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4年清政府颁布新的学校教育制度,对学校系统、课程设置、学校管理都做了具体规定,包含着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体系⋯⋯1907年,京师有学堂一百二十七所,直隶有学堂四千五百多所。到1911年,全国学校已增至五万二千五百余所,学生总数已达一百五十六万多人。新学堂开设了很多以近代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课程,采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外国教材的译本和改本,新式学堂的建立和新学堂中新的教学内容的出现,使得新式人才在数量上大增。

——蔡新职《清末新政教育变革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毛泽东说:“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为此,“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来赶上最先进的国家”。“只要有可能,都应该越来越多地掌握这类为人民谋福利的新技术”,并且“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正是基于国际国内的具体情况,1956年,党中央在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第一次把国家科学技术政策提上了大政方针的战略高度。

——摘自宋正《从“向科学进军”到科教兴国——建国以来党的科技政策述评》

材料三   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间、海洋等的原创突破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教育变革的特点,并用一句话指出其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党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的背景,列举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科技成就。
(3)综合材料一二三,指出国家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目的,并总结影响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2023-05-08更新 | 15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绍兴市新昌县两地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假演’的同时也有‘真做’的一面。综观中国近代史,不难发现如此全面深刻的改革是罕见的。从发展学角度来审视,清末新政……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分水岭……较为全面地开启了现代化的闸门。”该学者意在说明清末新政(     
A.成功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转型B.为当时的中国找到真正出路
C.客观上顺应了现代化的趋势D.目的是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
2022-09-13更新 | 1160次组卷 | 17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材料二   通常认为,宋朝标志着旧的中世纪统治(其顶峰是唐朝时期)的结束和所谓“现代”发展的开始。……那种认为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体系“没有变动”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宋朝时所发生的这些变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它们不但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而且预示着七八百年后改变欧洲面貌的种种变迁。

——罗兹·墨菲《东亚史》

材料三   戊戌启蒙运动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学说和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原则来批判中国传统小农社会流行的君权观念、行为模式和伦理精神,显示了近代中国人批判理性精神的觉醒与成长;而其对传统宗法等级观念的冲击和对自我独立的意义、价值的推重,又体现了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结合所学知识,以郡县制为例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
(2)从经济、社会、科技等角度概括宋朝带有“现代”特征的“变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戊戌启蒙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戊戌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清朝农工商部颁布《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时人慨叹, “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一扫数千年奸商之陋习,斯诚稀世之创举”。据此可知(     
A.洋务派鼓励发展实业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清政府经济政策变化D.清政府摆脱了内外困境
2024-04-25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令文书有《秦律十八种》《田律》《工律》《徭律》《法律问答》《军爵律》等。人民生活的一举一动都在秦律中规定下来。《法律问答》记载“五人盗,臧(赃)一钱以上斩左止(趾)”。在秦律中规定了对轻微小罪也处很重的刑罚,这与商鞅、韩非等法家认为只有用重刑才能杜绝犯罪的主张一脉相承。

——摘编自《云梦秦简研究》

材料二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废止了部分肉刑,反映了司法的进步。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1902年,清廷设立修订法律馆,着手编纂近代法典。从1904年至1911年,在沈家本等人的主持下,以“折衷各国大同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仍不戾乎我国历代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宗旨,初步制定了数十部法律文本,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商法等多部法律。刑律的修订,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采用了一些近代西方的刑罚原则、刑法制度和理论,如正当防卫、罪刑法定、缓刑制度。其中对于犯“十恶”等罪的规定仍被保留下来。同时,清政府开始法政官制的改革,规定大理院“专掌审判”,不受行政衙门干涉。1902年开始的修律与司法改革,遭到不少礼教派官员的强烈反对,最终在革命的枪声中被终止。

——摘编自严泉《晚清中国——告别“万历十五年”式的传统儒家道德治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代法律特点相比,汉代法律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法律改革。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代录取数据状元人数(据载)
唐朝开科268次,据不完全统计,进士在10000人左右,明经诸科统计为20619有姓氏可考状元155人;有籍贯可考70人,南方19人,北方51
宋朝北宋开科81次,录取进士51660人,经考证,还有漏榜有姓氏可考状元71人;有籍贯可考状元64人,南方29人,北方35
南宋开科49次,录取进士45640人,经考证,还有漏榜有姓氏可考状元49人;有籍贯可考状元37人,南方37人,北方0

——据林白、朱梅苏等《中国科举史话》整理

材料二   “癸卯学制”酝酿颁布的20世纪初年,正是清王朝在“危局”中图谋自救的关键时刻,内忧与外患叠加、危机与生机并存。改革教育的目的就是藉此培养挽救王朝末世的人才。同时在政府的推动下,各地兴学活动此起彼伏,特别是出现了一批普通中小学堂。客观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一部由中央政府制订的统辖各级各类学堂的学制系统,指导、规范和推动全国的兴学活动。而在此数十年间,政府和民间举办学堂积累的经验教训,也使这样一部学制系统的制定成为可能。……1905年,“癸卯学制”中提出的“必须于京师专设总理学务大臣,统辖全国学务”的要求终于落实。至此,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管理全国教育事务的中央行政机构正式成立。……“癸卯学制”颁布之际,全国有新式学堂4222所,在校学生92000余人。1912年,学堂数增至87470所,学生近300万人。前后8年,学堂数和学生人数分别增长20倍和31倍。

——改编自田正平《“癸卯学制”两甲子考论》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干部选任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1982年,党中央首次提出“干部考试录用”的要求;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发布,则标志着党政机关干部“凡进必考”录用制度的初步建立。当前,完善中国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面临着一些全新条件。社会公共政治生活与执政党治国理政的多方面举措辩证结合,构成了推动中国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发展的强大动力。

——萧曙《发展中的中国特色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概括宋朝科举制与唐朝相比的变化之处,并分析导致变化的政治经济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概括清末颁布“癸卯学制”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阐述改革开放后完善中国干部选任制度的意义。
2023-11-1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898年以前,清政府每年财政收入一直在白银8000万两上下徘徊;到1910年,财政收入达30200万两,其中的商税、实业税是重要的一块收入。出现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洋务运动的开展B.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
C.清末新政的实施D.与英美协定东南互保
2023-06-08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知临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仿真模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07年,《盛京时报》记载铁岭——兴源德书铺,“今虽设立学堂,彼仍卖《三字经》《百家姓》(四书合讲》《五经备旨》《八铭》《七家诗》等书,终日无过局者”。与此相对的西门内新开新华书局,专卖学堂新书,则“获利什倍”。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缘于(     
A.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B.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
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传统文化已经被彻底抛弃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这一类变化,虽有图强的意图,然而触及的仅仅是局部东西,“于去陈用新,改弦更张之道,未始有合也”。在列强环伺之下,其“屡见败衄,莫克振救”,已为世人所易见。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如何使小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将以政府的身份采取措施,直接改善农民的状况,从而把他们吸引到革命方面来,这些措施,一开始就应当促进私有制向集体所有制的过渡,让农民自己通过经济的道路来实现这种过渡;但是不能采取得罪农民的措施.”1894年,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一文中指出:“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时候,……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但不是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

——摘自纪思《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成就》

材料三: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重大和深远的影响。“这一场变法可谓惊天动地,中国历史上只此一回”。然而,对商鞅及其变法的评价却是言人人殊。①从汉武帝开始,汉代“学者耻言商鞅.”,商鞅变法饱受批评。②商鞅学说从阴暗之处重新回到明亮的历史舞台,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商鞅的强国之道又焕发出了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举国争说法家。

——摘编自王晓荣、赵进《民本观视域下的商鞅变法评价》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康有为提出“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一观点的原因,指出“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近代改革的新主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引导“小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观点,并指出新中国初期我国体现该观点的实践探索。
(3)从材料三中选择一种观点加以阐述。(要求: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影响以及评价者的时代背景。)
2022-11-15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81年,首批留美公派留学生被提前召回,他们回国后不仅没有被朝廷加官进爵,反而被关押了起来;1905年后,新式学堂毕业或留学回国的学历却成为进入仕途炙手可热的凭证。这一变化
A.促进了清政府全面推广新式教育B.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C.体现了延续封建统治的现实需求D.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