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东汉初期,许多农民成为豪强地主的部曲、佃客,以致国家的户口册在姓名、年龄与数量等方面都不真实。为此光武帝命各郡县实施“案比”“聚人田中”,根据实际情况检核户口。光武帝此举(     
A.瓦解了豪强地主的势力B.提高了均田授田的准确性
C.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D.利于国家对劳动力的控制
2 . 下列城市,按其在近代历史上开放为商埠的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①南京②厦门③天津④杭州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2021-03-11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最能反映出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的条约是:
A.《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
C.《中法新约》D.《马关条约》
2021-03-11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896年,爱国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内容是中国近代哪个屈辱条约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21-03-11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在电影《甲午风云》中可以看到
A.陈化成的光辉形象B.邓世昌的光辉形象
C.关天培的光辉形象D.叶志超的光辉形象
2021-03-11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使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A.平壤战役B.黄海战役C.辽东战役D.威海战役
2021-03-1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战国时期,秦国攻伐魏国后,把孔氏家族迁到南阳。之后,他们大规模地经营冶铸业,开辟鱼塘养鱼,经常游访诸侯,借此获取经商发财的便利,博得了游闲公子、乐施好赐的美名。材料说明了
A.商人势力过大危及政权统治
B.多样化经营已成为普遍现象
C.巨商大贾颠覆社会等级秩序
D.战国时期的工商业有所发展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   李贽认为:“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焚书·答耿司寇》)

(李贽)被捕后接受讯问,他回答说:“罪人著书甚多具在,于圣教有益无损”……在他自裁以后气绝以前,他用手指写了王维的一句诗以解释他的死因:“七十老翁何所求!”其消极悲观的情绪已显然可见。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对孔子评价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观点的进步意义。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李贽悲观的社会原因。
9 . 清朝中叶以后的中国面对西方文明冲击的反应各有不同,以下有关“冲击”——“反应”的配对,错误的一项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展开
B.甲午战争——辛亥革命爆发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末新政实施
D.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兴起
10 . 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木状态唤醒似的。”马克思所说的“唤醒”主要是指(       
A.虎门销烟B.爱国官兵抗英斗争C.太平天国运动D.辛亥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