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

材料二 人民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国家出产谷物的者份征粮办法》,…征收数量由粮食部根据收成情况规定,原则是富农多征,中衣少征,贫农不征…大工业战前就开始了,19201129日,最高国民经济奏员会决定,将有机械动力,工人在5人以上的,或没有机械动力,工人超过10人的私营金业,全部收归国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教材

材料三 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

——《全球通史》

材料四 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苏俄的工农业政策。
(3)材料三说明苏联(俄)政策出现什么重大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此时苏联(俄)的工业化特点。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年,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较1929年减少了37%以上:1929年失业人数为590万人1933年为2600万人;1929-1933年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的工业生产总值分别下降了40.6%32.9%、23.8%、34%、36.7%;资本主义国家进出口贸易由1929年的676亿美元减少到1933年的238亿美元。

——摘编自曹广金《论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苏美关系的影响》

材料二 苏联工业化始于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而结束是在第三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化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把重工业放在最主要的地位。苏联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生产机器和设各的国家,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由1917年的不到3%到1937年的10%,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一跃成为工业强国。

——摘编自梅春才《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教训》

材料三 针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方向,1937年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可以避免资本主义而直接实现社会主义”。

——摘编自秦正为《萌动与选择: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走向》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强调中国现代化的方向是社会主义的原因。
2021-06-2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6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月革命爆发后,美国通过武装干涉、经济封锁等手段企图扼杀苏维埃政权。年轻的苏维埃意识到要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中生存,必须要建立强大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基础。但是,俄罗斯帝国时期建立的工业基础已被战火摧残殆尽,西方国家对苏联又采取经济封锁,工业的发展缺少国内和国际的有利环境。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大危机,美国等国家自顾不暇、商品滞销,需要扩展海外市场,这给苏联利用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和困境来引进先进的技术、人才、装备提供机会。

——摘编自兰庚泽《苏联工业化中的美国因素》

材料二   苏联一五计划开始后,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上由租让、合营公司的形式转为进口机器设备或者聘请外国公司承建工厂的形式。通过与美国公司签订技术援助协定,设计、装备苏联的重要项目。1929-1945年,苏联与西方国家共签订了217个技术援助协定,其中美国139个。1933年,在经贸关系改善的基础上,苏联和美国建交。当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后,苏联从美国引进的技术开始减少,1937年比1931年减少了87%,1937年进口机器只占国家总需求量的0.9%.

苏联在引进的项目上,成套设备过多,技术专利较少,消化、创新能力较弱。在引进的效率上,主管部门层层审批、办事拖拉,基层企业往往也缺乏热情。

——摘编自姜凌《苏联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特点》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过程中引进美国技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联对外国技术的引进。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商业的高度国有化,充分调动劳动群众的爱国革命热情,通过种种办法实现资本积累和计划的高指标,这些不仅是苏联工业化实现的手段而且还是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特点,但是苏联工业化道路最大的特色是拒绝从轻工业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这一“通常的”工业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牺牲农业和轻工业采取非平衡的经济发展政策来实现国家工业化。

——摘编自程又中《苏联模式的兴衰》

材料二   19512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要以重工业为中心。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工业相当落后,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加速重工业的生产和建设。其次,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军事上威胁、经济上封锁、国际事务中敌对。为确保国家的独立和安全,必须加速发展包括国防工业在内的重工业。

——摘编自刘红《新中国建立60年来党探索工业化道路的历程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特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目的。
2021-07-22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苏联的经济建设给我们留下许多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赫鲁晓夫在回忆20世纪20年代的情况时的心态就很能说明问题:“政策一付诸实施,混乱局面开始平息,饥荒也逐渐减轻,城市生活重新出现了生气,农产品开始重新上了市场的摊头,物价也下跌了。……然而,要我们自己去适应政策仍然感到十分困难,甚至很痛苦。”

——陆南泉、姜长斌、徐奎等主编《苏联兴亡史论》

材料二   苏联外交官亚历山大于1930年返回莫斯科,他震惊于首都的经济困境:大街上一片灰暗,餐馆和咖啡馆逐一消失,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罕见的陈列橱窗里弥漫着萧条的气氛,除了纸箱和食品罐头,橱窗内什么也没有。店员在张贴“无货”的标签,所带的神情与其说是轻率,毋宁说是绝望。每个人的衣服都是破破烂烂的,其质量真是难以形容,我身上的巴黎西装让我不知所措、无地自容。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脂肪类食品。

——摘编自【英】奥兰多·费吉斯《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


(1)根据材料一,描述赫鲁晓夫的心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斯大林模式在民生方面的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苏联经济建设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5年,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要消灭商品经济”。1921年,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我们要在许多经济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退向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边丽冉《论列宁商品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

材料二   1929年被斯大林称为是大转变的一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已定,“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急风暴雨式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展开;国有经济在工业产值中已经占了绝对优势。随着新经济政策被抛弃,苏联模式开始形成。强调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增加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但忽视效率。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国民经济中农、轻、重之间的比例一直为226,直到苏联解体。

——摘编自孙代尧《苏联模式的历史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经济思想的变化及“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其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其间斯大林格勒施拉机厂建成投产,并逐渐成为苏联最大的国有施拉机厂,高峰期年产量占全苏一半以上,战时可转产坦克。该厂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从西方大量引进技术和机器设备--美国、德国建筑师和工程师提供技术指导,生产设备由美国引进。

——摘编白钱诚《人力资本生态论:危机中的人才流动》

材料二 1953年以前是苏联政治笑话的产生和初步发展阶段,1953年以后蓬勃发展,特别是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达到顶峰。“你知道这个笑话吗”成为苏联城镇民众的日常交流。最快的时候,“一则政治笑话在六到八小时左右便会传遏如莫斯科大小的城市”。

——摘编白《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笑话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建立发展的有利条件,并简婴概括其发展所体现的苏联经济建设的基本特征。
(2)从材料二中任选两则笑话,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们各自反映的现实问题.进而谈谈你对“政治笑话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的理解。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苏联的兴衰留给大同崛起的启示。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胡佛政府与罗斯福政府政策比较表

胡佛政府罗斯福政府
农业1929年胡佛签署了《农产品销售法》,成立联邦农业局,发放5亿美元周转金贷款用于控制产品过剩、稳定价格,最终以联邦农业局资金不足而告终;19302月,成立了谷类稳定公司,试图通过收购过剩粮食来抑制价格下跌;1932年,敦促国会通过了调整耕地面积法令;签署《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导致各国施加报复性关税,国际贸易崩溃;次年,农业部发起自愿减少耕地面积的运动,呼吁所有农民自愿按需生产。最终均以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跌宣告失败。1933年,通过《农业调整法》,设立农业调整管理局,对食品与服装行业课税,视财政能力对降低生产产量的农民进行财政补贴;1933年从农产品加工费中抽出资金作为津贴,补偿减少棉花,小麦和玉米等种植的农民;1935年末相比1932年,农业净收入增加33.78亿美元
工业1929年末,为维持生产、保护就业,胡佛召开会议劝说各金融、建筑、制造业的董事们采取自愿原则维持现有生产水平,并维持大萧条爆发前工资水平;与劳动组织进行谈话,要求放弃增加工资的请求,并且承诺不组织,不参与罢工。在短期内,胡佛政府的谈话的确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可是随着危机逐渐蔓延,工业产值一落千丈,工业陷入萧条。敦促议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蓝鹰运动防止由于盲目竞争引发的生产过剩,倡导公平竞争,为各企业明文规定生产规模、价格和销售范围;调整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限制,减少垄断,缓和阶级矛盾。1935年该法案被美国最高法院裁定违宪而废除。

材料二   斯大林在1929年说:“我们万马奔腾,迈向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扔掉我们俄罗斯古老的落后帽子。我们正在变成一个金属、发动机、拖拉机的国家,要让苏维埃人开上汽车,让农民坐上拖拉机,再让吹嘘自己文明的西方资本家试图赶上我们。”我(阿纳托利梅苏诺夫)是农民的儿子,后来成为政治警察,在白海运河担任狱警)对五年计划存有疑惑。我不明白,为何要迫使这么多罪犯,千生万死地去赶建运河,为何赶得这么急?有时,我感到困扰,但有理由相信,我们正在建设伟大的事业,不只是一条运河,而是一个全新的社会,光用自愿的方式是不够的。谁愿主动请缨来参加运河工作?我现在懂得,如此建设社会主义未免太严苛了,几近残酷,但我仍然认为这在当时是有道理的。

——摘编自【英】奥兰多费吉斯《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与罗斯福新政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斯大林体制的认识。
2021-06-0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豫西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走上了现代化道路。全民教育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在1871年统一后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德国经济出现了跨越式发展。在科学和教育的基石上,俾斯麦找到了后发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发展模式:把国家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由国家制定政策和法律引导经济运行的方向。到1913年,当德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时,德意志战车启动了。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这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最黑暗、最惨痛的一页。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采取超越发展战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源自列宁。他从国际国内斗争的形势出发,认为苏联现代化的实质就是落后追赶先进,跟上时代步伐,即采取超越方法把经济基础从小农经济变成大工业经济。为了尽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列宁引入掌握强制力量的国家机器作为经济的组织形式,进而形成了与超越战略相协调的发展模式。斯大林把列宁的超越战略进一步推进,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当资本主义世界发生危机时,苏联经济却保持稳定增长,并取得很大成就,这无疑是苏联模式的成功之处。但是,超越战略所引发的社会高速度、全方位的急剧变革,各种目标如经济增长、计划与市场、社会公平与稳定、民主与法制建设等,相互之间并非完全相容,有时甚至激烈冲突。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也由于愈演愈烈的冷战局势强化起来。

——摘编自康沛竹《中国近现代史前沿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德国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采取“超越发展战略”的原因及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德国和苏联的兴衰中得到的启示。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工业化之初,特别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斯大林巧妙、及时地抓住了资本主义严重经济危机的大好时机,利用西方资本家迫切需要向国外输出商品、寻求销售市场的要求,大量引进外国技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机器设备购买者。

——摘编自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材料二   ……二战后的紧迫形势正在削弱温和派政治人物的力量,除了西方盟国,这些政治人物得不到什么支持,政府内外都受共产党人打压,共产党在任何地方都比战前任何时候强大得多,有时甚至成为国内最大的政党和选举力量。……1946年农业欠收,19461947年接着出现严冬,这些情况使欧洲政治人物和美国总统的智囊团感到不安。

——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1)依据材料一,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苏联30年代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30年代工业化的成果。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政治人物和美国总统的智囊团感到不安”的原因,并说明美国在1947年是如何应对“不安”的?
2021-05-08更新 | 317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