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从1901年清政府着手改革考试制度,到1906年废除科举考试之前,清政府兴办学堂,并制定种种规定,如大学毕业生被授予进士功名、高等学堂毕业生被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毕业生被授予生员功名(秀才)等。这说明该时期(     
A.科举制的公平得到社会认可B.中国教育改革实现了平稳过渡
C.改革满足了民众的利益要求D.中国教育改革新旧杂陈的特点
2 . 下面是清末赴日留学生人数统计表和清末学堂数量统计图。这一局面的发展(       
清末赴日本留学人数统计表

年份

人数

1898

48

1901

274

1902

573

1903

1300左右

1904

2406

1905

8000多

1906

12000~13000

A.反映了近代教育的曲折发展B.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先河
C.体现了近代选官制度的需要D.结束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877年—1879年,清政府在台湾和天津架设了军用电报线,到1902年,陆续建成多条电报线。此举旨在(       
A.推动中国通讯近代化发展B.抵制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
C.促进地区间的交流和联系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23-24高二上·广东汕头·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统计,1909年全国专门及高等以上学堂学生20648人、实业学堂学生11242人、师范学生21140人,倘仅对1909年专门、高等、实业、师范学堂在堂学生予以奖励,则数年后,须有上万人授官。材料表明(     
A.教育未能脱离传统范式B.清廷统治基础扩大
C.学堂奖励不具可持续性D.官员政治素养提高
2024-01-25更新 | 1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1905年科举考试废除后,新式学堂数量激增,引发了由士子童生到学堂学生的集团式转变,庞大的新型学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该学者旨在说明科举的废除(     
A.引发学生运动高涨B.改变旧式价值观念
C.加快了民主革命的进程D.推动传统社会转型
2024-01-22更新 | 42次组卷 | 87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19年高三上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表所示为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旗汉比例统计。这反映了(     
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旗汉比例统计

比较项

旗人 (包括满洲、蒙古、汉军)

汉人

合计

人数 (人)

28

90

118

比例 (%)

23.7

76.3

100

A.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B.中央权力不断下移
C.地方上重视洋务的推行D.新政改革成效显著
2024-01-19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世纪60年代,容闳、冯桂芬、王韬等都对传统经学教育进行批判,极力推崇西式教育。然而此后30年间,他们对全盘改革旧教育、建设新的现代教育闭口不提,仅提一些补缝堵漏的主意。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社会缺乏教育全盘变革的条件B.西方近代教育不适合中国需要
C.知识分子的变革思想尚未成熟D.经济结构落后制约着人才需求
2024-01-1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一封清末的奏折中写道:“俄罗斯处负隅之势,兵力素强,得以安常习故,不与风会为转移,乃近以辽沈战争,水陆交困,国中有职之士,聚众请求。”这说明(     
A.对俄战争失败迫使清廷政治反思B.革命党人对清廷政府的彻底失望
C.国际局势加强了官员的立宪倾向D.维新变法已经成为知识分子共识
2024-01-0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湛江第一中学、珠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878年,郭嵩焘在与友人的谈话中说:“圣人以其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圣人之治民以德,德有盛衰,天下随之以治乱……西洋治民以法,法者,人已兼治者也”;“三代以下圣人至公天下”较之西方政治“犹有歉者”。据此可推知,郭嵩焘(       
A.救亡思想的新旧杂陈B.政治变革思想呼之欲出
C.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D.贯彻了民主法治的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如图为谭嗣同1898年7月写的家书,其中画线部分文字为:朝廷毅然变法,国事大有可为。这可用来说明(     
A.百日维新的影响力度B.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C.维新志士的周密计划D.思想交锋的激烈程度
2023-11-2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