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6 道试题
1 . “文革”期间大寨民谣“大寨活,慢慢磨,干得快了费家伙。”80年代大寨民谣:“包干实在灵,人人有精神。病人起了床,懒人变勤谨。”民谣的变化反映的实质
A.生产关系调整解放了生产力B.土地所有制变化调动了人的积极性
C.农民对生产工具的严重依赖D.改革开放前后大寨卫生条件的变化
2021-02-1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7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982年,中央明确支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取消实行了三十多年的农产品统购统派制度,不再向农民征收实物,调整为折征现金等。该文件的出台和实施表明
A.以往的农业政策被彻底废除B.市场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
C.农业改革获得进一步的发展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
2021-02-0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978年以来,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如表3所示(单位:%)。这一变化得益于
1978年1985年1990年1995年1997年
粮食作物80.475.876.573.473.3
经济作物9.615.614.415.014.5
其他作物10.08.69.111.612.1
A.中央政府的统规划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农民经营自主权扩大D.农村土地制度的质变
2021-01-21更新 | 12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2021届高三12月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农业机械需求量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图为1981—1986年,中国部分农业机械需求量的变化趋势。图表反映了1981—1986年中国部分农业机械俅有量变化示意图
A.市场经济发挥调节作用B.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敁巨大
C.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变革D.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活力
2021-01-21更新 | 256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惠民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5 .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决议(草案)》规定“不许包产到户”。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写好了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1980年邓小平发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 他说“: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上述变化说明(     
A.包产到户适应农村生产力水平B.人民公社经营体制被放弃
C.集体经营不利于现代农业发展D.农村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6 .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结合在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不同时期发生在俄国、美国、中国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各是指什么?
(2)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何特点?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3)三次改革作用的共同之处是什么?据此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2021-01-1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十五中学2019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历来为各国统治者所重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锺,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摘录自《中华文明史》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董仲舒)又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又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汉兴,循而未改。……”

——《汉书食货志》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处境艰难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歌曲能反映和记录一个时代的历史,也可以见证时代的变迁。



(3)材料三《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有何影响?

材料四



(4)依据材料四概括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

材料五   浙江衢州人朱惠诚,在家乡种了10余年的地,最近他来到江苏张家港市塘桥镇,尽管干的依然是他熟悉的农活,但他每月却能领到固定工资。在张家港,像朱惠诚这样的“农业工人”已有2万余名。

全国总工会的一份调查表明,目前,仅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就有l亿多人,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工人队伍构成发生历史性变化,农民工已成产业工人的主体。


多年来,随着农民工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务工者条件得到改善,生活也越来越好,有的还利用打工时学到的技术,回乡创业,当了老板。
(5)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了历史性变化,依据材料五概括其变化。
2021-01-1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十五中学2019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2006年是新农村建设开局元年,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都高度重视农村建设和发展,为此党采取的重大政策有(     
①开展土地改革运动②开展合作化运动③建立人民公社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⑤实行对外开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2021-01-1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十五中学2019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只有20户人家100多口人,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每年秋后家家户户都外出要饭。1978年生产队队员签订了第一份包干合同,分田到户,1979年就实现了粮产量13万斤,超过了之前5年的总和。


——据凤阳县委政策研究室《“一剂必不可少的补药”》(1979年2月)整理

材料二 华西村于1961年建村,该村距离上海150公里,当时是周边最穷困的一个村。首任生产队党支部书记吴仁宝带领全村人创建了一家小五金厂,归生产队集体所有。进入80年代后,当政府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华西村则另辟蹊径将全村600多亩土地交给30人集中经营,其它人全部进入村办的各类企业从事工业生产,全村的经济总量迅速增长。80年代后期,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一股“苏南模式姓资还是姓社?”的大辩论,使华西村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几十年来,在村党委的统一带领下,华西村办了几十家工厂,成立了14家集团公司,华西村加大在高科技领域的投入和研发,并拓展国外业务,他们在莫桑比克沙漠有开发矿业的投入,在美国斯坦福有对手机芯片的研发,华西村在高科技研发领域已经作为中国乡村的模范。

——盛伊蕊《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经济发展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岗村村民签订包干合同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分析华西村能顺利度过80年代后期的“瓶颈期”的原因,指出华西村发展道路不同于小岗村的特点。
10 . 有学者认为,中国真正的改革先锋不是国营企业,而是中国经济最为薄弱的环节——农业。从长远角度看,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民重新获得的经济自由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要重大得多。这里农民获得“经济自由”的含义是
A.分配的集体化方式B.土地所有权的转移
C.集体到个体的经营D.生产队改为村委会
2021-01-06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学程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