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西周青铜器的出土范围北起内蒙古、辽宁,南到湖南、江西、四川,东起山东半岛,西到甘肃、宁夏,以陕西、河南最多。其中王臣铸作的礼器占比很大。诸侯国的青铜器也有所发现,但多属姬、姜两姓的诸侯国。材料可用于说明,西周(     
A.诸侯挑战王室权威B.宗法分封逐步弱化
C.政治制度特点鲜明D.政治经济中心转移
2024-04-18更新 | 251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太子”在周代是对天子、诸侯权位继承人的称谓。该词在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和其他文献中绝少见到,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这一现象(     
A.反映社会尊卑有序B.表明分封制逐渐瓦解
C.体现权力过渡平稳D.说明宗法制遭到破坏
2023-06-21更新 | 4002次组卷 | 20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复旦大学孙磊教授指出,周代作为宗法意义上的“家”文化从一开始的立法制度中,就不能简单地被等同于血缘之私,而必须从维护共同体文明的凝聚力的公共意义上来理解,此乃“殷道亲亲,周道尊尊”所强调的尊尊大义。其意是指周代(     
A.建立宗法制旨在凝聚亲情B.官僚政治已基本取代贵族政治
C.具有家国同构的政治特点D.分封制有效地巩固了国家统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中国人用大量的称谓词,如“表”“堂”“外”“亲”“干”“继”“曾”“元”等等,以进一步区分亲疏远近关系。与这一文化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汉字起源与宗法制密切相关B.西周分封制度影响深远
C.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文化核心D.宗法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2022-10-30更新 | 691次组卷 | 25卷引用: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简表

时期特色
先秦时期.“东郭民有祖朝者,上书于晋献公曰:'愿请闻国家之计。’献公使人告之日:"肉食者已虑之矣,藿(豆类作物的叶子)食者尚何预焉?”
汉初《淮南子》认为“口好味,接而说(悦)之,不知利害",是属于“嗜欲”,“重于滋味'是一种“邪气”
魏晋毕茂世(卓)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到了唐代,稻米又取代了粟在粮食作物中的首席地位,麦类在唐后期又取得了与粟并驾齐驱的地位,从而形成了稻、麦、粟这样的主食结构。

——摘编自黎虎《略论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研究》

材料蕴含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诸多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所拟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2-02-25更新 | 378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十二区重点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家庭制度的变迁,是社会变迁的诸多表现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庭交往》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   黄宗羲生活于明末清初,两百年后其政治思想备受推崇。梁启超与谭嗣同等曾将《明夷待访录》“节钞”送人。革命党人陈天华认为,《明夷待访录》“虽不及《民约论》(又译《社会契约论》)之完备,民约之理,却已包括在内”。该书中的《原君》《原臣》也曾被用作兴中会的宣传品。民国时期,梁启超反思说:“畴昔谈立宪、谈共和者,偶见经典中某字某句与立宪、共和等字义略相近,辄摭拾以沾沾自喜,谓此制为我所固有。其实今世共和、立宪制度之为物,即泰西亦不过起于近百年……比附之言,传播既广……以为所谓立宪、共和者不过如是,而不复追求其真义之所存。”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
(2)材料二是否表明20世纪初中国传统家庭制度发生了变化?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材料二所述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3)材料三中家庭制度发生变化的根源是什么?
(4)据材料四评析清末民初关于黄宗羲的“记忆复兴”这一现象。
2021-11-02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7 . 公元前817年春天,鲁国国君鲁武公和长子公子括、少子公子戏,朝觐周宣王。周宣王喜爱公子戏,执意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这反映了
A.分封制趋向衰落B.宗法制开始瓦解
C.中央集权逐渐加强D.周王改革礼乐制度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证券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黄宗羲在对儒家政治理想进行重新阐释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哪些新的制度构想;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黄宗羲的思想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推翻了皇帝和贵族专制政权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
2021-05-21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认为:“周朝的中国好比是家族社会的教科书,整个国家为一系列封地君主和其亲戚团体拥有。”其意是指周代
A.以血缘为纽带实现权力高度集中B.官僚政治已基本取代贵族政治
C.具有家国同构的政治特点D.分封制度有效地巩固了统一
2021-05-09更新 | 429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订立盟约,互相称王,公元前325年,蔡阁君主秦惠文王也自立为王。公元前323年,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进行了五国相王。这反映了当时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诸侯间矛盾得以解决
C.分封制度遭到破坏D.贵族阶层被官僚取代
2021-05-08更新 | 600次组卷 | 9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