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日维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1900年前后,梁启超发表《新民说》《爱国论》《中国积弱溯源论》等文章,感叹在中国数千年“德育”之下,国民“欲为本群本国之公利公益有所尽力者,彼曲士贱儒,动辄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偏义”,将国民排除于公事之外,而使得“国民益不知公德为何物”。梁启超这番言论意在(     
A.抨击封建教育的虚伪说教B.为民主革命提供理论支撑
C.剖析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源D.呼吁提高国民的政治觉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维新变法期间,慈禧曾声言革新可以,但改元易服不行,特别是发辫等在满族具有符号象征意义。康有为等人却建言:“皇上身先断发、易服、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这表明维新派(       
A.缺乏可靠社会基础B.在改革中急于求成
C.受到顽固势力阻挠D.意欲获得慈禧支持
2023-07-16更新 | 191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师宗平高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世纪90年代初,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至1897年已有求学者数百人。在课堂上,康有为纵论天下大事,每讲一学,必然上下古今,究其沿革得失,并举出欧洲的例子以资证明。康有为此举力图(     
A.培养近代新式变法人才B.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
C.开启经世致用治学路径D.增强国人民族民主意识
2023-06-01更新 | 888次组卷 | 10卷引用: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某学者认为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是“将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理念镶嵌在他所构建的今文经学体系之中,虽显得杂糅、生硬,但也体现了康有为试图以今文经学为契机来实现儒学现代化转换的努力”。该学者在此强调康有为(     
A.变法思想具有落后性B.运用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法
C.借助皇帝变法不现实D.变法的目的是复兴传统儒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897年9月,贵州学政请朝廷仿康乾时期招试博学鸿词旧制,创设经济特科,得到清廷认可。1898 年4月,浙江巡抚奏请加大改造学堂力度,实用人才要逐渐培养。戊戌变法时,康、梁主张立废八股。清廷采取了张之洞的科举大改内容少改形式的方案。这表明当时(     
A.废除八股逐步成为社会共识B.地方各界参与推动科举改革
C.政府及官员对改革虚与委蛇D.改革存在急进与缓和的斗争
2023-03-23更新 | 303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戊戌变法史》记载,在百日维新的103天中,各衙门、各省、各州天天奉诏,这是清朝历史上下达中央政府文件最密集的时期。不过,除湖南有些动作外,京官和各处督抚对新法的落实多停留在口头上,所以事实上只形成了一场短命的“口水变法”。由此可见,百日维新(       
A.遭到民众的公然抵制B.以湖南全省为试点地区
C.急于求成却缺乏贯彻D.对京官的利益损害最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戊戌变法期间,德国获悉《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有聘任英文教习12人、德文教习1人的计划后,德国公使照会总理衙门,称这将会“损害中国的独立并使个别国家施加占优势的和不合理的影响”,要求增加德文教习名额。这一要求的实质是为了(     
A.缓和德英关系B.推广德语教育
C.维护中国权益D.争取在华利益
2022-10-27更新 | 3280次组卷 | 25卷引用:云南省宣威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