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晋的兴亡与士族的兴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东晋时期,盛行一种“权贵合议体制”,军国大事乃至特殊情况下的君主立嗣,都需经太宰、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大将军、尚书令等上层人物共同参议。东晋以此实现了太子的更换、帝位的更迭。由此可知,这种体制(     
A.体现了权力的制衡B.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C.得益于江南的开发D.抑制了门阀的势力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名校
2 . 西晋咸宁元年诏曰:“出战入耕……自古之常……今以邺奚官奴婢著新城,代田兵种稻,奴婢各五十人为一屯,屯置司马,使皆如屯田法。”东晋元帝为晋王时规定:“非宿卫要任,皆宜赴农,使军各自佃作,即以为廪。”制定以上措施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B.经济与边防危机日趋紧迫
C.阶级矛盾严重威胁统治D.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压力
2024-02-05更新 | 32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八)历史试题
3 . 东汉至魏晋时期,涌现出了一批地方史志,它们大多记载一个地方的风物、史地和人物等内容,如《吴越春秋》、《华阳国志》、《洛阳伽蓝记》等。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是(     
A.地方势力的壮大B.南方经济的发展C.外来宗教的传播D.基层治理的完善
4 . 随着军事进展和空间扩张,在政治隔绝数十年之后,东晋士人重新目睹或获闻巴蜀、关中、洛阳及黄河下游地区等华夏旧土的现状,这激发了东晋士人重新“发现”故国风土的意识。这种意识(     
A.得益于世家大族的倡导B.体现了南方政治文化的优势
C.加速了东晋统一的进程D.有利于提升东晋政治凝聚力
5 . 汉初采取郡国并行制,后爆发“七国之乱”;曹魏创立九品中正制,后出现门阀士族把持政权;唐朝在边境重地设置军镇,后藩镇势大引发“安史之乱”。对上述三组历史现象的共性。解释正确的是(     
A.历史评判要以成败为基本依据B.制度设立之初存在明显弊端
C.中央与地方矛盾导致社会动荡D.历史事物之间因果关联复杂
2024-01-02更新 | 2717次组卷 | 1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浙江专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立郡县,往往散居,无有土著。而江南之俗,火耕水耨,土地卑湿,无有蓄积之资。诸蛮陬俚洞,沾沐王化者,各随轻重,收其赕物,以裨国用。又岭外酋帅,因生口翡翠明珠犀象之饶,雄于乡曲者,朝廷多因而署之,以收其利。历宋、齐、梁、陈,皆因而不改。

——摘自《隋书·食货志》

(1)材料反映了__(朝代)的国家治理措施,并简要概括。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该朝代国家治理的其他具体措施,并说明其作用。
2023-11-24更新 | 19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 2024届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摸底检测历史试题
7 . 东晋的孙康家境贫寒,冬夜映着雪光读书,后官至御史大夫;东晋的车胤买不起灯油,夏夜借萤火虫的微光读书,后官至吏部尚书。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士族门阀走向衰落B.民间向学风气浓厚
C.读书可以改变命运D.儒学正统地位巩固
8 . 劝进是古代臣子劝说掌权者登上皇位的一种行为,《劝进表》的内容一般有为登基行为正名、为劝进对象颂名或表明臣子立场与态度,这一现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突出。其客观原因是(       
A.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B.掌权者皆为非正当上位
C.劝进者为获取政治私利D.儒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2023-11-09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8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9 . 史学家田余庆先生认为,魏晋南北朝特别是东晋时期出现了“门阀与皇权共治”的现象,但这也仅是“皇权政治的变态”;梁启超认为这一时期与汉代不同,“可谓之有贵族,而不可谓之有贵族政治”。据此可知,该时期的“门阀政治”(     
A.改变了皇权专制模式B.是对封建贵族政治的回归
C.阻碍了社会发展进步D.可视为“官僚政治的变态”
2023-11-05更新 | 435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6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为东晋时人言行选辑。其反映了(     
人物言行文献出处
有北方士人渡江后感慨“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祖逖带领亲族、部曲百余家南渡长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据[唐]房玄龄等《晋书·祖逖传》
刘琨少时“素豪奢”“慕老、庄”,自“困于逆乱”,遂“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庶雪国家之耻”。据[东晋]刘琨《与卢谌书》等
A.动荡中的安定生活B.南方经济发展的移民助力
C.分裂中的统一因素D.清谈无为之风的逐渐消亡
2023-11-05更新 | 621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高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