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戊戌变法的评价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

材料一   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本身就是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统治者,他们改良的目的,从来不是也绝不可能是为了人民革命的利益,而是为了更好地剥削人民和巩固他们的统治……并企图以此来阻挡人民革命运动,把革命熄灭与无形之中。所以,改良主义绝不是中国人民的出路。

——成本禹《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1967年


(1)材料一对戊戌变法作出了怎样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评价产生的时代因素。

材料二   研究戊戌变法的历史,要考虑两个方面。第一,戊戌变法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在当时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有进步意义。第二,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民派发动的,他们走少数从地主阶级分化出来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脱离了人民群众。因此,它走一个软弱的改良运动。

——杨志钧《关于戊戌变法的评价问题》1980年


(2)试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对戊戌变法的评价。

材料三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了有益的尝试。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它是以实现政治制度的现代变革为目的的,因此,有些学者把戊戌变法视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危兆盖《回顾戊戌,重温历史》2008年


(3)材料三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又有了怎样的发展?产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09年,清政府颁发《城镇乡自治章程》,规定在城镇乡建立地方自治体,实行议事与行政分立。自治体成员在选民中选举产生,自治范围以学务、卫生、道路、农工商务、慈善事业、公共营业及自治经费为主。材料反映清末新政特点
A.清朝地方政治近代化的趋势B.地方自治成为世界潮流
C.清朝政府不断加强中央集权D.地方权力集中于自治体
3 . 商业、商人的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浙江龙游(县名)商帮发轫于南宋,活跃于明中叶,鼎盛于乾隆年间,清末趋于没落。南宋以来儒学贴近实际,浙东学派讲求事功,经世致用。龙游商帮在儒学滋润下,崇仁重义,义利并举,亦贾亦儒。龙游商人走南闯北,借助四省通衢的交通优势,以及竹、木、茶、油等产业优势,积累了不少资本。他们将钱投入工矿企业、造纸业、印刷业等,采用企业式的投资经营,用雇佣劳动关系代替单一的家庭生产方式。龙游商人还不排斥外地商帮对本乡的渗透,相处友善,吸收外地商人于已帮,推进了龙游商帮的发展。

——摘编自陈学文《龙游商帮研究》

材料二   1901年,清政府商务大臣盛宣怀指出:“华商虽有各商帮组织,但互分畛域,各行其是,每当与洋商交易往来,总不能相敌。”1904年,上海、天津等通商大埠率先成立商会,并制定了《商会简明章程》。1912年全国性商会组织成立。商会是所在地区的不同籍贯、不同行业的商人组成的新式商办团体。20世纪初,上海商务总会倡导大规模抵制洋货运动,多地商会参与了收回利权运动。商会还积极参加了清末的国会请愿运动以“尽立宪国民之义务”,部分商界的有识之士从支持立宪转向支持革命。五四运动期间,一些地区的商会领导商人罢市,抗议政府逮捕爱国学生,要求维护国家主权。总之,近代商会“登高一呼,众商皆应”,其影响力突破了经济领域而变得更加广泛和深远。

——摘编自伍继延《从“商帮”到“商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浙江龙游商帮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商会与传统商帮相比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商会所作的救国努力。
2022-11-05更新 | 20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天津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中国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在教育方面的重要成绩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熹平四年,东汉灵帝令蔡邕(官拜郎中)等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刻于碑石上,作为官方教材,立于大学,史称“熹平石经”。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教育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作用。

材料三   白鹿洞书院的“学规”摘录

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处事之要: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3)宋代书院是著名学者授徒讲学、培养人才的地方.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就是当时朱熹讲学的地点。结合材料,说明白鹿洞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特色。

材料四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



(4)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教育出现的新变化。结合史实,分析新式教育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0-08-0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检测(9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902年,清政府官员铁良检阅安徽武备练军,"见其“多系举人、廪贡、秀才之优秀分子”。1905年12月22日《大公报》报道,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由上述现象可知
A.社变动引发了价值观念变化B.维新变法解放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C.西学传播开启了军队近代化D.科举制废除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
2019-12-04更新 | 1053次组卷 | 29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居家学习反馈检测历史试题(A)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