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下图反映了不同年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的大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例。对图中比例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A.美国遭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B.发展模式创新促进苏联经济发展
C.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已丧失D.两种社会制度的冲突较为激烈
2021-05-05更新 | 23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终极猜题卷(新高考版山东地区专用)
2 . 全盘集体化运动使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富农阶级被消灭,个体农民变成集体农庄庄员,分散的小生产变成集中的大生产,农业成为直接听从党政机关指挥的部门。这一变化
A.推动新经济政策落地B.改变了农业发展落后局面
C.有利于工业化的实现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3 . 下图是1913—1925年俄国(苏联)农业生产变化情况柱状图。据图可知,这一经济指标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商品与市场手段的运用B.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
C.农业集体化正在加速推进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4 . 近代以来,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在这一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不断变化。下图所示各国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应出现在
A.1922年B.1928年C.1937年D.1945年
5 . 下表反映了1924-1939年苏联人口阶级构成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苏联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D.“苏联模式”
6 . 苏联散文集《莫斯科∶时空变化的万花筒》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莫斯科的面貌,其中提到"11月末《消息报》上第一次出现了广告。如今,所有的报纸和贸易指南上广告已是琳琅满目"。这一描述
A.说明工业化的环境日益优化B.体现了斯大林体制的确立
C.反映苏俄探索经济建设新路D.与当时欧洲形成鲜明对照
7 . 据统计,1928年苏联国家谷物生产总量为733.2百万公担,到1934年则降至676百万公担,净减57.2百万公担。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农业集体化降低农民积极性B.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
C.苏联工业化吸引大量劳动力D.调整工农业比例的失调问题
8 . 1918-1920年苏俄为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时期,苏联的国家经济政策又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斯大林模式。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斯大林模式
A.是苏联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作出的选择B.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加以国家宏观调控
C.影响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D.日后阻碍了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
9 . 从1917年到1953年,苏联(俄)的粮食产量从5460万吨增加到8100万吨,同期粮食征购量从180万吨增加到3110万吨。从1918年到1933年,苏联(俄)的食品和食品原料的外贸进口占比从14.8%下降到8.2%。导致以上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发展实现了粮食自给B.集体化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C.受到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D.集中力量提升工业化水平
2021-01-08更新 | 397次组卷 | 5卷引用:【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山东专用)-解密11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与发展(分层训练)
10 . 苏联散文集《莫斯科∶时空变化的万花筒》生动地再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莫斯科的独特面貌。其中提到∶"11月末《消息报》上第一次出现了广告。如今,所有的报纸和贸易指南上广告已是琳琅满目。"这一描述
A.反映十月革命推动经济发展B.折射出新经济政策激发生机
C.真实呈现斯大林模式的成效D.说明广告不断推动经济发展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