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正确的逻辑推理在历史学习中很重要。表格内容为大国领导人对某一历史事件发生后的第一反应,该事件是(     
丘吉尔好了!我们总算赢了
斯大林真是好极了,日本人干得真不赖
罗斯福将尽全力把强加给国家头上的耻辱还给对方。上帝保佑美利坚
A.诺曼底登陆成功B.日本投降,二战胜利结束
C.日本偷袭珍珠港D.《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2 . 1942年10月,美英政府先后发表声明宣布准备与中国政府谈判,缔结一项关于规定两国政府立时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解决有关问题的条约。1943年5月中国与美、英达成协议,正式取消在华治外法权。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英重视对中国的友谊和联系B.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C.中国军民英勇抗战提升国际地位D.美英在反法西斯战场接连失利
2022-07-1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首签,其余22个国家则按照国名的英文字母顺序依次排列。这说明(       
A.大国霸权主义是世界政治失衡的主要因素B.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贡献得到了国际承认
C.雅尔塔体系的基本格局已经得到初步建立D.国家的国际地位取决于国家综合实力大小
4 . 在雅尔塔,斯大林直截了当地要求恢复在日俄战争中俄国失去的在中国远东的领土和特权。不仅如此,苏联还坚决要在其军事力量所能控制的东欧的势力范围内建立对苏友好的政府,从而把东欧这条入侵苏联的危险走廊变成保卫苏联的安全地带。这表明雅尔塔体系
A.体现了美苏争霸的性质B.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
C.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D.以维护世界和平为目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美苏冷战和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峙,标志着战后国际新格局——两极格局的形成,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其真正转折点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B.巴黎和会
C.第二次世界大战D.十月革命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2--1945年,美国对苏联进行援助的数量惊人……这些物资总价值约为102亿美元……根据美国历史学家德怀特·杜蒙德估计,美国全部援助截止到1945年底达到490.96125亿美元,其中对英联邦援助约307.53亿美元、苏联约11.41亿美元、法国23.77亿美元、中国13.35亿美元。

材料二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史学中出现了右翼修正派。乔治·克罗克则认为,在整个战争期间,罗斯福向忘恩负义的俄国人慷慨赠送礼物,不仅使美国和其他盟国得不到重要装备,而且为建立一支“巨大的军事力量做出了贡献,这支军事力量将在今后几十年中对欧洲投下越来越长的阴影”。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丛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苏联援助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期间美国援助苏联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期间美国援助苏联的影响。
2019-03-21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范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文科综合模拟试卷(一)历史试题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2年2月,蒋介石访问印度,他希望印英当局允许印度取得自治领先地位,并保证其战后独立;希望国大党暂缓提出独立要求,放弃不合作政策。由于英印双方立场严重对立,蒋介石此行未能取得成果。8月,国大党号召民众展开不服从运动。印英当局随即逮捕了甘地等国大党领袖。蒋介石急电罗斯福,希望美国出面干预印度局势,同时蒋会见英国驻华大使,希望能和平解决。开罗会议时,中方在提案中曾主张“中、美、英、苏联合发表宣言,保证印度于战后立即获得自治领先地位,若干年后获得独立”,但开罗会议未能接受中方的主张。在战后终结殖民地制度,是中国社会舆论的主流意见,也是国民政府在战时一项非常重要的政策坚持……影响了盟国战后对殖民地的处置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在英印事务上的策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介入英印事务产生的历史影响。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7年10月5日,罗斯福在芝加哥发表对“无法无天”的侵略者采取“防疫”措施的演说。但演说发表后,美国六个最大的和平主义团体发起了要求从中国撤军的运动。企业界也给罗斯福施加了巨大压力。从美国的法律观点看,由于中国与日本之间虽然在进行大规模的战争,但并未正式宣战,因此,美国对中日双方并未援用中立法禁运条款,对日中两国的贸易(不管货物的性质、种类)都是在“一般贸易”交易基础上进行。据美国驻东京商务参赞的估计,在1940年1月,日本进口的金属、原棉、纸浆的40%,石油产品的约50%,废铁的70%,汽车零件的95%都来自美国。罗斯福作为美国总统,在美国企业以大量战争物资喂养日本侵略者方面,当然负有最大的政治责任。美国总统有权以行政命令发布局部或全部禁运令,或执行严格特许证制度,但罗斯福在很长时间内,对日本的禁运问题举步艰难、踯躅不前。

——摘编自邓蜀生《罗斯福对华政策经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七•七事变”后美国对日政策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七•七事变”后美国对日政策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