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晋的兴亡与士族的兴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颍川(今河南)荀氏世代为高官显宦,自东汉末年起,至南朝的四百余年经久不衰。从荀淑到荀或兴,颍川荀氏皆尊崇儒学,讲求儒家之礼法,倡导儒家之“仁政”“重民”思想。由此可见,当时(     
A.传统思想备受士族推崇B.儒学正统地位逐渐确立
C.依据文化修养高低选官D.门阀政治导致文化封闭
2023-11-01更新 | 113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2(全国卷统编版,12+3模式)-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卷专用)
2 . 东晋名士桓伊虽出身累世为官的门阀士族,但他为人谦素,文武双全,淝水之战后,因军功封侯,为政宽恤,安抚士民、“百姓赖焉”,后卒于任上,谥号烈。他还是著名的音乐家,善吹笛,号称“江左第一”,有“笛圣”之称,相传著名琴曲《梅花三弄》就是根据他的笛谱而改编。据此可知(     
A.桓伊凭借才艺扬名于世B.依靠淝水之战成就桓伊
C.应注重人物的阶级属性D.评价人物应有开放思维
2023-10-06更新 | 314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诸君,则无论贤否,皆威福自专,不肯假权于大臣”。后赵太子“使文武皆跪立”,成汉之主李寿“人有小过,辄杀以立威”。这些史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君主专制的强化B.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C.政治发展不均衡D.中枢机构的权力变化
4 . 下图反映了两晋时期参与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变化的情况(     

      

由此可知东晋时期
A.专制皇权受到削弱B.江南士族垄断政权
C.皇权与士族特权间相互制衡D.分权体制削弱了政府统治力
5 . 魏晋时期,皇帝躬行薄葬,但同时又厚赐大臣之葬。据《晋书》记载,郑冲、何曾、裴秀等死后,晋武帝均以“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的标准进行厚赐。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是(     
A.盗墓猖獗B.财政危机C.玄学兴起D.门阀盛行
2023-08-31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高考历史押题卷(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晋书》云:“百姓因秦、晋之弊,迭相荫冒,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依托城社,不惧熏烧,公避课役。”这一史料可用于说明(     
A.士族的形成B.邻保制的出现C.里甲制的出现D.坞堡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魏晋以降官分清浊。有些官尽管官品较高,但因职任繁剧等种种原因,不为士族所喜,被视为“浊官”,士族宁可担任品级较低、职任清闲的“清官”。当时士族依据自己的文化趣味(清浊之分)重构了官僚的等级及其迁转次序。这一现象(     
A.说明世家大族垄断政权B.导致士族庄园盛极一时
C.表明察举制仍是选官主流D.一定程度上侵夺了皇权
8 . 史载:东晋、南朝每一个朝代都有着巨额的租税和频繁的战争负担,这些都由自耕农们承担而加快了他们的破产,王朝想要将自耕农固定在土地上成为固定的剥削对象,必须将流民、自耕农重新进行统一管理。这表明(     
①“黄籍”制度基本过时   ②改革“白籍”时机成熟
③推行保甲制度势在必行   ④“土断”制度大势所趋
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③
9 .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的编者回避了魏晋士族在魏晋政坛上沉浮消长的许多实际内容,所以这很容易给初读《世说新语》而又不大了解魏晋历史的人造成一种错觉,好像这些士族文人都是一些不食人间烟火、出入神仙境界的世外桃源中人。翻翻《三国志》《晋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人们不难看到,魏晋政治风云变幻的每一环节都离不开士族的积极参与和活动奔波,《世说新语》中许多挥塵谈玄、超然物外的风流名士,竟然对政治角逐表现出偌大的兴致。这说明(     
A.运用史料须先辨伪考证其真实性B.研究历史人物只能依据史书不可借助小说
C.评价历史人物应运用唯物辩证法D.掌握多类型的史料利于深入认识历史人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丧服》本属于《仪礼》中的一篇,东晋时成为显学,南迁士族依丧服就可以辨识门第品流和血缘亲疏。他们还对朝廷的礼乐、舆服、仪注等所谓“衣冠文物”极为重视。当时的大诗人孙绰曾说“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这一现象源于(     
A.儒学受到佛道挑战B.南北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C.门阀士族日益衰落D.东晋维护正统的文化需要
2023-05-28更新 | 1481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