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据统计,1945年比属刚果运往法属赤道非洲的货物比二战全面爆发前增加约13倍,运往罗得西亚(英属津巴布韦)的货物增加了4.5倍。同年,南非联邦向肯尼亚和乌干达的出口额增加了近7倍,向坦噶尼喀(一战后英国的“委任统治”地)的出口额增加了2.5倍,对这些地区的出口量总值达330万美元。这表明二战客观上(     
A.冲击了殖民国家的统治秩序B.解决了盟军物资的短缺问题
C.增强了非洲内部的经济联系D.推动了交通设施的发展完善
2023-12-29更新 | 29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说明:   《超重》漫画中美国总统威尔逊面带微笑, 充满期待,躬身将一个写有“国际联盟”字样的粗大且沉重的橄榄枝交给了一只和平鸽。威尔逊总统对和平鸽说:“这根橄榄枝给你,现在赶紧忙活起来吧。”而和平鸽却说: “我当然想让每个人高兴,但是这树枝是不是有点太沉了?” 。

《先生, 能带我进去吗?》的漫画中, 罗斯福、斯太林和丘吉尔=巨头正在购票进入安全新闻影院, 而漫画左下角象征小国的一群儿童被拒绝入内。 剧院的门楣上写着“投票权和否决权” 。

《神奈氚冲浪里》是对日本名画《神奈川冲哏里》的二次创作。 白色的海浪变异为人类畸形的手指、扭曲的婴儿、奇形怪状的海洋生物,在大海里苦苦挣扎。船只上装载着带有放射性符号的铁罐,身穿防护服、 头戴防毒面具的工作人员. 正把核污染水一桶桶倒进大海。

观察上面三幅图片和说明, 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 并结合20世纪以来相关史实, 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立论正确, 史论结合, 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3 . 1941年7月,苏、英两国签订《关于对德作战联合行动协定》。1941、年8月,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1941年12月23日,中英两国在重庆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公路协定》。上述行动(     
A.消除了各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B.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刺激了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的野心D.奠定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基础
2023-07-21更新 | 8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44年,戴高乐制定了对德政策,要使其不再成为一个政治上、经济上和地理上的统一实体。德国的四分五裂,不仅是法国在西欧建立领导地位的要求,也是确保法国安全的条件。据此可知,戴高乐这一设想意在(     
A.联合盟国,抵御德国侵略B.扩大战争成果,维护法国安全
C.严惩德国,重振法国声望D.调和法德关系,促进西欧联合
2023-06-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中的不列颠空战,鲜明地显露出英德空军在作战思想上的差异。二战时期,尽管德国飞行员在排行榜中数不胜数,但德国空军仍坚持空军的主要任务是为陆军和海军扫清障碍,克服敌军的强固抵抗的保守作战思想。德国战斗机的首要任务是为轰炸机护航,用于战略轰炸的远程重型轰炸机却没有得到发展。英国空军早就认为,战斗机的首要任务是歼灭敌方航空兵,夺取制空权,而轰炸机除了对地支援外,就是对敌方实施战略规模的轰炸,摧垮对手的战争潜力。1940年,德国空军总司令戈林虽制定了彻底消灭英国空军的“飞鹰”计划,但德国空军只能单纯在海上和敌国领土的上空作战,而英国空军则能够获得雷达的战术合作。不列颠空战结束后,英国(本土)得以保存下来,且把德军拖入了致命的持久战泥淖里,此后,德军陷入了东西两面作战的绝境。

——摘编自孔扬《从不列颠空战看二战期间英德空军作战思想的差异》


(1)根据材料,概括不列颠空战中英德空军作战思想上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德国在不列颠空战中的军事举措。
2023-01-1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43年的《开罗宣言》以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谈精神为基础,由美方代表草拟,经中美、英三方代表认真讨论(中国代表据理力争),三国首脑同意,并征得斯大林的完全肯定,最终公布于世。由此可见,《开罗宣言》的发表
A.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B.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
C.遏制了日本侵略活动D.维护了中国独立地位
2022-05-18更新 | 657次组卷 | 13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青年近卫军》是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45年。描写了1942年7月,德军进逼克拉斯诺顿城和当地居民撤退时的情景;以及“青年近卫军”对德军展开的一系列斗争。据此可知,该小说
A.宣扬了爱国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理想
B.成为了苏联卫国战争获胜的精神动力
C.开创了苏联现代主义革命文学的先河
D.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
2022-02-10更新 | 21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材料日俄战争以后,日美矛盾成了远东太平洋地区的主要矛盾。此后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会议进一步加深了日美在亚太地区的矛盾,美国作为日本战略敌国的形象日益清晰。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扩张严重侵犯美、英、法等西方大国的利益,进而日本开始实施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亚太目标,美国被迫改变传统的孤立主义和“先欧后亚”的外交政策,对日本采取以经济制裁为主的措施,意图遏制日本的扩张,使日美之间的矛盾趋于激化。二战爆发和1941年《日苏中立条约》的签订,更加有利于日本南下东南亚和太平洋区域的扩张。随着东条英机上台组阁,日美之间进行了一系列谈判,最后以失败告终。当日本军事准备完成后,东条首相立即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对美国立即开战,这一决定在121日得到了天皇的批准。194112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摘编自王储、邓永发《珍珠港事件之前的日美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珍珠港事件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影响。
2021-04-01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有现代学者认为:二战时的纳粹德国把对犹太人的屠杀精准地分解为一个个程序阶段,每个岗位只负责某一环节,产生一种无人在屠杀的幻象。可以说这正是现代工厂的分工制与管理方式高效而冷酷 地维系了大屠杀。该学者认为大屠杀之所以发生
A.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可调和B.是理性为中心的现代性畸形发展的恶果
C.是德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的必然产物D.印证了工业化时代的职业精神违反人性
2020-10-2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加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本世纪之交,它(英国)开始封锁德意志并且于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是由于内部的不团结,德国在1918年被打败了。

当我们的士兵在西线攻击英法联军的时候,俄国武装力量在东线的存在变得越加危险。在1940年8月,我总结道,考虑到布尔什维克军队师团的强力扩充,帝国东部各省不应该再被忽视,它们总是极其容易被战争摧毁。

然而,诸上种种正是英国和苏联希望看到的。事实上如此多的德国军队,特别是空军部队被迫部署在东线,使得德国人民的领导阶层不能给西线的战争带来一个根本的解决方案。这正是英国和苏联的政策的目标。英国和苏联都希望尽可能地延长这场战争,来削弱整个欧洲的力量并使其陷入永久的萧条。

——希特勒1941年6月22日凌晨对全国的讲话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希特勒对一战中德国战败原因的认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中1940年下半年至1941年上半年欧洲的战争态势。希特勒此番讲话后,德国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结果如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