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历代改革重视婚姻家庭制度的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百姓服兵役一般是一户出一人。“分户”是商鞅第二次变法的重要内容。商鞅对“有二男以上”而不析户的家庭征收双倍的赋税。对分出的家庭依法授予田地。他还规定勤劳致富者免除其徭役,甚至可以“以粟出官爵”,懒惰而陷于贫穷者不但得不到国家的救济,还要全家没为奴婢。以授田与“倍其赋”引导百姓“分户”、以“复其身”“出官爵”激励百姓耕织、以“举以为收孥”吓止百姓懈怠。“分户”后产生的核心家庭、主干家庭不再像姬周时代宗族一样具备准政治组织的特征和功能,而是成为国家直接控制的编户齐民和较为纯粹的生产单位。

——摘编自谢红星《早期中国至商鞅变法时代家国体制的变迁》

材料二 鲜卑族进入中原之际,婚姻实行的仍是族内婚,影响自身民族素质的提升。孝文帝即位不久,就诏令禁绝同姓相婚,令下后如仍有犯者,处以绞刑。他认为北魏社会,由于婚嫁越轨,使“贫富相高,贵贱无别”的等级不分明状况愈来愈严重,为此,采取措施,以婚姻等级维护业已存在的社会等级,严禁非类互婚。公元496年孝文帝将汉族第一等士族崔李、郑、王五姓之女收为妃嫔,同时又命5个皇弟娶汉族高门女子,北魏公主或宗室女大约有40多人嫁给汉族高门。

——摘编自杜士铎《北魏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商鞅在第二次变法时期实行“析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婚姻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改革举措对北魏社会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凸显奉天的尊崇地位,清朝在奉天设有盛京将军、奉天府尹与府丞、盛京五部与盛京总管内务府等几套行政管理系统,职能不同,重心各异。赵尔巽莅任盛京将军之际,几经兵燹的奉天省几近无政府状态,其当务之急是改革陪都行政、处理战争善后事务。调整行政体制是赵尔巽在奉天改革的重要内容。他裁撤盛京五部、奉天府尹、府丞以及军粮同知等各缺。将粮饷处、税务总局归并,改为财政总局,总揽全省财政,以统一奉天全省财务出纳之权。赵尔巽还设立奉天巡警总局,大力推进近代警政。主张参照各国管制,尤仿日本省级建置,整合原有行政资源,将奉天仿照内地省份设立行省,另设具体职能部门,大量设立新治所,相应负责各项日常工作。

——摘编自李皓《赵尔巽与清末奉天政局(1905-1907)》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赵尔翼奉天改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赵尔翼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容并对其做出评价。
2022-02-0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晚期,各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帝国主义各国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便更加激烈,而此时的中国成了各帝国主义国家瓜分殖民地的对象。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日本逼迫中国签订极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最终知识分子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摘编自马冰《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背景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了序幕。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戊戌变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
(3)上述两次运动的最终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4 . 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华通讯社建社90周年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一向重视宣传工作。随着中国工农红军的建立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急需冲破国民党的封锁,把党和红军的消息传播出去。同时,由于在反“围剿”斗争中缴获了国民党军的无线电台,为通讯社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随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红色中华通讯社(即新华社前身)应运而生。     

——《新华通讯社史》第1卷


(1)依据材料一,概述红色中华通讯社成立的背景。

材料二   90年来,新华社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记录时代精神,传播中国声音



(2)分别指出上述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其中一张图片,谈谈你对新华社“反映人民心声”的理解。

材料三 《新华通讯社90年90篇精品选》以时间为脉络,收录了不同历史时期采写的新闻作品。以下是部分目录

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
《工农群众踊跃加入红军》《伟大的战士雷锋》《记者来信:实行“大包干” 农业大增产》
《狂欢之夜——延安市人民庆祝日寇投降举行火炬游行速写》《大庆精神大庆人》《“谷底”震荡——徐州市转变企业内部机制改革记》
《沸腾了的北平城——记人民解放军的北平入城式》《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砥柱人间是此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纪实》
(3)任选其中一个历史时期,结合所学,阐释此时期所列作品入选的理由。
2022-01-14更新 | 270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距今约四千多年的夏朝,便有了连坐制的雏形。据《尚书》记载,被后人称颂为贤君的夏启和商汤在出征之前的训词中威胁部下,警告他们如果在战争中不听从命令,就会将犯者连同其子一并处死,这是族刑在立法上最早的记载。到了秦国商鞅变法时期,商鞅主持建立了一套更加严密的“连坐制”。其内容包括: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凡民有二男劳力以上的都必须分居,独立编户,同时按军事组织把全国吏民编制起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不准擅自迁居,相互监督,相互检举,若不揭发,十家连坐。正是连坐制度将秦国打造成部了一个绝对掌控在君主手中的社会,国家意志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商鞅设定的法律如同文一只大网,把整个社会牢牢罩住。连坐制度与宗法制度相伴整个封建文明始终,共同调整维护了几千年的社会秩序。

——摘编自朱永昌《商鞅变法与王莽改制》等


(1)概括商鞅推行什伍连坐制的背景。
(2)指出商鞅推行的什伍连坐制的特点。
2022-02-12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安石颁布的法令中,市易法是其中重要的一条。它是对城市商品零售的国家垄断,政府在各地设立市易司,由政府拨出本钱,负责平价购买“滞销商品”,到市场缺货时出售,商品价格由市易司划定。变法实施之后,(熙宁十年)市易司获得的收入就相当于全年夏秋两税总收入的三成。市易法“尽收天下之货”,让政府成了最大的商店、银行和物流中心,它的经营范围越来越广,连水果、芝麻都被垄断起来,城市商业秩序被彻底破坏。宋代学者郑侠记载道,自从实行了市易法之后,商人们都不肯到汴梁来做生意,大家绕开都城而行,因为只要一进城门,货物就可能被全数押送到市易司。后来,这些情况被反映到宋神宗那里,连皇帝本人也觉得太过分,问王安石能不能把这一条罢废了。王安石则认为:制定法律的关键是,是否有害于人民,不应该因为它的琐碎就罢废了。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市易法的主要特征,分析这一法令出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市易法的得失。
2021-11-19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魏孝文帝改革史料整理

时间史料   记载
484守宰任期按治绩好坏决定,不固定年限。又制定俸禄制,官吏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定期
按官品发放,不许官吏自筹。吏治清明,为后来改革提供了保证。

485
中原地区由于长期遭受战乱,百姓流亡,以致“千里无烟”,政府手中掌握了大量无主荒地。
任魏主客给事中的李世安上书,建议实行均田。这有利于把更多的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以
保证政府的租调收入和力役征发。
486北魏下令废宗主都护制,实行三长制。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
三长制的推行,健全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使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
486李冲在太和十年的奏疏中,提出了新租调法。一夫一妇每年出帛1匹、粟2石。贫民年龄
80岁以上,允许一子不服役。

493
考虑到北魏都城平城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孝文帝以南伐为名,率20万大军南下。
到洛阳后,天下霖雨,他假装欲继续南下,群臣跪在马前劝阻。他利用群臣不愿南伐的心
理,宣布迁都洛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2021-11-1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前期部分武官履历简表

人物出身仕途
契苾何力生于铁勒可汗世家。太宗时率契苾部降唐,授左领军卫将军。是太宗时功勋最为卓著的蕃将。
薛平贵家境贫寒,少时以种田为业。太宗末年应募征辽东,以军功从白衣擢授游击将军,官至右领军卫将军。
段瓒出身将家,为褒国公段志玄之子。袭父爵,以门荫步入仕途。武则天时,官至左屯卫大将军。
郭子仪出身太原郭氏。以武举异等补左卫长史,后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大功,进位中书令。

——摘编自《旧唐书》《新唐书》

材料二   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之役中接连溃败,旧式将官的无能给清廷以惨痛教训。1901年,清政府下令废止武举,在各省设武备学堂,“以期培养人才”。1904年,编练新军在全国大规模展开。19059月,《陆军人员补官体制》颁布,规定上等第一、二级军职由中央简派,上等第三级至中等第二级由各省督抚具奏委任,中央予以考核奏补,中等第三级以下由督抚任免,并强调所有陆军三等实官都必须“由陆军学堂出身”,且“通解兵学”。1908年,清廷大权落入志在集权的摄政王载沣之手。1910年,清廷规定:“嗣后请简及奏补陆军各级人员均由陆军部具奏。”

——摘编自郭亚平《晚清新军的军官制度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前期武官入仕的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军任官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建立的背景。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学识渊博,很早就显示了政治才能。他在多年的任官上,实施改革,兴修水利,防止高利贷盘剥,博得农民尊敬。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各种观点(部分)

基本观点主要主张者
把其理财思想视做兴利之道“利民兴利”南宋至晚清大多数史学家与政治家
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梁启超
王安石的改革思想对北宋的政风和学风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没有真正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部分学者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种观点加以说明。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9年,清政府颁布《自治研究所章程》,责令各省城及各府斤州县设立自治研究所,为地方自治做好员和思想的准备。次年,清政府又颁布《京师地方自治章程》及其选举章程、《府厅州县地方自治章程》和《府厅州县议事会议员选举章程》,使自治政策更趋完善。清政府地方自治政策的制定,使地方自治成为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算,有力地推动了地方自治运动的兴起。

——摘编自高旺《清末地方自治运动及其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在整个民国时期,省政府和中央政府通过自治领地置地方官僚于控制之下,断断续续地企图改进地方行政。可是地方仍顽固地坚持自己土生土长的农村形式。与之相对比,在抗日战争期间,华北在共产党领导下发展起来的地方军事化结构…它的各级精英被新的组织技术和一整套新的共同政治倾向凝聚在一起。

一一摘编自孔飞力《传统国家是如何崩溃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地方自治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地方自治运动的特点并简要评价。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