并重”。两省“对居近密”,职事性质一致。庶几平等,但与尚书省的权力关系却不能这样看,居于内廷的两省为辅助决策机构,内重外轻之势非常明显,这种形势自汉武帝重用“中朝官”以来就已定型。

——摘编自袁刚《隋唐三省体制析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三省之间的运行关系。
2023-10-0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制度变革与创新

材料一   秦朝彻底废除了周朝的分封制度,全国共设36郡,后来陆续增设至40余郡,郡下设县。郡、县主要官员均由朝廷任免,他们通过自战国沿用下来的“上计”制度接受中央考核。县以下又有乡、里两级基层管理组织。这样,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到社会最底层,又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也是秦以下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概括秦朝管理地方的举措,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指户口册)浸坏……至是(780年),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杂徭悉省……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旧唐书·杨炎传》


(2)参考材料二,模仿下面的示例,用简洁的语言解释两税法。
示例:察举制
西汉开始实行的选官制度。
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选取
人才并推荐给上中央,经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制的实行,为有才干的人提供了比较公平的竞争机会,初期为政府招揽了人才,但后期被权门势族把持。
两税法:

材料三



(3)分别指出材料①②的史料类型。依据材料和所学,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材料四   975年,宋太祖下诏:“向者登科(科举应考人被录取)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阻隔)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此后君王都沿用此制度,选拔有才干的贫寒士子充实官员队伍……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

——摘自唐凯麟主编《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


(4)依据材料四,简述北宋初年在科举考试资格和录取方面的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
8 . 政权的建设

材料一   大一统的政治基础是“要在中央”的中央集权,必须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妥善划分地方行政层级,有效分配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并对地方官员权力实施监督。第二,处理好郡县与分封的关系。第三,中央权威、政令畅通是必备条件。

——摘自卜宪群《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秦朝的统治措施如何体现了大一统的国家治理?

材料二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原则。

材料三   19391月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颁布了《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差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403月,中共中央发布《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规定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的分配上,实行“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例如,在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临时参议会中有国民党人士50余人;在晋绥根据地,国民党爱国将领范续亭当选为行政公署主任;在苏北根据地,爱国绅士韩国钧当选为临时参议会名誉会长。

——摘编自张海鹏《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进行政权建设的意义。

材料四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第二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简述20世纪5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初步建立的表现。
2024-01-3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故又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这种几个宰相执政的制度,可以防止外戚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倍,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他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杨坚根据这一建议,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隋初的制度创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和隋朝的共同之处。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个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摘编自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

材料二   经略安抚使……掌一路兵民之事;皆帅其属而听其狱讼,颁其禁令,定其赏罚,稽其钱谷、甲械出纳之名籍而行以法……都转运使……掌经度一路财赋,而察其登耗有无,以足上供及郡县之费……凡吏蠹民瘼,悉条以上达,及专举刺官吏之事……提点刑狱……掌察所部之狱讼而平其曲直,所至审问囚徒,详覆案牍,凡禁系淹延而不决,盗窃逋窜而不获,皆劾以闻,及举刺官吏之事……

——摘编自《宋史·职官志》

材料三   云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摘编自谈迁《国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地方管理机构的特点。
(3)指出材料三中提到的内阁大臣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概括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