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面对俄、美、英等国不断向总理衙门提出铺设电报线的要求,清政府消极防御,造成电信主权不断丧失。1880年清政府设立津沪电报总局自主开展电报建设,逐步利用外洋电报公司的矛盾收回了淞沪陆线。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       
A.文化冲突影响政府价值观转变B.科学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C.近代民族企业推动了社会变迁D.列强之间的矛盾逐渐缓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戊戌变法时期形成的较完整的西学观、教育观、国家观以及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有力地推动了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8年,即戊戌之年,是清朝外交史上的大灾年。在帝国主义的强大压力下,清朝外交的空间是非常狭小的。但是,光绪帝在觐见的礼节、与日本的国书、召见伊藤博文、派往韩国的使节等方面力图摆脱传统外交(天朝观念下的华夷秩序)的束缚,在程式上向近代外交(某种意义上是西方外交)靠拢。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对外观念的调适》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是以实现政治制度的现代变革为目的的,因而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房德邻《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在戊戌变法110周年之际》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光绪帝的外交理念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光绪帝外交理念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日维新为“现代国家的建立”进行的有益尝试。
(3)据材料二,作者认为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如何?你是否赞同?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