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1 年1月,清廷以皇太后与皇帝的名义发布了一道宣布改革的诏书,揭开了清末新政的序幕。此时执掌军机大权的主要是以荣禄和奕助为首的传统官僚,他们被慈禧太后委以重任。曾在朝廷任职的梁士诒根据自己的亲身观察,1903年评价到:“太后主媚外以安天下,惟所任非人,习于所安,对守旧泄沓诸臣,意存瞻询,不肯决意淘汰。皇上则韬光养晦,遇事不发一言。荣(禄)有定疾,于政治上无所可否,皆迎合后意。王文韶有聋疾,而又遇事诈聋,鹿(传霖)多执拗,瞿(鸿机)好挑剔...此近日四军机之大略也。要之,近日非不锐意维新,而内外诸臣有血性者甚少。每下一诏,多粉饰敷衍,一奏塞责。”

-----摘编自萧功秦 《危机中的变革--清末政治 中的激进与保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传统官僚在清末新政时期被委以重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时期权力中枢的特点,并简析其产生的影响。
2020-05-0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八)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兴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汉代中央官学有太学、宫邸学和鸿都学门。太学学生入学的年龄没有严格的限制。汉代太学允许自费求学,采用大班上课的形式,高年级辅导低年级,高材生辅导差等生。以自学为主,提倡在自学基础上相互讨论磋商,相互辩论,共同研究,以求得学业上的进步。地方官学则主要是郡国学校。鸿都门学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院。汉代的官学制度,奠定了以后中国封建官学发展的基本格局。

——摘编自肖世民《论汉代学校教育》

材料二 1904年1月公布《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对学校体系、课程设置、管理通则等作了具体规定。癸卯学制共22个章程,不仅包含了各级各类学堂,使学堂环环相扣,级级递升,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癸卯学制”周详全面、灵活实用便于现实操作;中体西用符合统治阶级的思想,又使西学的合法性得到公认;学制系统与行政系统分开使分工与责权明确,便于学务的发展;第一次把女子教育列为教育改革的内容之一;后来,更是直接把“尚武”与“忠君”“尊孔”“尚公”“尚实”定为教育之宗旨。

——摘编自黄加文、曾绍东《论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影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官学兴办的背景及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癸卯学制”与汉代官学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原因。
3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9世纪中叶以后,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中、日两国都进行了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   19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1898年夏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该段日子被称为“百日维新”。他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法,按西方方式建立一支军队。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日维新”学习西方的主要措施?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百日维新一成一败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