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中的史料反映了秦代(     
记载出处
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让人代为请示)《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
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
A.行政管理制度严密B.法律实行轻罪重罚
C.地方官员权力较小D.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2024-02-22更新 | 189次组卷 | 33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全球通史》中写道:“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产生了反作用。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下列关于拿破仑战争的描述能体现作者观点的是(     
A.限制了“自由、博爱”等启蒙思想传播
B.横扫欧洲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国家
C.推动了民主意识觉醒和民族独立诉求
D.引发了德国“十二月党人”起义
2023-07-05更新 | 104次组卷 | 34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亦庄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焦裕禄、雷锋等英雄模范,我们更不能忘记以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为代表的科学家为国家的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这一时期形成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该时期是(     
A.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革”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023-03-28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北京亦庄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2022年11月,作为G20轮值主席国,印度尼西亚提出的主题是“共同复苏、强劲复苏”;67年前,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国际会议主题是“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对中国在那次会议上的表现表述准确的是(     
A.印度支那问题由于中国代表团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
B.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际关系的准则
C.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条件
D.极大地改善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外交活动的舞台
2023-01-07更新 | 13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北京亦庄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英国王权的演变

英国王权在历史上经历过多次演变,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大致从都铎王朝建立(1485年)至英国革命。“这个时代的特点趋向于建立民族的君主专制制度,也就是建立使资本主义生产力有可能顺利发展的形式”,王权成为主权的君主、国家的化身。第四阶段,英国的王权成功地适应了近代社会转型并被留存下来,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亨利八世1534年,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

伊丽莎白一世
1559年,主持议会颁布第二个“至尊法”,确定新教为英国国教,后议会法令规定把伊丽莎白的诞辰规定为宗教节日
1581年,亲临英国航海探险家、海盗弗朗西斯·德雷克的坐舰,授予他骑士称号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600年,授予英国商人成立的东印度公司享有对好望角以东国家(特别是印度)的贸易垄断权

查理一世
1642年,推行君主专断政策,解散议会后,又宣布讨伐议会,挑起内战
1649年,被推上断头台

玛丽和威廉
1688年“光荣革命”后,入主英国
1689年,接受了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
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都铎王朝以来英国王权的演变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2023-01-07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城市化与工人生活

材料一最近几个月我一直在工业区周游,看到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和中年人,其中许多靠以前的任何一种工作方式都无法赚取每日的面包,现在却丰衣足食,吃穿不愁,他们的住房比首都的议员和贵族们聚会的地方还要通风,还要有利于健康,在其中每一个毛孔都不会出汗,同时又避开炎夏的烈日和寒冬的大雾。儿童在棉纺织工厂中并没有因为劳动而受伤,正常情况下也没有过度工作。

——1835年,英国的化学家、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安德鲁·尤尔《工业哲学》

材料二腐烂的动植物产生了空气中的杂质,劳动阶级的住房潮湿而狭窄,并弥漫着污浊,而且每况愈下。每年由于污秽和通风恶劣造成的生命损失比我国在近代进行过的任何战争中伤亡的兵员还多。处于这种环境的居民接受道德的影响较差,同健康的居民相比,教育对他们的影响较为短暂。这些有害的环境可能产生一批寿命短、爱挥霍、轻举妄动和酗酒的成年人。

——1842年,公共健康改革者查德威克的综合报告《劳动居民的卫生状况》节选

材料三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一系列立法。1847年通过《十小时工作法》,将13到18岁之间的孩子和女工每天的工作时间缩短为10小时。1848年通过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推动建立国家健康管理委员会,建立现代卫生体系;1875年第二部《公共卫生法》,要求所有新建筑中都必须有上下水系统。1870年通过《初等教育法》,计划建立由政府统一管理、5岁就开始进行初等义务教育的制度。1890年英国住房法案授权地方市镇议会为工人阶级建筑便宜住房。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及所学,解释这两则史料对工人生活状况的不同认识。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及所学,分析19世纪城市化进程中英国工人生活状况改善的原因。
2023-01-0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国共产党政权模式探索
阶段一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基本法(宪法)的任务,在于保证苏维埃区域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和达到它在全中国的胜利。这个专政的目的,是在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势力,统一中国……以转变到无产阶级的专政。

二、中国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苏维埃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

四、苏维埃公民在十六岁以上皆享有苏维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直接选派代表参加各级工农兵会议(苏维埃)的大会,讨论和决定一切国家的地方的政治事务。……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11月)

阶段二

“无产阶级也只有和贫农、中农结成坚固的联盟,才能领导革命到达胜利,否则是不可能的。”

——1939年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一)团结边区内部各社会阶级,各抗日党派,发挥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为保卫边区、保卫西北、保卫中国、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战。

……

(五)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六)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居住、迁徙之自由权。……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

阶段三

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提出人民民主专政这一科学概念,即“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他认为,在现阶段的中国,人民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是领导力量,工农联盟是基础力量
(1)依据表格,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模式探索的相同点。
(2)依据表格及所学,任意选择前后相继的两个阶段,阐释其政权模式的变化。
8 . 中国古代国家治理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和世界上其他几个文明古国一样,几千年来历经沧桑。但中国一直绵延不绝,她的疆域能够基本维持,她的众多民族不仅未曾分散,而且日益团聚,这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

几千年来,中国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一直千差万别,差异就是矛盾,有民族差异,就会有民族矛盾。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承认这种差异,并且制定相应的制度,才可能维持各民族的统一。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评述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央王朝基于边疆少数民族与内地差异所制定的相应制度。
2023-01-0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甘薯(番薯)的传入

材料一番薯种出海外吕宋(菲律宾)。明万历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告诉)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碗确(土地坚硬瘠薄)之地遍行栽播。

——陈世元(陈振龙六世孙)《金薯传习录》(1776年)

材料二万历庚辰(1580年),客有泛舟之安南(古越南)者,公(名陈益,广东东莞凤冈人)偕往。比至,酋长延礼宾馆,每宴会,辄飨土产曰薯者,味甘美。公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未几伺间遁归。……壬午夏,乃抵家焉。……初,公至自安南也,以薯非等闲物,栽植花坞,冤白日,实已蕃滋,掘啖益美,念来自酋,因名“番薯”云。……遗嘱岁祀以薯荐食,历代遵之。

——清同治八年(1869年)刻本《风冈陈氏族谱》

材料三万历中,闽人(又)得之外国。……闽海而南有吕宋国,……闽人多贾吕宋焉。其国有朱薯(即番薯),被野连山而是……。中国人截取其蔓尺许,挟小盖中以来,于是入吾闽十余年矣。

——何乔远(明)《闽书》卷150《南产志·番薯》(成书于1600年前后)

材料四篁村、河田(均属于广东东莞地区)甘薯,白、紫二薯,动连千倾,随其土宜以为货,多致末富。

——屈大钧(明末清初)《广东新语》

材料五我到陈益家乡东莞虎门公社北栅大队调查访问,父老们纷纷讲述关于陈益引种番薯的种种传说,陈益的后裔说:直至解放初,每年祭祀或扫墓,必用红皮番薯为祭品,并写上“红薯一对,富胜千箱”八字,这是祖宗遗制。

——华南农学院杨宝霖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甘薯传入中国的两条路线。依据上述材料,这两条路线是否可信?说明你的理由。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绘制甘薯从原产地传入中国的路线示意图。简述甘薯传入中国的影响。
10 . 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指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以下现象符合上述论断的有(     
①青藏高原上建起了通信基站
②上海洋山港建成全球最大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③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更容易
④机器人在地震灾后排查、搜集信息中发挥显著作用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