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忽必烈改革及元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22-23高一下·湖北恩施·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南宋时期,南方士人在政府中占压倒性名数,与东晋南朝“侨人”掌权之格局大为不同。到元朝时,有南人抱怨“今世之士,生于南方者,为时所弃,恒不得为显官”,甚至有人为求仕不得不“诡籍于北,而讳弃父母之邦”。这种变化说明元朝(       
A.文化重心与政治中心重合B.士人价值观念的根本改变
C.统治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D.南人被排斥在统治阶级外
2023·山东·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元代文人为了满足学术和文艺的荣誉感,出现了私设的考试组织,文人中间公推一名德高望重之人担任考官,由他品评各人所写的诗文,文人中出现一股不以学术求仕进的学风。这一现象的出现(       
A.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B.缘于政府取士政策的变化
C.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形成D.提升了普通民众的文化修养
2023-06-01更新 | 1124次组卷 | 15卷引用:重难点04 宋元明清: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成熟-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元朝时,在政治上虽有“内北国而外中国,内北人而外南人”的区分,但文化上北人南往,或南人北上,蔚然成风。北方士人往往以江南一游为荣。南方士人大多以“游孔林”、“历燕赵”、“谒京师”作为人生的重要经历。这表明(     
A.国家统一有利于文化的融合B.文人的尊儒信仰驱动北人南往
C.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D.统治政策成为南北交流指向标
2023-05-26更新 | 1003次组卷 | 17卷引用:纲要上第10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4 . 下表是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首领的部分施政措施。由此可见,在这些政权中(     
少数民族首领措施
耶律阿保机重用汉人,制定法律;改革习俗;参照汉文化改造契丹文化。
李元昊依照宋制设立百官,参照宋制定朝仪。
完颜阿骨打命人依据由汉字改制的契丹字拼写女真语言,创造女真文字。
忽必烈注意选用人才,重用汉臣;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
A.统治者的汉文化素养深厚B.游牧文化已经走向没落
C.社会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D.因俗而治成为普遍原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任命右丞相、左丞相、平章政事等官员。首席的右丞相是忽必烈的外甥,还掌握着自己独立的军事力量;中书省的其他重要职务由蒙古、畏吾儿、契丹贵族和汉人谋臣担任,他们大多出自忽必烈的怯薛(侍卫)。以上材料说明(     
A.地方军事力量膨胀削弱中央集权制度B.忽必烈改革遭到蒙古权贵的激烈反抗
C.中枢机构的官员主要出身于科举考试D.元朝政治体制兼有中原和蒙古二重性
2023-05-08更新 | 998次组卷 | 16卷引用:纲要上第10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2023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6 .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原因与特点
2023-04-14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3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口袋书】2023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手册(统编版)
2023·安徽马鞍山·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如表元代前中期太庙的室次牌位,如表可用于说明这一时期(     
世祖朝前期太庙室次图:至元元年至三年(1264—1266)
第一室第二室第三室第四室第五室第六室第七室
皇祖(太祖)皇伯考(太宗)皇考(睿宗)皇伯考(术赤)伯考(察舍台)皇兄(定宗)皇兄(宪宗)
武宗朝太庙室次图:大德十一年至至大四年(1307—1311)
第四室第三室第二室第一室第五室第六室第七室
裕宗世祖睿宗太祖顺宗成宗
A.皇权专制强化B.汉制影响加深C.民族政策调整D.统治阶层分裂
2023-01-29更新 | 245次组卷 | 5卷引用:选择题专练第26题隋唐至宋元时期-备战高考历史按题号专项限时强化训练(全国卷·新教材)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秦汉时期统一政权的建立,中国一词开始代表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国家。元、明以来,中国作为国家名称被正式使用,特别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中。对内一般以朝号自称,对外则称中国

材料二   严复指出:国家为有机体,斯其演进之事,与生物同。天演之理为国家求提供了理论支持,极大地促进了字与中国一词的结合。康有为最早提出建立一个新中国设想。维新思潮和进化思想使新中国概念逐渐得到民众认同。1900年前后,新中国一词开始被频繁使用,新中国的概念内涵和话语使用不断发展,立宪、共和一度成为不同群体的新中国理想,新中国话语不断唤醒着国人对现代民族国家的认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一词内涵的变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一词出现的时代背景及意义。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面材料反映了元朝腹里及部分行省的驿站设置情况。这体现了当时驿站交通(     
腹里:陆站175处,水站21处,牛站2处。
河南江北行省:陆站106处,水站90处。
辽阳行省:陆站105处.
江浙行省:马站134处,轿站35处,步站11 处,水站82处。
湖广行省:陆站100处,水站73处。
云南行省:马站74处,水站4处。
总计:全国站数约1400处,加上岭北、吐蕃等处,应在1500处以上。
A.制度完善传递速度快B.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C.加快了中国经济转型D.工具多样且水陆并用
22-23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以后中国古代都城移动的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都城,围绕“都城选址与国家治理”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11-26更新 | 432次组卷 | 8卷引用:黄金卷03-【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