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大选中,提出福利国家主张的工党大胜坚持经济自由主义的丘吉尔和保守党,随后工党政府迅速推出以大规模国家干预为重要手段,以充分就业、福利国家、混合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政策。此后,保守党也承认国家干预和市场经济共存,支持充分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即“托利社会主义”。由此,两党政策大体一致,形成“共识政治”。英国经济政策也“重返”国家干预,英国也出现战后20年经济的“黄金时代”。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撒切尔为首的保守党政府提出必须打破“中央集权管理、官僚体制和干涉主义结合的政府风格”以及“包罗万象的政府措施”的口号,积极推动国企、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私有化,并鼓励小股东多而资本少的“大众资本主义”。在强化资本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废除了大批经济管制,开放市场竞争,取消价格、物价和最低工资的管制,鼓励金融自由化,给银行证券业大幅“松绑”,对企业和富人减税,以刺激投资的积极性。此外,撒切尔政府还改革行政,裁减大批政府雇员,削减包括福利、教育和科技等在内的公共开支。

这些在较大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不少中下层人民也因此生活压力增大和缺乏安全感,引发社会一定的不满。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英国“重返”国家干预政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政府经济政策转变的社会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府经济政策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继续奉行供给学派,致使经济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1992年,标榜新人新政,高举变革旗帜的克林顿赢得总统竞选。克林顿上台后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宏观调控,推行新政策。1993年克林顿政府制定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极大促进了信息产业发展。为适应高科技发展,政府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大幅度削减军事开支,确保美国技术密集型产业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对传统产业,则通过管理科学提高了企业效率,恢复了竞争力,美国汽车、半导体等制造业重居世界首位。美国对外政策从军事转向经济,倡导建立了拉美自由贸易区。90年代以来高科技经济突飞猛进,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但新经济中也存在大量泡沫成分,2000年以来美国股市出现几次大的动荡。

——摘编自白玉《克林顿新经济政策探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克林顿新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克林顿新政策的影响。
2023-05-1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平许济2023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20世纪下半叶中西经济发展趋向

材料一   1950-1970年,联邦德国50家大公司的利润占整个工业部门总利润的比重由36%增加到50%。20世纪60年代初联邦德国拜耳公司营业额为32.6亿马克,20世纪70年代初为103.8亿马克,1983年猛增至408亿马克。菲利蒲公司年销售额为162亿美元,资产156亿美元,拥有34.3万雇员,成为超级垄断组织。联邦德国销售额过百亿法郎的大公司数额一直在增加,这些公司组织拥有几十甚至数百家分支企业,在制造业、商业、农业、服务业等方面都占有优势。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面对理论界日趋激烈的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之争影响改革开放局面的进一步打开,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一《决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明确肯定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强调在企业内部,要实行工资奖金同经济利益挂钩,扩大工资差距

——摘编自郑有贵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0-1970年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趋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实现的历史性突破(要求:从材料中任选两个角度分析说明即可)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后西方各国都在原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相继实行了对国民经济的计划指导,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渗入了计划内容的市场经济。一种以西德模式为代表,这种类型市场经济的功能只是根据对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应该优先发展项目的安排,提出一些指导性的规划和设想。目的只是帮助企业减少决策时的盲目性,而绝无意参与和改变私人的分散决策现状。另一种类型以法、日模式为代表,在这种类型市场经济下政府可以运用其他的经济政策来引导或制约,从而可以促使计划得以落实。

——摘编自项扬《战后西方各国市场经济中的计划调节类型及其特点》

材料二 1984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后,传统的计划经济观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国家计划不能包罗万象,一般不涉及微观经济活动的具体细节,而主要是组织经济的宏观平衡,管理的重点应转向制定和实现产业政策;第二,计划管理应当逐步实现以指令性计划为主向以指导性计划为主的目标过渡;第三,计划的实现不一定都需要采取计划指标特别是实物指标体系,而应当更多地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参数来调节经济活动。

——摘编自张敦《“计划经济”究竟是什么?——历史与现实的考察》


(1)简要概括材料一中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中的两种计划调节类型的异同。
(2)谈谈你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国和西方经济调节形式的认识。
2023-02-09更新 | 2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A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二战的特殊环境中得到加强与发展的垄断资本,在战后经济复苏和发展的过程中又得到进一步加强,使垄断资本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社会化的深入发展和生产国际分工趋势的加强,促使国际范围内的国家资本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空前增强。它们不仅在流通领域实行联合,而且在生产领域也实行一定程度的联合。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美国和俄国1957年在核打击力量方面已取得了对等,而中国在1964年也实现了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核武器扩散的危险变得更加明显,但正是这个事实表明了科学技术的知识和发现已具有普遍性,而且我们必须要承认这个情况:我们都是相互依赖的成员。强权政治围绕着两个超级大国发生两极分化,从50年代中期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由于力量和影响的增长以及科学上的优势,对上述这种过分简单的力量均势进行干扰。西欧,特别是法国、德国以及共同市场其他成员国的复兴,在世界事务中形成了另一个即便是比较次要的力量。新近获得独立的亚洲、非洲和中东的国家,它们从殖民地.上升到现在的地位,在联合国中形成多数。

——[]莫瓦特《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战后初期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哪些因素构成了对两极格局的冲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过去因战争和政治等原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和运用其经济潜力的欧洲,现在终于有机会弥补过去的不足了。欧洲大陆(无论东欧和西欧)普遍存在着重建新欧洲的决心和从20世纪30年代的愚蠢行径中吸取教训的心愿。1950年后的大约30年里,欧洲人(主要是西欧)年均收入的增长额相当于以前一个半世纪增长额的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的确令人吃惊。美国中央情报局1960年和1970年的统计数字表明,欧洲共同体在世界总产值中的比重比美国还大,为苏联的两倍。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著《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在战后的最初几年里,占领国美国每天要向日本提供100万美元的资助,每天要运来6000吨大米才能保证尽可能地少饿死人。然而,没有人会预料到,在这样一片看似一无所有的废墟上,日本仅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就实现了经济的崛起。对于这个奇迹般的速度,人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战败后被炸为废墟,但是呢,它还是留下了明治维新以来百年发展的底子,像科学技术人才,还有一些学习西方的,搞工业化的一套东西。

——摘编自《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与日本迅速崛起的共同外部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西欧与日本崛起对国际社会造成的影响。并谈一谈促使一个国家崛起的主要因素。
2023-01-1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方之一,也是合作社的思想、理论和合作社运动的发祥地。二战后,西欧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合作社运动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宪法到有关立法,对合作社诸多内容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因此,西欧各国农村合作社十分发达。在各种合作社中,占主导地位的乃是流通领域的合作社,而且凡是搞得比较好的生产合作社,几乎都是在农业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工商综合体。在西欧各国,农场基本上以家庭经营为基础,要把这些农场纳入欧洲一体化轨道,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化程度,流通领域的合作社便是良好的途径。另外,随着农业生产社会化加强和农产品加工向深度发展,出现了农产品最终产值中农民所得份额越来越少的趋势。农民要增强自己的经济地位,扩大收入来源,就必须把一些属于自己掌握的生产环节(如肥料制造,农产品加工)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这些流通领域合作社的建立,在迅速缩小西欧各国农村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差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戎殿新《战后西欧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供销合作社作为我国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产物,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着不断改革。

时间基本情况
1982~1988进行了恢复“三性”(群众性、民主性、灵活性)“五突破”(劳动制度、农民入股、经营范围、内部分配、价格管理)“六个发展”(发展系列化服务、横向联合、农副产品加工、多种经营方式、农村商业网点、科技教育)三个阶段性改革。
1999《国务院关于解决供销合作社当前几个突出问题的通知》出台,供销合作社的工作重点转向了扭亏增盈。2000年全系统扭亏为盈。
2005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围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这一主题,加快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2011年,全系统初步建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经营服务网络。
 2009《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构建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努力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
201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加快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需要、适应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需要的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

——整理自网络信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西欧流通领域合作社经济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供销合作社改革的特点及意义。
2022-12-0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就出现了,它的本质不在于使用机器,而是创造了一种新的工作场所。在这样一个工作场所中,工人们听从机器指挥,随机器的转动有节奏地劳动。……在早期工厂中,工人们深受剥削,他们一天工作十几小时,工资却很低,往往只够维持生存,工人们必须服从严格的纪律,稍有违犯,便受处罚。工厂中劳动条件差,工伤事故频繁,而一旦出事,工人就被赶回家,厂主不负任何责任。恶劣的工作与生活条件使工人健康状况十分低下,在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工业大城市,工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19478月以后,政府先后依据一系列国有化法令,在铁路运输、电力、煤气、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在这些部门推行国有化政策时,工党政府并没有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艾德礼说,在英国,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的优点已经综合在一起,而他们的缺点正在得到改正。……实施国有化以后,英国逐渐摆脱了困境,但同时也使英国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英国“新型工业组织”产生的标志性事件。针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英国政府进行了哪些立法探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工党的经济政策及其理论依据,并简述撒切尔政府为解决“沉重财政负担”所采取的措施。
2022-11-30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和台州市临海市2022届高三5月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44年建立,其核心是双挂钩,即以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固定比价实现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以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由此开始,美元彻底挤掉英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它与关贸总协定和世界银行共同构成了战后全球经济治理的三大支柱。通过创造一个稳定的国际货币和贸易环境,避免再次出现货币竞相贬值、关税大战等问题,这促进了战后初期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快速恢复。

——摘编自管涛《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现在和未来》

材料二   20225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董事会完成了五年一次的特别提款权(SDR)定值审查执行董事会一致决定,维持现有SDR蓝子货币构成不变,即仍由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构成,并将人民币的权重从10.92%上调至12.28%。

——摘编自吴斌《专访摩根大通顾玮:人民币国际化“全面开花”看好资金流入中国债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升人民币权重的意义。
2022-09-03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8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国有工业与国民经济概况(生产总值单位:10亿英镑)

年份194819511961197119771978
国有工业生产总值0.81.22.44.914.516.5
国民生产总值10.312.624.249.4129.0148.1
国有工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7.89.59.99.911.211.1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英国政府在实行国有化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干预,结果造成政企不分,效率低下的局面。而政府长期推行福利制度,不断增加福利开支,虽然使得英国居民的物质生活有所改善,但也在财政、经济、社会各方面给英国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影响。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实现政府特定的社会目标,英国政府在对国有企业提供低息贷款、财政补贴等支持的同时,要求国有企业承担非营利性社会责任,这造成国有企业挤占大量资金,加速了英国的通货膨胀。有时,政府甚至还直接介入企业的劳资谈判,使一般的经济问题演变为政治风波。

——摘编自刘晓平《战后英国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战略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末英国国有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末英国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举措,并谈谈你对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
2022-08-16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