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产阶级家庭的理想是男主外、女主内,妇女远离职场的竞争。而在实际上,19世纪有大量的中产阶级妇女进入教师、护士、职员等行业,也有许多中产阶级妇女参与投资和经营活动:投资运河、铁路、海运业、政府债券、银行保险、经营商业和工业企业等。1870年,议会通过英国历史上第一部《已婚妇女财产法》以保证妇女独立经营或工作所获得的经济收入,这是英国妇女拥有独立财产权的开始。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的投资经营活动规模和数量虽然很有限,但它不仅发挥了在英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扩张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女性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影响力,由此推动了社会向两性平等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潘迎华《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投资经营活动及其原因分析》

材料二   19014月,《中外日报》刊出的一篇题为《拟上海女学会说》文章,作者认为身为女性“有改革之责,发言之权”“中国之积弱由于女权之放失,女权之放失由于女学之式微”“倡兴的'女学',不只是为了‘强国’,还为了争取‘女权’。女学者,全国文明之母;女权者,万权之元素”。1904年,天津《大公报》上发表女子吕碧城诗文,她继续提倡女学和女权,认为倡办女学的目标,不只是使女子“助国家之公益”。还在于“激发个人之权利".

——李长莉《晚清知识女性的“新妇女观”》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的角色变化,概括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投资经营这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女性解放运动初兴时期“新妇女观”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妇女解放的认识。
2021-11-09更新 | 161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都城开封的物资供给主要依靠漕运,汴河水道运输繁荣。但运河在宋金年间,因黄河决口,下游“夺淮入海”等原因变得残破不堪,故需要寻找南北直通的运河路线。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只有山东会通河是新开凿的,其他各段在元代以前多有旧迹可循。山东段工程共分为两段进行,一是开挖济州河,二是开通会通河。工程于1289年完工,标志着京杭大运河的全面贯通。至此,京杭大运河自江淮北上,进入山东后,循山东西部穿越鲁西平原,过德州入直隶,济宁、临清、聊城等新兴市镇迅速崛起。运河维持了五百多年的畅通。

——摘编自朱汉明《京杭大运河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

材料二 英国近代第一条运河是1757年开通的连接圣海伦斯煤矿与默西河的桑基运河。它开创了由议会授权、私人开凿运河的先例。1760年代末,伴随着机器的轰隆声,运河在大宗货物,尤其是原料一一煤的运输中作用更加显现出来。到1835年伯明翰一曼彻斯特运河竣工通航,仅仅七八十年时间,英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运河体系,将各工业中心和主要河流连接起来…大量工厂沿着运河兴建起来,没有运河,工业将す步难行。切斯特菲尔德运河的通航刺激了数十家制铁厂的建立。19世纪90年代,曼彻斯特轮渡运河疏通完成时,英国运河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已成为历史,新的竞争者一铁路取代运河往昔的显赫地位,成为英国内陆运输的主宰。据统计,在整个英国运河业发展中,有370万英投资没有获得经济收益。

——摘编自张艳伟《试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运河业》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开通京杭大运河的背景及其对当时山东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修筑运河相比,英国近代运河业发展的特点。综上所述,从国家管理角度谈谈你从古今运河发展中得到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下半叶,英国对外战争频繁,王室军费支出庞大,财政赤字扩大,当时王室向民间金匠商人借款的利息率过高。1693年,有商人建议成立“其格兰银行总裁公司”,将筹集120万英镑贷款给王室政府,而政府每年支付10万英镑的利息,并授权允许他们享有发行与所借款数额相等的钞票。1694年,议会通过了《英格兰银行击案》,英王威廉和玛丽随后批准成立英格兰银行并带头认购股份,不到两周英格兰银行股票全部被认购。此后,英格兰银行多次向政府提供贷款,从而获得银行券(钞票)的垄断发行权。1844年议会通过《银行特许法案》,英格兰银行发钞权限进一步扩大。到1928年,它正式成为英国政府管辖下的、拥有唯一法偿货币发行权的银行。

——摘编自【美国】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吏)

材料二   山西票号以1823年成立的日异昌票号为代表,初期以汇兑业务为主,兼营存放款。19世纪50-60年代,票号数量已达15个之多,分支机构遍及北京、广州、汉口、重庆、西安等近30个城镇。19世纪60-90年代,票号进步经营为各省、海关及朝廷筹措、汇兑和抵还外债等业务,也向众多政府机构垫付饷银。20世纪初期,众多票号在贷款利润的驱动下,不惜动用超出存款数量的巨额资金开展放款业务。随着清政府建立的户部银行、交通银行等将跨域汇兑和官款存放业务悉数收回,中国通商银行、浙江兴业银行等一大批新兴本土银行及外资银行的竞争,加上辛亥革命中票号损失惨重,20年代山西票号最终逐渐走向了衰亡。

——摘鳊自张宇丰《制度供给与传统金融机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英格兰银行产生的背景,说明其性质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山西票号与英格兰银行结局不同的各自原因。
2020-01-1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结构形态往往体现出社会的面貌。

材料一   古希腊集市广场是公民们经常出没的地方,它布置着一些相关的设施:突出的柱廊长厅、存放国家圣火的议会大厦、体操竞技场以及各种神庙,它们共同构成城市以及城市生活的中心。广场往往呈不规则形状,也不存在明确的控制性建筑物。

——摘编自蔡永洁《空间的权利与权力的空间》

材料二   中国传统广场的主要形态是扩大了的、四周合围的院落。传统广场,尤其是礼制性广场(如天安门广场,太和殿广场),往往具有严格纵直的中轴线,广场与宫殿、坛庙构成井井有条、重重叠叠的空间序列。

——摘编自曹文明《中国传统广场与社会文化生活》

材料三   15世纪以来,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显著增长推动了城市规划的发展。欧洲理想的城市格局一般包含公共建筑、广场和在整体上被安排的相当和谐的大教堂。意大利一些著名的教堂前部设计了宏大的广场,如罗马的圣彼得(教堂)广场和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广场。法国巴黎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许多广场,这些广场连接周边的街道,拓展成为成市主要交通网。一些广场周围的土地被金融家们承租,开发成为商铺和住宅。18世纪中后期建造的路易十五广场(现为协和广场)是巴黎最大的广场,它被作为国王骑马雕塑的背景而设计建造,60多位建筑家提交了设计方案并汇集成册——《为荣耀的路易十五而建立的不朽之作》(1765年出版),1792年路易十五的雕塑被拆毁,1793年在这里处死了路易十六。

——摘编自(英)莫里斯《城市形态史》等

(1)阅读材料一、二,概括古希腊集市广场和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在布局上的不同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和思想观念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广场在欧洲城市发展中发挥的功能。

2018-12-0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中国基层妇女的生存原则是通过劳动、婚姻和生育来获取生存资料和社会地位。相比于以往朝代,清代知识女性的人数明显增多,女性的自发性意识逐渐增强。随着西方文明强势进入中国,“自由平等”等一系列性别思想冲击着晚清士大夫。一些知识女性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之中。近代化的女子学堂教育改变了清代闺嫒的家学传统,而闺嫒也积极参与到女子教育的教授和管理中来,成为近代第一批知识女性,同时还培养了大量接受西方思想启蒙的女学生和职业技能的女工。

——摘编自万银红《清代妇女社会活动研究》

材料二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平民阶层妇女走向工厂,参与工业生产,她们的自我觉醒和自主意识提高,开始了自我解放的历程。中产阶级妇女走出家庭,面向社会,参与文化事业,充分展示了自我的解放和个性。而上层妇女则组织大量的文化性沙龙,互相交流思想,研讨学术、哲学、生活和艺术,使其成为了一个思想文化的交流中心。在工业社会中,妇女地位提升与解放有了划时代的变化。

——摘编自夏金娇《论工业革命背景下英国妇女地位的改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与中国妇女相比,近代英国妇女的社会诉求有何不同。并指出近代女权发展的趋势。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五代时期的平民妇女是社会中妇女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创造物质财富的重要力量。从事农业生产与家务劳动是历代农家妇女的共同特征。如杜甫的《兵车行》“纵有健妇把犁锄,禾生陇亩无东西”;王梵志《贫穷田舍汉》诗中“妇则客春捣,夫则客扶犁”。唐朝天宝年间,朝廷一年征收的纺织品绢达740万匹,丝185万吨,麻布1605万端,各地进贡的名贵纺织品有几十种名色之多。这些数量巨大的纺织品,主要是出自劳动妇女之手。唐代各阶层的妇女都或多或少地参与到饮食原料市场和饮食成品市场,主要经营餐饮、娱乐、家内服务、小商贩等,她们有的沿街或上门贩卖各种货物,尤其是闺阁女子日常所用之物,跨地区长途贩运及经商的经济活动较少。

——摘编自李连秀《隋唐五代时期下层妇女的社会生活研究》

材料二   五四运动之后,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了职业岗位,一些新的职业领域开始出现,如铁路、银行、海关、电信局、邮电局等,除银行、商店外,照相馆、电话局也陆续招收女职员,甚至大学教授、政府官吏等,也有以女子充任的职位。19131919年间,一系列涉及女子职业教育的法律规章制度相继出台。1917年第三次全国教育联合会议通过了《推广女子教育案》,分培养师资与增设女子中小学两项。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首开“女禁”,公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正式取消国家文官考试中的性别限制。胡适认为女子问题的先决,便是要先有经济权力与经济能力;王端麟也指出女子必须能独立生活,方可提高自己的人格。同时,许多妇女逐渐认识到“男女平等,各有独立之权”,他们向往西方国家的妇女在教育、法律、工作、婚姻,甚至参政等方面的权利。在1931年的一项小范围调查中,关于已婚妇女从事家外之业务者,男子赞成的达81.82%,女子赞成的达84.44%。上海21个工厂工人之生活程度的调查显示:妇女和女童共补助家庭总工资的53.3%,男子对家庭的工资补助占46.7%。

——摘编自仪亚敏《民国时期女子就业观与就业实践(1912193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平民妇女经济活动的特点及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女子就业实践获得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其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和近代女性就业实践对当代女性职业观的启示。
2023-06-03更新 | 259次组卷 | 7卷引用:历史(福建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源于“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与八卦等理论。从文化整体观的角度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注重人体自身的统一性以及人体与自然界的和谐,带有某种类似经验性、直觉性、模糊性的特质。从历史趋向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一贯向着娱乐性、表演性、礼仪性的方向发展,注重个人修养,形成了以追求自身强健和延年益寿为目的的民族内向性格;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提倡“胜固可喜,败亦无忧”,体育运动中的竞争性逐渐减弱。

西方传统竞技体育文化以西方哲学为基础,在重外在、重分析、重与大自然抗争等观念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注重科学实验、解剖学、生理学以及现代医学等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就历史发展趋势而言,西方传统竞技体育始终向着竞争性、惊险性、健美性等方面发展。在价值追求方面,西方传统竞技体育文化强调更高、更快、更强,忽视了竞争中的道德教育,提倡竞争,超过对手。

——摘编自陶晓雯《试论中西方传统体育文化的冲突与互补》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的社会变迁削弱了竞技体育与宗教、教育、娱乐等依附载体之间的诸多联系,竞技体育形态在人文思潮的浸润下呈现出了近代完整形态一独立性。一方面,西方竞技体育对其他事物的依附性减弱;另一方面,其运动方式逐渐丰富。在文艺复兴时期,古希腊、古罗马体育被重新发现,学界谓之找到了“现代体育的开端”。在西欧文明“脱胎变骨”的同时,西方竞技体育的文化影响力从区域化的地中海文明向外辐射整个欧洲大陆,而竞技体育的形态特征也从区域化转为地域化。具体表现为:运动形态独立性的呈现;观念形态规范性强化;组织形态专门性显现。

——摘编自刘为坤《论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形态之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国和西方传统体育文化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竞技体育向近代化转型的背景及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知识,谈谈中西体育文化对你的启示。
2022-06-07更新 | 311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福建B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吨铁和400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在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庞。

——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

材料二   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中国的展品包括瓷器、屏风、象牙雕刻、珐琅彩铜器、大理石群像等,“荣记湖丝”获得“制造业和手工业”奖牌。187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丝、茶、瓷器、绸缎、铜器、雕花器和景泰蓝等。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中国村内的中国戏院,带有明显西方风格。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的中国馆是满族王公住宅的复制品,摆有中华圣母像。“中华圣母”着慈禧太后服饰,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圣母左手抱着中国服饰的耶稣。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西湖48景相册等获金奖,另有中国绘画作品42件,包括唐朝吴道子、宋朝马远、明朝唐伯虎等人的作品。

——摘编自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
2021-07-19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传统治国方略凝聚着中西方古代哲人的政治智慧,它为现代人留下了诸多思考和启迪。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认为“天生德于予”,提倡德治。德治要求道德极为高尚的“圣人”治理国家,达到“修已以安百姓”的理想目标。孟子也主张统治者施行“仁政”,推行道德教化,让老百姓过上富足生活。与孔孟相比,荀子虽然更多关注人性中恶的一面,但他认为可以利用礼义教化和法律来改变人的恶性。韩非子则认为“好利恶害,人之情也”,因此提出“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材料二   柏拉图早年把人的天赋善性看成政治的基础。主张靠“集权力与智慧于一身”的哲学王推行贤人政治来维护城邦制度,将“最高尚、最公正的东西”施于公民。从人性自私论出发,亚里士多德主张法治,因为法治一方面可以抑制人的性恶,另一方面又能促使人向善的方向发展,因为法律的精神是“善”的,即法律应是合乎正义的。政治团体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至善,其采取的途径主要是靠法治,其次是教育。在城邦中,中产阶级比任何其他阶级都较为稳定,因此,只有以他们为基础建立的政体才是符合“中庸之道”的最好的政体。

——均摘编自崔永东《中西法律文化比较》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西方治国方略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西方治国方略的差异。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众所周知,启蒙运动开始时,孔子已经成为欧洲的名人。一大批哲学家包括莱布尼兹、沃尔夫、伏尔泰以及一些政治家和文人,都用孔子的名字和思想来推动他们的主张,而在此进程中他们本人亦受到了教育和影响。在欧洲,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民主理想的发展中,孔子哲学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法国思想,它又间接地影响了美国民主的发展。……以法国重农学派的权威魁奈为代表的一批启蒙学者认为,中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办学校,重视教育,“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选贤任能”和“科举考试”的教育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这一点,不仅成为他们反对欧洲贵族世袭制度的思想武器,也成为当时欧洲教育改革的一个思想来源。

——摘编自王殿卿《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与欧洲近代民主》


请回答: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对近代西方社会的影响,分析当时中西文化凉的背景。
2020-01-0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