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宋朝为杜绝考官徇私舞弊,建立了“糊名”和“誊录”制度。同时朝廷明诏:“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商人地位的提高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C.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解决了人才选拔的弊端
7日内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大兴区精华教育学院高三历史三模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江淮以及苏杭地区,战国、西汉曾为瘴气重病区,但至隋唐时,瘴气已经完全销声匿迹。秦汉时,人们认为“南方恶地,疾病流行,环境卑湿”;但在唐人观念中,江南地区已变成为令人向往的地区,白居易曾说“江南好”“能不忆江南?”。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成为经济中心B.社会防疫经验丰富
C.南方农耕区的拓展D.北方流民大量南迁
2024-06-14更新 | 167次组卷 | 18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3 . 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2024-06-11更新 | 274次组卷 | 126卷引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学考)
4 . 西汉时出现了高头大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这一时期丝和丝织品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用于发展生产。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西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B.中国丝织品在欧洲备受推崇
C.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D.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2024-05-16更新 | 106次组卷 | 54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北宋时期,出身贫寒的王拱辰、欧阳修同榜登科,都被参知政事薛奎招为女婿。王拱辰的夫人病逝后,又由薛家动议“再娶其妹”。后来此二人官至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彰德军节度使等。上述二人的经历折射出宋代(     
A.高门士族世代把持官位B.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C.纲常伦理观念得到强化D.文官和士人的地位提升
2024-05-09更新 | 263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大明律》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B明朝将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便于优抚弱势群体进行救助活动
C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征银存在近两千年的人头税被废除
D清中期更定保甲法,设牌长、甲长、保长三长制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A.AB.BC.CD.D
2024-05-09更新 | 126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A.推动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促成了欧洲近代封建社会的转型
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大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作用重要
2024-05-03更新 | 232次组卷 | 213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3·辽宁·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8 . 中古时期,西欧司法审判中盛行“决斗裁判”和“神意裁判”。11世纪初,随着西欧城市的兴起,城市中的商人开始选出仲裁人,并依据“萌芽性的商法”进行审判,逐渐形成了市民法庭。这反映出(     
A.城市崛起促进商业复兴B.自由主义打破封建束缚
C.新兴阶层冲击教会特权D.商业发展推动司法进步
2024-04-28更新 | 137次组卷 | 30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3(北京专用)
9 . 魏晋时期,麦、菽(豆类)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江南地区的农作物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     
A.北方人民大量南迁B.南北分裂局面结束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政府夏秋两季征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申报》相关词汇使用频率的变化可看出一些端倪。以“民族”一词为例,1911年年底前,《申报》可检索出的条目为243条;而1925年一年,“民族”一词即可检索到502条;1928年、1936年,这一数据增加到1119、1507条;抗战爆发后,“民族”一词使用频率进一步冲高,1939年达到2369条。这些变化说明(     
A.近代国人的民族意识不断增强B.民众的文化素养得以提高
C.中国共产党阶级基础不断壮大D.群众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
2024-04-14更新 | 70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北京卷)-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