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3 道试题
1 . 秦国规定东方各国来秦的移民可以享受免税免租的优惠,任其开垦荒地;同时,对秦人采取奖勤罚懒的法治,用严刑峻法来处罚惰农。这一做法(     
A.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破产B.加剧了各阶级间的对立情绪
C.有力维护了土地国有制D.有助于增强国家的竞争实力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史整体或某一历史时期的内容,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3-1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天立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史、中华文明史长期发展的历史产物,有深厚历史基础、悠久历史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往往并不是汉族统治者强迫少数民族“汉化”,而多是少数民族统治者执行汉化政策。此汉族已非华友,而是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一个“混血”的新民族。

——摘编自徐杰舜、杨军《从多元走向一体与一体凝聚多元》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指出:“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是曰民族之统一。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是曰领土之统一。”改变过去那种“以四万万人受制于一人,以四大族屈服于一族”的状况,实行“人人自由,五族平等”。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三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极大地增进了中华民族的认同。尽管国共两党的政见有着根本的分歧,但是在抗日救国的大原则上达成了一致。除了汉奸傀儡卖国贼之外,在当时中国的主要政治力量中,没有哪个政党或个人提出中国可以分治。中国人就整体上来说,无论其所属党派和个人信仰如何,认同少数民族和汉族同为中华民族成员的问题已经解决。祖国边疆东北、西北、西南、东南的少数民族,不论在敌后还是在敌占区,甚至在国界之外,都积极参加了这场伟大的卫国战争。

——摘编自胡岩《论中华民族的百年认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少数民族统治者执行汉化政策”的典型事例,并简要说明这一典型事例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有关民族问题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抗战时期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增强的表现。
4 . 西晋永嘉之乱后,大量的士人南渡,北方地区出现了“礼乐文章,扫地将尽”的局面,但到了太和(477—499年)年间,李彪等儒生为北魏政权起用,一时间出现了“斯文郁然,比隆周汉”的文化盛景。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北魏政权推行文化改革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C.汉族官僚政治地位提高D.政治大一统局面实现
2024-02-2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2022学年(2020级)高二下学期开年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把李悝“尽地力之教”的措施带到秦国,在社会生产中,特别重视农业生产领域。根据秦国地广人稀、荒地多的特点,把重点放在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来发展农业生产方面。他在变法中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妻女收为官奴);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徕民”法令规定:三晋(韩、赵、魏)民众来秦国定居,就有地有房,三代免除徭役,不用参加战争,垦荒的特别优待,10年不交纳赋税。让秦国人当兵打仗,新来的人种田解决粮食问题,从而使秦国的兵源和粮食问题都得到解决。

——据《商君书》整理

(1)根据材料,指出商鞅从哪些方面入手发展农业生产。
(2)根据材料,简评商鞅上述改革的影响。
6 . 公元443年,太武帝以“阴阳有往复,四时有代谢”为由,下诏让鲜卑功臣“以爵归第”,并“更举贤俊,以备百官”。崔浩为冀州大中正,“荐冀、定、相、幽、并五州之士数十人,各起家郡守”。这些做法(     
A.激化了民族间的矛盾B.强化了鲜卑贵族的势力
C.有利于政权的封建化D.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7 . 梁启超评价古代某次改革的主要措施时称,“□□与市易二法皆与今世银行所营之业相近,□□则农业银行之性质也,市易则商业银行之性质也”。材料中“□□”指代的措施为(     
A.两税法B.青苗法C.保甲法D.均输法
2024-02-2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秦始皇陵始建于公元前246年,前后历时39年,在其旁修陵劳役墓地中发现一件瓦片墓志(下图),记录了死者的身份信息。以下推断较合理的是(     
A.由墓志瓦文可推断小篆是此时唯一通行的文字
B.由“东武”可推断该墓志不早于公元前221年
C.由“居赀”可推断秦国极力削弱六国经济实力
D.由“不更”可推断秦国军功爵制取得显著成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对于王安石的评价,众说纷纭。司马光评价王安石为“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梁启超在《王安石传》中评价王安石:“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唯公足以当之矣”;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王则似乎单重法不问人。只求法的推行,不论推行法的是何等样的人品”。据此可知(       
A.历史解释的主观性决定历史发展不具有客观性
B.司马光和王安石同时代所以他的观点更为可信
C.历史事实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历史学家的价值观
D.历史评价往往受到评价者生活时代背景的影响
10 . 下表所示为战国时期部分诸侯国改革的相关举措。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诸侯国举措
魏国“食有劳而禄有功”
楚国“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翁禄”
秦国“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韩国“循功劳,视次第”
A.选拔实用人才B.提升国家实力
C.促进阶层流动D.废除贵族政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