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4年,英国设置济贫院,主要由政府承担保障老年人的生活物资救济工作。“二战”后,英国议会通过以《国民保险法》为核心的一系列保障社会福利的法案,重视老年人的物质保障和精神健康。同时,加快私人养老金建设,发挥个人、国家、社会等多种力量的作用,使英国养老制度逐步得到完善。进入21世纪后,英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

——摘编自赵小妹《中英文化差异在养老问题上的体现》等

材料二   日本政府1954年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20世纪70年代,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日本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日本厚生省、大藏省、文部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辅导就业和住宅规划,有效保护老年人权益。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

——摘编自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阶段概括英国养老救济政策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养老制度的特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使英国有了一个较好的国际环境。英国的福利国家体制,终于得以在这样的基础上稳定下来。二战后,英国历届工党、保守党政府都以凯恩斯主义为基础,在充分就业、福利国家、混合经济及需求管理等方面形成妥协,遵循“中间道路”,奉行“共识政治”,在二战结束后的若干年间,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英国步入了“丰裕时代”,并建成了“福利国家”。

——摘编自吕磊、陈晓律《当代西方福利国家的危机——以英国为例》

材料二   1951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对养老基金来源、职工领取养老金年龄和退休金待遇作出了明确规定。1955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这实际上将城镇养老制度分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二者在养老基金来源、退休待遇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区别。然而,1958年由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草案)》写明该暂行规定适用于国营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所有员工,表明分立的养老保险制度又统一了起来。农村养老制度的建立则以农业合作化制度与农村合作社为基石,《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中均提到农村合作社对于社内缺乏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的社员要做到“五保”。

——摘编自邓大松、李芸慧《新中国70年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基本历程与取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建成“福利国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与完善的表现。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甘地最大的功绩是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结束英国殖民统治,领导印度获得独立。种姓制度等级分明,管理严格。这种非暴力抵抗的传统在印度由来已久。甘地的学说受到西方非暴力思想和无政府主义的影响,但更主要还是源自本土深厚的文化积淀,例如印度传统宗教之一耆那教中的非暴力教义,因此甘地才有机会形成较为完整的非暴力不合作学说。另外,甘地还强调平等、牺牲、不占有、不记仇、艰苦朴素、自力更生等各种美德。经过东西融合,作为充满宗教思维的新学说,如果只是说说,也就是老古董新包装。不过印度顽固的种姓制度却令甘地的学说继往开来,大有用武之地。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启发印度人民群众,宣传独立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向统治者乞求独立,只能是“与虎谋皮”!

——摘编自丁舟《圣人甘地,我们无需崇拜他》

材料二现代意义上的黑人民权运动,肇始于“一战”前后,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和美国迈入工业社会,自上世纪一零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到“经济大萧条”爆发,大量黑人从南部腹地涌入北部工业区、从乡村涌入城市,史称“黑人迁移运动”。这一运动引发了黑人种族意识的觉醒和争取民族权利的斗争:文化上,纽约哈莱姆区的黑人掀起了“哈莱姆文艺复兴”,一大批作家、诗人和艺术家及其作品涌现,现代黑人文化奠基;而在政治和社会领域,马库斯·加维领导的“加维运动”——号召“回到非洲”建立黑人自己的国家——成为了五六十年代黑人民权运动的先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朝鲜战争期间,由于有黑人参加作战,军队中取消了种族隔离制度,这一事实推动了国内黑人争取民权的斗争。1955年,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爆发反对公交汽车种族隔离政策的全面罢乘事件,而领导黑人进行罢乘的,便是在蒙哥马利市担任牧师的马丁·路德·金。1956年12月,美国最高法院宣布阿拉巴马州的种族隔离法律违反宪法。为了将民权事业向前推进,金在1957年建立了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

1959年,他还前往印度学习甘地的非暴力理念。至此,马丁·路德·金开始成为六十年代黑人民权运动,或者说,“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旗帜。1963年肯尼迪总统发布了范围广泛的《平权法案》,其中要求在就业和就学方面不只局限于平等的原则,而应对黑人等少数民族提供优先考虑和机会,使得黑人和少数民族的处境得到了明显的实质性改善,这是美国民权运动史上又一件举足轻重的革命性之举。50、60年代黑人的民权运动与反抗斗争尽管从法律上清除了长期以来存在于美国社会方方面面的种族歧视与隔离,但却未能消灭美国社会中根深蒂固制度化的种族主义。

——摘编自《从非暴力抵抗到暴力革命:黑人民权运动的演化》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甘地学说的思想渊源,并简要评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分析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2023-05-2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帮扶弱势群体措施(部分)

记述

出处

1

武德七年,始定律令……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旧唐书》

2

悲田出于释教,并望改为养病坊,其两京及诸州。《唐会要》

3

其孝义之家,赐粟五石。高年八十以上粟二石,九十以上三石,百岁加绢二匹。《唐大诏令集》

材料二   1834年英国政府所颁布的济贫法修正案,遭到了工人集会的反对,因为院内救济将破坏家庭关系并使被救济者失去人身自由,而即便是院外救济也使人失去尊严。在19世纪80年代,英国约1/3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表明贫困问题已超出个人慈善组织的能力范围,穷人贫困并非因为自身,而是社会环境的影响所致。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思想开始涌现,保证人们的最低收入被视为社会责任,它意味着制定最低工作收入制度、为失业者提供工作、养老金及疾病救济,而现有的济贫制度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新自由主义思想在政治上的一个结果,就是促使1906—1914年自由党政府实施一系列的社会改革。1908年的第一个《老年人养老法案》规定;对年满70岁的老人发放养老金,1911年的《国民保险法》确定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1921年新的《国民保险法》加大了保险力度。这样现代意义上的福利思想在英国开始萌芽。不过与二战后相比,当时英国社会福利的范围还是比较狭窄的。

——摘编自刘成、奚慧玲等《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历史沿革》

材料三   二战后,西方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则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国家干预下的社会平等。在这一目标的带动下,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发展形势出现极大的转变,逐渐暴露出局限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经济制度降低了原本的竞争力,导致平均利润降低;最后,福利制度本质只属于一种奖惩机制,所以也会对社会风气、资本主义社会原本的竞争精神造成破坏。

——摘编自魏煦哲《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帮扶弱势群体的主要途径。从社会教化的角度,简述上述帮扶措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英国政府进行社会福利政策改革的原因和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制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认为,社会并非稳步前进,也不会跳跃式或随机发展。相反,它像季节一样流转:冬天结束,春天来临。

经济浪潮

历史阶段

中心国家

技术引领

对应危机

第一次浪潮

1780-1830年

英国

蒸汽机

1837年经济恐慌

第二次浪潮

1830-1880年

英国

钢铁制造

1873-1879年长萧条

第三次浪潮

1880-1930年

美国

电气化和化学制品

1929-1939年大萧条

第四次浪潮

1930-1970年

美国

汽车、石油化工

1974-1980年两次石油危机

第五次浪潮

1970-2010年

美国

信息与通信技术

2008年持续至今的金融危机

——摘编自詹姆斯·穆迪等著《第六次浪潮:一个资源为王的世界》

上表反映了1780-2010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动情况。以科技和经济的关系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虽然历史上偶有像希腊城邦政治时政府向民众派发免费剧院入场券、中国封建社会时朝廷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这类社会福利或社会救济行为,但这些救济都不能发展为长期的社会保障。这一状况在工业化后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改变。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通过《社会保障法》等一系列法令,建立福利制度。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英国模式被西欧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各国福利项目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福利国家发展到顶峰。

——摘编自李懋君《欧洲福利国家的产生及其困境探析》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社会保障的要求不再局限在国家范围内,也扩展到全球社会。物质需要的降低和社会风险的扩大,使得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再是财富分配和社会公平问题,而转变为关注怎样才能有效规避风险。基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福利国家的改革过于强调个人责任、削弱个人权利的考虑,20世纪90年代,“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应运而生。“第三条道路”理论由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提出,并成为布莱尔政府的执政纲领。德国总理施罗德、法国总理诺斯潘、瑞典的佩尔松和丹麦的拉斯姆森都成为“第三条道路”忠实的支持者,他们都倡导以“积极福利”概念为核心的福利社会,主张“无责任即无权利”。

——摘编自赵浩华《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现代欧洲国家福利制度的发展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产生的原因及其推行的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鼎革之际,中国社会经历了“海徙山移”的历史巨变,士人们开始对传统帝制时代的君主专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其中唐甄(16301704)以平等思想激烈地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主义,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上一位比较系统、全面地论述平等问题的思想家。唐甄从人的自然生理角度论述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追求生存和发展是人天然的权利。他又提出“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及其不平也。此厚则彼薄,此乐则彼忧……人之生也,无不同也”。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建立新的君臣关系,批判社会贫富悬殊。在家庭伦理领域,唐甄提出“父母,一也:父之父母,母之父母,亦一也。男女,一也;男之子,女之子,亦一也”,主张夫妇之间应该“敬且和”。

——摘编自梁靖《唐甄的平等思想及其特色》

材料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黑人是最早和最热心斥责欧洲兴起法西斯主义的美国人”。据统计,截至1940年冬,美国75%的国防工业不接受黑人,即使到19413月,在17.5万名接受过国防工业生产培训的人中,也只有4600名黑人。二战使黑人看到了争取种族平等的希望,二战期间,美国国内各种关心种族权利的组织空前活跃。在大萧条中失业的黑人工人也终于因为战争再次找到工作,但是战争的结束也意味着这一切的结束。如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指出的那样,他们所受的待遇使美国白人大大丧失了人们的尊重。战争前后的经历刺激了黑人的民族意识、平等意识和寻求变革的渴望。二战期间黑人反种族歧视的斗争最终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为声势浩大的民权运动。

——摘编自燕青《浅析二战对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甄平等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后美国黑人的平等意识与唐甄平等思想的共同诉求,并分别简评二者的影响。
8 . 【家庭政策与国家发展】

材料一   20 世纪初,随着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的转型,个体家庭无力应对各种社会风险,衍生出各种家庭问题,客观上要求政府介入家庭领域。……女权主义者和劳工妇女为实现家庭津贴计划的长期努力使得家庭津贴成为20世纪2040年代各政党和社会人士聚焦的热点议题。……《1945年家庭津贴法案》规定,为所有两个及以上子女的家庭提供家庭补贴。该津贴缓解了多子女大家庭的家庭贫困,成为一项解决家庭贫困的有力举措。1945年家庭津贴法案的实践揭开了英国家庭政策深化发展的序幕。

——摘编自杨辉《挑战与变革:19171945 年的英国家庭津贴运动》

材料二   现代英国家庭政策的发展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息息相关。20世纪70年代,英国政府试图扩大家庭政策所覆盖的家庭类别,提供覆盖多个家庭事务领域的普惠性政策。然而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新上台的撒切尔政府转变家庭政策:譬如实现“普遍性原则”向“选择性原则”的转变,有针对性地对贫困弱势的个人和家庭进行扶持; 提倡国家责任与个人(家庭)责任的平衡,促进个人和家庭在福利生产中承担更加积极的义务与责任。

——摘编自雷杰等《英国家庭政策的历史发展及类型学分析》


(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20世纪20—4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三个时段中任选一个,说明“现代英国家庭政策的发展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息息相关”。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家庭政策调整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受新自由主义影响,……社区重新进入政府的决策视野,积极的公民权利和社会融合成为公共政策的主旋律。“政府大幅削减公共开支,积极推进公共部门的私有化,政府对社区服务的投入急剧下降。”“政府逐渐从服务供给的垄断者身份转变为服务购买的最大雇主,形成了以社区为依托的社区照顾政策。”发达国家的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空间得以扩大,在美国发展出一些以发展经济为重点的“社区发展公司”……在英国,一些社区志愿者组织相继出现,陆续进入社区治理领域。

——摘编自吴晓琳、郝丽娜《“社区复兴运动”以来国外社区治理研究的理论考察》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发生很大变化。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扩大了居委会职能,居委会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各种工作委员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式管理”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

——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西方城市基层治理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基层管理呈现的主要特点。
2023-11-1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后半叶,几乎所有的西方国家都出现了新的女权运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的女权运动带有强烈的女权意识,不但不满足于以前所要求的政治上的平等,而且要求妇女在一切方面,特别是在社会生活方面与男子完全平等。女权主义者向男性控制的一切领域发起冲击。大量启发妇女意识、呼吁妇女发现和创造自己价值的女权主义的理论书籍出版,各种争取男女平等的妇女组织涌现。1977年,在美国休斯敦还召开了全美妇女代表大会,有1800名代表参加。

20世纪60年代的妇女运动成果显著,许多国家通过了男女平等的新立法。妇女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大批杰出女性涌入以前一直由男子控制的工作领域。大批女科学家、女法官、女经理、女政治家出现。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后半叶女权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后半叶女权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