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文化交流

下面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胡旋女》,题注:“天宝末,康居国献之。”诗云:

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飒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

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

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

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

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胡旋女,莫空舞,数唱此歌悟明主。

注:

天宝:唐玄宗年号。康居: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飘飘:轻盈洒脱

太真:杨玉环。禄山:安禄山,玄宗时,官至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

梨花园:即梨园,唐朝训练乐工的机构。后称为戏园。

(1)根据这首诗的内容,探索盛唐时期中外乐舞频繁交流的原因。
(2)从这首诗的内容中可以获得那些历史信息?
(3)阅读材料,理解这首诗的内容,谈谈唐朝时期西域乐舞流传所带来的影响。
2024-05-2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2 . 丝绸之路

材料一   是时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印度、丝国和阿拉伯加在一起每年至少从罗马汲走了一亿金币。 ……中国人占有这一亿金币的近1/3 份额,其余的2/3份额则由运送中国丝绸的中介商赚走了。

——普林尼《博物志》

(1)阅读材料1、材料2,结合所学分析丝路开辟之后东西方之间交流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谈谈你对张骞“凿 空”西域的理解。

材料三   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失去了传统价值。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陆上丝绸之路重要性渐趋下降的主要原因。
2024-05-2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亚、欧、非三大洲之间不仅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更是古代诸多文明演绎的舞台。结合所学、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罗马帝国建立的同时,也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罗马的多民族文化也辐射至帝国的四周,罗马人的足迹远涉帕提亚、印度、中亚,甚至到达中国.……庞贝古城有印度女神雕像出土,北欧的丹麦也有印度佛像的发现,而在印度半岛东海岸本迪治利城,则发现了一个罗马商站遗址,出土了大量意大利陶器和罗马帝国钱币,越南等地也有不少罗马钱币出土。许多研究者还认为庞贝壁画中的天神、英雄和王侯显贵所穿的迎风飘展的长袍大褂都是丝绸制成。而众多古典文献的记载更是中国丝绸大量输入罗马的明证。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材料三   (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两大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概括东西方文明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两大帝国的相同点,并谈谈认识。
2023-08-29更新 | 7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普高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材料一   以下是历史 上有关民族关系的史料,请将这些言论与相应的时代对应起来。(填字母)

①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②匈奴入上谷、渔阳、杀略吏民千余人。遣将军卫青、李息出云中,至高阙,遂西至符离,获首虏数千级。

③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

④楚日:“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军队),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

⑤“北有狂虏(辽),西有黠羌(西夏……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

A.春秋       B.西汉       C.北魏       D.北宋       E.清代


(1)①________②: _________③: _________④: _________⑤: ________

材料二

左图是竖立在西藏拉萨大昭寺前的“会盟碑”,这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2)材料二最有可能是什么朝代的文物?对于历史研究有什么史料价值?

材料三   清朝经略边疆的举措

地线

成就

内容

东南

统一台湾

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东北

抗击沙俄

康熙前期组织雅克萨自卫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西北

稳定新疆

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1762年在新疆设伊犁将军。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盟、旗进行统治。

西南

管辖西藏

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改土归流

土官改为流官,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

南方

平定三藩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巩固统一。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经略边疆的特点。

材料四   中国疆域由大漠游牧、泛中原农耕、东北渔猎耕牧、雪域牧耕、海上文明这五大文明板块构成,在历史长河中,这些文明板块彼此交流、渐次统合,最终构成了中国疆域。今天,面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我们要坚持“四个共同”理念,即: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在与各民族平等相待的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陈永亮《“四个共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论的多维解析》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5 . 中国古代荒政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社会灾荒救济制度也称荒政,是国家有关救济灾荒的法令、制度与政策措施。中国古代荒政源远流长。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肯定已出 现了古代荒政的雏形。 秦汉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为实行荒政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客观条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古代荒政逐步形成并得到初步发展。

——摘自李向军著《清代荒政研究》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救灾制度可以分为国家救灾制度和民间救灾。根据研究, 宋代以后民间广泛地参与到救灾制度的建设中。宋代是富民经济的高度发达时期,富民参与了灾荒救济的各个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政府在灾荒救济中的角色 与地位。受此影响,灾荒救济呈现出以乡村为单位的特征,弥补了官府救助覆盖面的缺失,减少了村民在食物获取权上的不均衡。

——改编自李军男《中国传统社会的救灾-供给、阻滞与演进》


(1)依据材料二,概括社会救灾制度在宋代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些新变化的原因。
(2)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荒政的看法。
6 .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自主,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才真正开始以平等的身份登上世界舞台,依据国际环境的特点和变化,开展积极灵活的外交工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主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材料一说明建国后我国实行的是怎样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先后采取了哪些外交的基本方针?

材料二



(2)观察材料二中图??,说明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19554月,毛泽东主席曾撰文提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19541211日,毛泽东在会见缅甸总理吴努时指出:“我们认为,五项原则是一个长期的方针。不是为了临时应付的。这五项原则是适合我国的情况的,……五项原则也是适合你们国家的情况的,适合亚洲、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的情况的。……”


(3)以我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为例,谈谈你对毛泽东上述言论的理解
2020-08-1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王乔治三世于1787年任命马嘎尔尼率团访华,要求中国扩大通商,优待英国,并允许英国派使臣访华。因此,还准备提出六项具体的要求,即一、英船到浙江、天津等处停泊;二、在京设立商行;三、将舟山附近小岛一处给英商停歇和储存货物;四、在广州附近拨一地方给英国居住,或允许澳门居住之英商出入自备;五、英国自广州下澳门,由内河行走,货物不上税或少上税;六、确定船只关税条例,照例上税。

——《京华续录》(乾隆朝)卷四十七


(1)材料一表明马嘎尔尼使团访华的目的是什么?这一目的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的?据《南京条约》内容,说明马氏“要求”得以实现的表现。

材料二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1984年2月24日)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谈谈特区的设立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所起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的讲话》(1991年1月28日)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中央做出这一重大决策的目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就闭关、开放与国家富强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2020-08-1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追求民主进步是近代中国发展的潮流。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109日,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指出:一百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孙中山先生站在时代前列,“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指的是什么”;材料中“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又分别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   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块浮雕。



(2)请你为它撰写说明词。(包括事件名称、时间、地点、历史意义等)

材料三   



(3)依据材料和所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你对纪念抗战胜利的认识。
2020-08-1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华民族的发展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夏王朝存在与否颇有争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夏文化的探索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材料一   经过半个世纪的田野工作,我们在这里(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封闭式官营手工业作坊区,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兵器群以及青铜器铸造作坊,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最早的使用双轮车的证据,等等。

----徐宏《二里头:华夏王朝文明的开端》


(1)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二里头遗址的文明的认识并提供相应的证据。
认识证据
存在较为强大的政权
遗址内存在不同类型的专业作坊
贵族墓葬区的发现

材料二




(2)从制度创新的视角,解读以上四张地图。(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析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0-05-2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