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制度创新是国家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历代踵行,时加修正,唐以明经、进士两科为主,宋正式确立三级科举考试制度。宋至明清,防弊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


——摘编自王翠《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其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假设你是清政府的一名决策者,1901年需要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

——是否废除科举制。下表中所列因素供你决策时参考:



(3)依据材料三所列因素,在是否废除科举制的问题上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并简要说明理由
2019-05-2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西省赣州市十五县(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08年8月27日清朝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其中第三条规定:“凡法律岁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1911年11月3日清朝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其中第三条规定:“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立宪改革取得重大成果B.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
C.民主共和趋势不可避免D.南北议和的策略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03年和1906年,清政府分别设立商部和邮政部。1911年农工商费支出、实业费支出、交通费支出合计约4302.3千两,占清政府该年岁总支出的14%强。由此可见(     
A.民族经济获得迅速发展B.国家治理日趋呈现近代化趋势
C.清廷抑商政策开始松动D.实业救国思潮左右了政府决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假演’的同时也有‘真做’的一面。综观中国近代史,不难发现如此全面深刻的改革是罕见的。从发展学角度来审视,清末新政……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分水岭……较为全面地开启了现代化的闸门。”该学者意在说明清末新政(     
A.成功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转型B.为当时的中国找到真正出路
C.客观上顺应了现代化的趋势D.目的是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
2022-09-13更新 | 1160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世纪中晚期以来,不少旧知识分子或投身商界,或进入报馆等,尤其在沿海、长江沿线开埠通商的口岸城市,旧式知识分子向其他行业流动的趋势更为明显。1905年废科举后,此风尤烈,有学者称这种现象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运动”。这种“运动”
A.推动了教育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动摇传统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导致中国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动
D.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决定因素
6 .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材料二   通常认为,宋朝标志着旧的中世纪统治(其顶峰是唐朝时期)的结束和所谓“现代”发展的开始。……那种认为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体系“没有变动”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宋朝时所发生的这些变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它们不但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而且预示着七八百年后改变欧洲面貌的种种变迁。

——罗兹·墨菲《东亚史》

材料三   戊戌启蒙运动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学说和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原则来批判中国传统小农社会流行的君权观念、行为模式和伦理精神,显示了近代中国人批判理性精神的觉醒与成长;而其对传统宗法等级观念的冲击和对自我独立的意义、价值的推重,又体现了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结合所学知识,以郡县制为例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
(2)从经济、社会、科技等角度概括宋朝带有“现代”特征的“变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戊戌启蒙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戊戌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以下是“清政府学部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中学堂课程及课时统计表”,从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课程修身读经
讲经
中国文学外语历史地理几何
代数
理化植物
动物
图画体操合计
课时545193611112088410177

A.教育出现近代化趋势B.殖民地教育特征明显
C.传统教育仍占主导地位D.近代教育已取代传统教育
2013-12-02更新 | 940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05年,江南船坞从江南制造局分离出来,仿照商务办法,由专门修建清政府的轮船军舰而转变为中外兵轮商船的制造和维修,实行以营利为目的的商务化方针,所得利润作为常年经费以资周转。这一转变(     
A.导致企业所有制性质变化B.官督商办企业较为盛行
C.顺应了商品市场经济规律D.彻底保障企业资金来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梁启超“笔锋常带感情”的文字,深深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他是一个“流质善变”的人,往往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梁启超思想多变源自(     
A.阶级立场的转变B.社会性质的变化C.时局变幻的影响D.不同道路的选择
2023-12-13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广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和改革都是对社会现状的变革。马克思、列宁等革命家把暴力革命看作是历史进步的必然。亨廷顿认为:“革命是剧烈的、根本性的、暴力的对国家内部价值观、社会神话、政治制度、社会结构、领导权、政府行为和政策的变革”。改革不同于革命,它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统治者对既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并不否定现存制度;是由社会统治力量内部的少数派发动的改变社会制度的政治活动;是在旧体制允许的范围内自上而下的推行,但对旧统治阶层的大多数而言,依然是被动的、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只有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运用这两种社会变革的手段,才有可能获得预想的结果。

——摘编自李晓丹《浅析革命与改革》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西方的相关历史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