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866年,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招生试题是“大孝终身慕父母论”,少年严复应试,列为第一,被派往英国留学。1885年回国后,严复多次参加科考均未中试。这反映了当时(     
A.中西文化冲突日益激烈B.留学教育制度亟待重构
C.中体西用观念深入人心D.选官用人机制严重滞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甲午战争后的十年里,梁启超等人为“中国”一词注入国民、民族、国家等新内涵,并引入新式“历史”概念,将“中国”置于“世界”和“历史”交织而成的新型时空结构。他们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为变法营造舆论氛围B.号召人民反抗外来压迫
C.抵御西方文化的入侵D.激发国人救亡图存意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1902年的《中外日报》记载,在四川,"自变法谕下,坊间辑刻蒙学新书甚彩(多)";在安徽,各书铺生意异常火,尤以四书、经、史、策论销场为大;在湖北,各书店"销场固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原富》等篇亦渐有购阅者。该记载反映的现象说明
A.维新思想引领社会变革B.传媒推动国人思想觉醒
C.民众反帝救亡意识高涨D.时局变化影响文化风尚
4 . 论及20世纪中国某次历史运动,有学者说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并对“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这场“历史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A.民主科学B.改良与进化论C.量子理论D.相对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至北京,在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康有为写成《上今上皇帝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联署。这反映出
A.近代民族国家意识增强B.推翻清政府成为社会共识
C.学习西方进入思想层面D.变法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03年清政府开设了经济特科考试。首场题为:《大戴礼保保其身体,博傅之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有智育同义论》《汉武帝造白金为币,分为三品,当钱多少各有定值其后白金渐贱,钱制亦屡更,竟未通行,宜用何术整齐之策》。材料表明
A.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导了教育改革
B.科举考试不再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C.政府各级官吏均由新式人才担任
D.清政府为适应社会发展而做出的调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05年的日俄战争,日本战胜俄国,给清廷上下以很大震动。朝野上下普遍将这场战争的胜负与国家政体联系在一起,认为日本以立宪而胜,俄国以专制而败,“日俄之胜负,立宪专制之胜负也”“非小国能战胜于大国,实立宪能战胜于专制”。据此可以推知
A.清政府酝酿实行政治改革
B.君主立宪制是最适合中国的政体
C.证明当时沙俄与清政府同等落后
D.直接导致了俄国“二月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8 . 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2019-01-30更新 | 1428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4-2015学年西藏区拉萨中学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05年,清廷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满洲贵族载泽等先后考察日本、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等国。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政治体制改革被纳入到宪政轨道。清政府之所以采取这些行动是因为
A.清末新政的失败
B.国内矛盾的激化
C.黄花岗起义爆发
D.革命党人的妥协
2019-01-01更新 | 429次组卷 | 14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02年2月1日,清政府颁布“懿旨”,革除“旧例不通婚姻”的禁令,“开除此禁,所有满汉官民人等,著准其彼此结婚”。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应对革命排满风潮挽救统治危机
B.推进满汉民族融合的历史潮流
C.顺应婚姻关系民主平等的趋势
D.推动婚姻主婚权向当事人转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