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0 道试题
1 . 商鞅指出,“凡世主之患,用兵者不量力,治草莱者不度地。故有地狭而民众者,民胜其地,地广而民少者,地胜其民……民过地,则国功寡而兵力少,地过民,则山泽财物不为用”。该论述
A.指出实施重农抑商政策的必要性B.表达对秦国现状的担忧
C.强调人口与土地数量比要相适应D.注重合理保护生态环境
2 . 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2021-02-05更新 | 451次组卷 | 4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西山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商鞅认为夏禹没有遵循虞舜之法,周朝没有遵循商朝之道,所以称王天下,尤其是武王因为“逆取而贵顺”,最终得以统治天下。这一言论旨在(     
A.批判儒家王道政治B.宣扬以古鉴今的历史观
C.建构新的治国模式D.论证武王伐纣的合理性
4 . 战国李悝变法规定“食有劳而禄有功”,商鞅变法时明确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些做法产生的影响是
A.士人竞相追逐功名利禄B.官僚政治得以最终确立
C.世卿世禄制度日益瓦解D.中央集权制得到了发展
5 . 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属于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土、平赋税B.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
C.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D.燔诗书而明法令
6 . 商鞅变法后,秦国按照法家弃绝“文学”、“智术”的主张,实行禁言、思民政策,“以民于战”,结果秦国“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这反映出
A.秦民好战促进了秦朝统一B.秦国具有崇尚战功的传统
C.统治者政策影响社会风尚D.商鞅变法提高秦国国力
7 . 商鞅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爵位授予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这一内容
A.完全剥夺了贵族特权B.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
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D.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商鞅方升是战国时期秦国铜制量器,出土于晚清时期。


其外壁刻∶"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秦国最高官职)鞅,爱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即以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定为一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方升底部加刻诏书∶"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缩,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为商鞅方升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表述成文)
9 . 商鞅变法时曾两次颁布《分户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一做法
A.体现重农抑商的思想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直接增加了人口数量D.标志着封建制度的建立
10 . 商鞅由卫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商鞅的变法思想深得秦孝公的信任,制定了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其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措施是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B.推行县制
C.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D.“废井田,开阡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