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日维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维新变法时期,梁启超指出:“西方国家,将学习政治放在首位。横向的去学习公理和公法、纵向的去学习希腊罗马的古代历史,并将这些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当下的政治事务中,学成者可以担任政治事务,这是西方国家立国的重要前提。”其主要目的是(     
A.通过教育改革推动变法运动B.反思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
C.呼吁青年学习西方政治制度D.剖析西方教育的本质问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的《日本变政考》中指出,甲午败后,对西方列强之强“在政体之善也”。“心思者主谋议,立法者也;手足者主持行,行法者也;耳目者主视听,司法者也。三者立以奉元首,而后人事举”。据此可知,康有为(     
A.对三权分立的西方政体有一定认知B.主张“将全国制度全行变革”
C.倡导顺应世界大趋势建立法治国家D.宣传维新主张照搬日本政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94年,翁同龢在读到《新学伪经考》后,在日记中评论康有为说:“真说经家一野狐也”。赞同变法的大臣孙家鼐读了《孔子改制考》之后,也忧心忡忡,“窃恐以此为教,人人存改制之心,……是导天下于乱也”。这说明(     
A.变法冲击了儒学的地位B.维新思想冲击晚清统治基础
C.新旧知识分子阵营分明D.改革势力之间尚未达成共识
2023-10-18更新 | 605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平许济洛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谭嗣同在《仁学》中提出,“仁以通为第一义”,最终要实现“有天下而无国”的“地球之治”。梁启超为《仁学》所撰的序中说:“仁者,平等也,无差别相也,无拣择法也,故无大小之可言也。”据此可知,维新派(     
A.谋求学习西方变革政治制度B.顽固坚守传统儒家学说
C.借助传统文化阐释救亡观念D.反对西方民族国家观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00年前后,梁启超发表《新民说》《爱国论》《中国积弱溯源论》等文章,感叹在中国数千年“德育”之下,国民“欲为本群本国之公利公益有所尽力者,彼曲士贱儒,动辄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偏义”,将国民排除于公事之外,而使得“国民益不知公德为何物”。梁启超这番言论意在(     
A.抨击封建教育的虚伪说教B.为民主革命提供理论支撑
C.剖析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源D.呼吁提高国民的政治觉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尝考泰西之所以富强,不在炮械军兵,而在穷理劝学……其各国读书识字者,百人中率有七十人……夫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今宜改武科为艺学,令各省、州、县遍开艺学书院。”康有为此说旨在(     
A.传播西方艺学知识B.提高民众识字水平
C.扩大变法阶级基础D.探索启民富国道路
7 . 维新运动期间,康有为认为西方的议院只不过是“彼族实暗合经义之精,非能为新创之治也”,“夫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谋及庶人为大同”。康有为的这些言论(     
A.极力推崇古代大同思想B.对欧美制度盲目排斥
C.尚未突破传统政治思维D.试图为变法减小阻力
8 . 有学者指出晚清有两代变革的士大夫,第一代是官僚士大夫,其杰出者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第二代是文人士大夫,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等。这两个士大夫群体(     
A.救国思想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出发点B.向西方学习的方向趋于一致
C.对国家出路问题进行了最早的探索D.都主张社会变革以应对危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奏请设立警察署,获准后在长沙创设湖南保卫局,“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戊戌政变后该局撤并于保甲局。1902年改为湖南保甲团练总局。1905年改保甲团练总局为湖南警务总局。据此可知(     
A.清政府地方官员有变革精神B.变革未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
C.长沙的地方治理趋向近代化D.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曲折
2023-05-07更新 | 44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豫东名校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某学者认为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是“将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理念镶嵌在他所构建的今文经学体系之中,虽显得杂糅、生硬,但也体现了康有为试图以今文经学为契机来实现儒学现代化转换的努力”。该学者在此强调康有为(     
A.变法思想具有落后性B.运用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法
C.借助皇帝变法不现实D.变法的目的是复兴传统儒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