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2 . 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②三人最终目标一致,可谓殊途同归
③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
④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 . 下图是我国古代曹魏到北宋时期,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的比例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①魏晋时期门阀制度盛行,寒门子弟入仕受到限制②隋唐时期推行了科举制,寒门子弟超过士族子弟③北宋大批寒门子弟进入政坛,给政治增添了活力④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由重孝廉到重才能的演变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2-01-24更新 | 597次组卷 | 8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瘟疫流行”

19世纪在全球曾经出现过三波全球性的霍乱。它最早起源于印度孟加拉地区,英国为了补充殖民地的劳动力,将此地廉价劳动力运送到各地,从而将霍乱带到全球,尤其是蒸汽船的使用,加速了传播速度,在西方,霍乱主要发生在城市和卫生条件最差的地区许多国家针对霍乱,提出公共卫生和国家管理的一系列改革。1866年,法国领导人拿破仑三世号召召开国际会议,提议设立一个国际卫生组织,试图找出应对瘟疫的办法,但是对于如何做到这一点仍有很多争议,19世纪80年代人们对霍乱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明白霍乱不是直接传染性疾病,而是水中传播的疾病,只要控制水污染,防疫就很容易。另外由于电报的普及,消息迅速传播,使人们感到恐慌,导致国际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1900年左右,人们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必须回到国际协调上去,因此有了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专注于如何控制疾病传播:有了第一个国际机构,用来监督和存储信息,这些行动对于防止瘟疫传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摘编自马克·哈里森(19世纪的霍乱与全球一体化


依据材料和所学,对19世纪霍乱在全球范围内肆虐进行简要解读(要求:提取材料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欧洲的“黑死病”

据估计,14世纪的100年中,黑死病在欧洲共夺去了2400多万欧洲人的生命,约占当时全欧洲人口的1/4.面对黑死病的肆虐,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一些城市的市政当局,通过相关法律禁止集会以防瘟疫传播;对丧葬进行规范管理,以杜绝病源扩散加强基础卫生设施建设,重视对垃圾的处理,人们懂得了许多卫生习惯。黑死病给世界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欧洲乃至世界各国从此非常注意对传染病的防治,国际上通常称其为第一次卫生革命

——《世界:一部历史》


依据图文材料和所学,以“瘟疫与人类发展”的角度进行解读。
6 . 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废置无度,则权渎······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天,则不非;鬼,则不困。势行教严,逆而不违······然后一行其法,禁诛于私家······”

——《韩非子·八经第四十八》

材料二“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故以法治国······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韩非子·有度第六》


(1)依据材料概括韩非子的主张。结合所学分析韩非子提出这种主张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 中国法的产生过程表明,它是从氏族社会内部生长起来的,而不是从外部强加社会的一种力量。……由于中国社会自然经济的长期延续,为宗法制度的推行和宗法思想的流行,提供了丰润而厚实的土壤。宗族—宗法制度与国家制度紧密地揉合在一起,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基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中国的传统观念并不排斥法。孔子倡导“礼治”,但也讲“齐之以刑”,“宽猛相济”。自从春秋战国以来,历代王朝都公布有“法典”,也曾出现过许多执法严明的官吏。但在人们的意识中,法不过是一种作用有限的工具。

在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宗法社会中,商品经济不发达,专制主义统治和人身依附关系长期存在,人们的法权观念极为淡薄,法律关系也比较单纯,民事法律关系很不发达,民事纠纷的调整以道德伦理为尚,强调调解;“重德轻刑,重义轻利”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又一特点。

——摘编自游绍尹《试论中国法的产生规律》


(2)依据上述材料,从法律文化特点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7 .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布局由沿海向内地推进。改革开放后,实现了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相继作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形成了区域共同繁荣、全面协调发展的愿景。

材料二   中国经济结构变化表(1978-2008)单位:%

类别年份197819902008
 
产业结构GDP占比
农业28.227.111.3
工业47.941.348.6
服务业23.931.640.1
城镇人口占比城镇人口17.926.445.7
所有制经济工业
总产值占比
公有制10081.569.3
非公有制018.530.7

(1)依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的角度,进行解读。
2021-02-01更新 | 237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1届高三第一次统练历史试题
8 . “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人营造宫室的原因。其解读准确的是
A.文化习俗影响民居的建筑B.民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C.经济发展决定民居的建筑D.村落的兴衰决定民居建筑
9 .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历经曲折,风雨兼行。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下列研究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858—1911年新设民用工矿企业及其创办资本统计表(资本数单位:万元)
1858—1894年1895—1911年
总数年均总数年均
家数1534.1480047.06
资本数3803102.7816578975.18
每家资本24.8620.72

①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初步发展   ②民族工业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城市手工业有了一定程度发展   ④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0-01-17更新 | 955次组卷 | 2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北大历史系教授阎步克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实际行政职能,即“职能性官职”;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职类”.秦汉以后,官职复杂多变,每一细微变化都折射出相关政治变迁.下列有关解读中不正确的是
A.秦汉“以吏治天下”,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
B.魏晋官僚“士族化”,仅参照等级品位因素
C.唐宋入仕者皆授官阶,说明已基本摆脱魏晋品位的影响
D.明清以“品位性官职”为主,与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紧密相关
2019-09-22更新 | 467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9年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