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期间,日货逐步取代欧货成为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原住民的重要消资品。如1915—1918年,日棉(棉纺织品)在印尼的输入额实现了成倍增长。与此同时,英属马来   西亚抵制日货运动演变为抢米风湖。印尼华商也逐渐展开正面的抵制日货运动。此时印尼的共产主义者则开辰暴力斗争。荷兰殖民当局向华人商会等组织施压。声明政府将严厉处罚与共产主义有关联的群体和组织。殖民当局惧怕华侨中的马充思主义者与正在组织全国哭工的“东印度社会民族联盟”(1920年改纽为东印度共产主义联盟,印尼共产免早期组织之一)结成联盟,严格禁止任何形式的马充思主义传播。

——摘编自费俊英《近代海外华侨民族主义的多重面向——以荷居东印度中华商会兹创日货运动为倒的分析》

材料二   1945年8月5日前,日本殖民当局不断向印尼人灌输在“大东亚共荣图框架下许诺他们独立”的思想,以此争取印尼人的忠诚和屈服以便对两方殖民者展开“圣战”;8月5日后,日本人则宣称“日本与印尼的独立毫不相干”,声称假如卷入印尼的独立就会伤害自己的民族尊严,违抗盟军要求保持其政治现状的指令,进而扰乱本国的民族政治。1995年4月一名印尼民族革命的亲历者在东京大谷大学发表演讲称,张予印尼国家生命的弦立空言(1915年8月17日)完全是印度尼西亚人的事情,除了个别的同情者之外,日本当局仿佛就是一位漠然视之的旁观者而已。官方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赋予印尼人政治自由。1945年8月16日下午,苏加诺等印尼民族主义领导人无视日军同您与否.堤前逝请“独立筹务委员会”成员开会。

——摘编自梁展《普遍差异、殖民主义与未完成的共同体——本尼迪充待·安幽森约民族主义想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及战后初期,影响印尼民族民主运动的因素。并简评当时的印尼民族民主运动。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结束前夕日本侵略者对印尼独立态度的变化,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尼取得独立的原因。
昨日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伐战争期间,尽管遭到列强武装干涉,国民政府仍在群众运动配合下成功收回了汉口、九 江英租界。甘地发起“食盐进军”,所到之处,在殖民当局担任公职的印度人纷纷辞职,迫使英国取消了一些强加给印度的法律。这表明当时(     
A.无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B.一战后的和平秩序崩溃
C.经济危机削弱列强实力D.亚洲殖民体系受到冲击
3 . 一战后,土耳其爆发革命,于1920年成立了以凯末尔为首的新政府。土耳其议会以凯末尔的名义给列宁写信,希望获得苏俄政府援助并向莫斯科派出代表团。1921年,土耳其与苏俄缔结了友好条约,条约以“互利平等”为原则取缔了沙俄原来从奥斯曼帝国攫取的一切特权。这表明苏俄(     
A.致力于肢解奥斯曼帝国B.投靠了同盟国军事集团
C.积极支持民族解放运动D.传播了列宁主义的理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42年,甘地通过《哈里真》刊物组织“退出印度”运动,他持续不断地在该报上发表文章,引导舆论,“人们购买《哈里真》,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得到规范其日常行为的指导。”甘地的做法(     
A.有利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开展B.激发了各阶层的抗英积极性
C.有助于提高普通百姓的道德水平D.推动了亚洲民族运动的联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下列能佐证“亚洲本身都变了”的是(     
A.一战导致亚洲殖民体系土崩瓦解B.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推翻君主专制
C.亚洲农民阶级主导民族解放运动D.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
2024-05-14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七中万达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开展。下列属于这一时期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是(     
A.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B.西班牙佛朗哥政权建立C.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D.埃及华夫脱运动
2024-05-14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学考)试卷
7 . 20世纪初,亚非拉一些国家资产阶级放弃了先前企望通过“上书当道,游说公卿”或少数人密谋发动宫廷政变等途径变革社会的幻想,他们建立了带有近代政党性质的革命组织,进行武装斗争,在一些国家直至推翻了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材料所述状况根源于这些国家(     
A.阶层流动的加速B.阶级矛盾的缓和C.传统文化的革新D.社会经济的发展
2024-05-12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名校(NT20)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大比拼考试历史试卷
8 . 列宁指出:“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以下属于“亚洲的觉醒”的是(     
A.海地获得独立B.印尼民族大起义C.伊朗立宪革命D.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2024-05-06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李光耀说“永远不希望新加坡成为一个西方式的、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的社会”;马来西亚领导人也提出要以“亚洲文化和宗教价值观”为基础而非按西方标准治理国家。对此解读合理是(     
A.希望摆脱西方的殖民压迫B.应对西方文化带来的危机
C.反对西方殖民文化的入侵D.应对冷战而倒向东方阵营
2024-05-0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进入印度之前,雅利安人分为军事贵族或武士、从事祭祀的僧侣和普通牧民三个群体……(征服印度后)那些被征服的印度原居民和沦为卑微奴隶的人被视为最低贱的等级……随着奴隶制的发展和社会分化,等级的差别逐渐以制度的形式被确定下来。四种社会群体分别为种姓制度中的四种种姓,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朱寰《世界古代史》(上册)

(1)指出印度种姓制度形成的大体时间和区域。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种姓制度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殖民政策进入新阶段后,其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使命都逐渐明朗,到了帝国主义阶段,两者的显现更加突出。但殖民者对破坏性和建设性两个使命的完成都不彻底,一般都是进行一定阶段后半途止步。这同样是由其卑鄙私利决定的,为了巩固殖民统治,它需要谋求殖民地半殖民地原有封建势力的支持,为此就需要自觉地与旧势力妥协,人为地保留某些旧的制度与结构,而说到建设性使命,殖民者虽然不得不实行,却绝不愿看到殖民地半殖民地真正出现一个新社会。道理很明显:如果是那样那也就宣告了他们为所欲为的剥削时代的终结。

——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2)材料二中的“破坏性和建设性”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二的观点分析印度种姓制度在近代长期延续的原因。
2024-05-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八一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