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罗马及罗马帝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国家建立了以律、令、格、式为主体的成文法体系。唐朝的“律”基本是刑法,“令”是有关国家各项制度的规定,“格”是将皇帝诏敕整理为具有永久法律效力的法规,“式”是政府机关的施政细则,四者分工协作、相辅相成。唐高宗永微四年还颁布了对律进行解释的《唐律疏议》,与律条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唐律维护等级制和家族制,将对官员及其亲属的优待公开清楚地写在法律上;同时,唐律也要求官吏依法行使职权、恪尽职守,违反者要处罚。唐玄宗以后,不再大规模修订律、令、格,式,而是采取颁行《格后敕》的简便立法形式,来应付日益复杂且多变的社会问题。《格后敕》与律、令、格、式并行,地位逐渐重要,最终发展为五代及北宋的《编敕》。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西罗马帝国,在蛮族日耳曼人的不断侵蚀下,于476年宣布了灭亡。罗马人同日耳曼人社会生活条件存有巨大差异:一是简单商品经济社会;另一则是刚从氏族社会解体的自然经济社会。因此,面对罗马人相对发达的精神层面——文化,尤其较发达的罗马私法则不可思议,领略不了罗马法及其精神。同时由于不断的战争、瘟疫摧残着西欧,致使田地荒芜,商品经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海上繁荣的贸易消失,城市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从此西欧进入了漫长的中世纪时期,罗马法也隐没不彰,步入了沉寂。

——苏彦新《罗马法在中世纪西欧大陆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西欧中世纪的社会特征,分析罗马法在中世纪前期衰落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帝国在其扩张的土地上设立行省,以管理相当的外邦地域和人口,行省的各级官吏负责国防和审理重大刑事案件,以及为这两项有限的国家职能征收赋税,其余的政务由各城市自己处理。帝国以行省和城市为基本的行政单位。当时的行省受到皇帝比较严密的监控。作为行省下一级的地方行政单位,城市还包括周围的乡村地区和小城镇,一般拥有市议会、市政官以及学校、广场和公共水源等。城市财政的主要任务是向国家交纳赋税和供应过往的罗马军队。各城市的制度并不统一,皇帝对城市市政的干预主要出于财政的目的,没有强求建立整齐划一的地方行政体制,城市在很大的程度上有自治权。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华夏族是中国历史上首先出现的民族,除了包含中原地区的夏人、殷人、周人外,也包含当时一部分蛮、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郡县制。那时,西域诸族、匈奴称中原人为秦人。汉朝继秦而兴,汉代主体民族始称汉族。汉武帝时北筑长城,西通西域,屯田湟中,设立乌桓校尉,降服匈奴;南征西南夷,设立郡县,平定赵氏南越及东瓯、闽越,于是扩建十三州,郡国一百零三,呈现出“万里一统,海内顿安”的局面。 汉王朝对民族地区根据其各种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进行和亲或互市,不破坏各民族固有的社会与文化,使民族地区在统一国家中各自按本来的传统发展。正是这样的来来往往,分化聚合,形成了生活方式、礼仪、信仰等一系列民族间新的互动重构以及一次又一次民族血脉遗产的积淀。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对新征服地区的治理举措,并说明推行这些举措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民族区域治理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代欧洲学者查尔斯·汉迪认为:历史上绝大部分国家或社会组织都会错过变革时机,原因大同小异:他们在顺风顺水的舒适区里感觉良好,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期子把这种状态维持下去。查尔斯·汉迪发现的S型曲线(如图所示)比较简单而直白地阐明了这个道理。国家或社会组织最初缓慢尝试、蹒跚学步,其后迈向巅峰,最后盛极而衰。它诉说着无数国家或社会组织起落的故事。幸运的是,这并非一条被固化的命运曲线,它也是一条可以被突围、被改变的成长路径。每个国家和社会组织都可以突破命运的安排,另寻生机,找到持续发展的秘方。


——摘编自(英)查尔斯·汉迪《变动的年代》


上述材料为西方学者对国家或社会组织发展规律的认知,提取材料整体或部分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并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11-19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10月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官职完全由贵族垄断。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废除世卿世禄制度。虽然各国要职大多仍由宗室、同姓或大族担任,但是官吏都不再授给采邑,而是领取实物俸禄。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岁举孝廉的察举常科亦初步建立。同年,武帝还诏举贤良、文学,并亲加策试。汉武帝还在京师建立了太学,置博士弟子五十人,学成考试合格,可授予官职。东汉中后期,随着豪强大族经济力量的发展,察举和辟召都为豪强大族所垄断。

——摘编自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院是最高的权力机构,由前任国家长官及其他大奴隶主代表组成,掌握统治权。拥有批准、认可法律,批准当选的最高官吏,管理财政、外交、军事,以及实施重大宗教措施等实权。屋大维执掌政权后,他保留了共和制的各种政治机构:公民大会、元老院和共和时期的官制,但这些官员的权力都被他逐渐架空。从公元前28年到公元前11年,屋大维三次改组元老院,缩减名额,限定财产资格,从中清除了不合格者,安插了大量亲信。帝国内各种官职和人员也都唯元首之命是从。

——摘编自曾兮筠《罗马帝国的衰亡与官僚主义》

材料三       西洋某史家曾把中国两汉时代的历史,与罗马比较,他说:凡罗马衰亡的原因,中国都有的。却有一件事,唯中国所有,罗马所无,那便是(官员的)选举制度。观此,便知选举制度关系之重大了。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选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春秋到东汉选官制度的变化,说明察举制在两汉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元老院在罗马共和国时代和帝国时代不同的地位,并分析其地位变化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观点的认识。
2023-10-23更新 | 167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的当政者们竭力为民众提供各种赛会。早期赛会有罗马赛会、平民赛会、阿波利那司赛会、酒神赛会以及女神弗罗拉赛会,费用均由公共财政承担。根据罗马法律的规定,殖民都市和城镇的官员均有义务举办有关赛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罗马人的娱乐活动,形成了立足于城市社会的较为纯粹的娱乐活动。罗马的竞技性活动是社会娱乐活动中最重要、最受欢迎的内容,以角斗为代表的身体对抗是竞技主题,这种对抗既是表演,又非表演,实质是血腥的绞杀。汉朝的娱乐活动与祭祀、农事难舍难分。汉朝的竞技性活动只是社会娱乐活动的一部分有身体对抗性竞技,但只是表演,非身体对抗性竞技是竞技性活动的主要构成。

——摘编自马新《汉朝与罗马娱乐生活之比较》

材料二   汉朝政府很少向百姓提供公共娱乐活动,即便是举办允许百姓参与的娱乐活动,次数也很少,且持续时间短。如汉武帝时代,政府曾先后在上林苑和上林平乐馆进行百戏表演,京师民众前来观赏。这两次百戏演出都是为招待外国使者而举办的,也是汉朝仅有的两次公开面向民众的百戏演出,出现百姓的身影仅仅是政治与外交需要,王朝借此显示汉王朝的富庶和国威,并非专门向百姓提供会共娱乐活动。

——摘编自昊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与罗马社会娱乐活动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与罗马社会娱乐活动不同的原因。
2023-09-0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是古罗马奴隶制度的极盛时期,经济发达,技术空前进步……古罗马统一了地中海沿岸最先进、富饶的地区,接收了古希腊时期传承下来的优秀建筑以及能工巧匠……以罗马城为中心,各种大型公共建筑在古罗马遍地开花结果。

——邱枫《外国建筑史导读》

材料二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使基督新教与天主教的教堂建筑分道扬镳,各自发展,其中新教教堂建筑以“廉”“俭”明快为特点……而天主教则以“巴洛克式”教堂建筑来对抗,一度形成豪华、重彩、夸张、离奇的浪漫气派。

——卓新平《反思与会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建筑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教建筑追求廉俭特点的实质,并分析宗教改革的意义。
2023-01-19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曾经的罗马共和国政治领袖波利比乌斯认为:“王政、贵族政体、民主政体都是倾向于代表共同体的一部分利益。”但是,罗马人不执着于政体,他们通过执政官制度、元老院制度和市民大会(公民大会)有效地利用王政、贵族政体、民主政体的优势。这一举措凝聚了松散分布的城邦势力,进一步消解了国内的对立关系,从而建立了统一的体制。在此基础上,罗马与其他区域、城邦(自治市)联盟,形成了罗马联盟,使得能代表共同体利益的政治体系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从而将更多利益单元纳入进来。

——摘编自郑皓文《基于公共政策下的罗马政治改革透视—社会政策的隐藏力量》

材料二   共和并非天然所成的。比如在美国的成长历史中,独立战争的确是其非常关键的转折点,但一场战争未必就为共和国这种新的政治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同一切初生的制度和组织一样,创始一代的性格和做法都会渗透到这种组织制度之中,进而变成制度的惯性和基因。美国也是如此,独立战争的那一代人基本奠定了美国的政治传统,即便到今天,杰斐逊主义、汉密尔顿主义依然存在于美国的政治辩论之中。共和主义也是精英政治,而独立战争那一代的人就是奠定美国政治制度的精英群体,如埃利斯所言,“政治制度的形态和特征是由少数政治领袖所决定的,他们相互熟识、相互合作又相互冲突,这种合作与冲突在个人性格和理念层面上,塑造了宪法中的制衡原则”。

——摘编自孙兴杰《独立战争一代如何奠定美国根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罗马共和政体的优越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能够确立共和政体的原因。
2022-12-2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公元8世纪起,罗马成为西欧天主教的中心,各地教徒前往朝圣者络绎不绝。据说,当时从意大利半岛乃至欧洲的任何一条大道开始旅行,只要不停地走,最终都能抵达罗马。故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典故。

材料三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古代战争与历史演进的关系时指出:“暴力、战争、掠夺、抢劫等等被看作是历史的动力,古老文明被蛮族破坏,接着就重新形成另一种社会结构(罗马人和野蛮人,封建主义和高卢人,东罗马帝国和土耳其人)。对野蛮的征服者民族说来,正如以上所指出的,战争本身还是一种经常的交往形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大帝国的相似之处,概述两大帝国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条条大路通罗马”出现的原因和作用。
(3)结合史实,论证材料三观点。
2022-10-05更新 | 19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7讲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纲要下-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9 . 罗马帝国君主君士坦丁一世对每一个商人征收用金银纳的税,即便是最底层的城市小贩和穷困潦倒者都不能免除上述税收。每隔四年,当征税的时间到来之时,满城除了哀鸿遍野、怨声载道之外就再也听不到别的声音了。由此可知,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之一是(     
A.工商业发展滞后B.蛮族人的入侵
C.统治者横征暴敛D.宗教斗争激烈
10 .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其主要原因是因为(     
A.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B.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执行法律的权力
C.维和了罗马的共和制度D.平民取代了贵族的统治
2022-08-0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