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洋务运动

材料一   (光绪皇帝1895年7月19日发布上谕)自来求治之道,必当因时制宜,况当国事艰难,尤应上下一心,图自强而弭隐患。……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各矿、折南漕、减兵额、创邮政、练陆军、整海军、立学堂,大抵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皆应及时举办。

———《光绪朝东华录》

材料二   欲振作,必须自强。欲自强,必须变法。以筹国用、罗人才为始事,以练民兵、开议院为成功……泰西议院之制,以英为最优;有上议院,国家爵命之官也;有下议院,民间公举之绅也……惟兹事体大,须俟十年之后,学校大成,然后开院仿行,以立万世无疆之业。

——陈炽(清末官员,维新派)《上清帝万言书》(该条陈随上述光绪帝上谕同日下发)

材料三   福州船政局1869—1905年所造轮船统计表

下水日期轮船材质数量(艘)吨数合计制造总费用(千两)
1869—1870年木质22785530
1871—1875年木质14121911887
1876—1880年木质378431236
铁胁4
1881—1885年铁胁35630834
1886—1890年铁胁366101230
铁胁钢壳4
1891—1895年铁胁钢壳44280886
1896—1905年铁胁钢壳658051924

——整理自《清末海军史料》

汪:船政局所造船只中有12艘先后编入清朝海军主力北洋舰队,甲午战争中随舰队全军覆没。

材料   园随着福州船政局不断扩大规模,船政局的耗费日益增大,而清政府的财政日益匮乏,对船政局的支付日益减少,于是矛盾尖锐了;船政局僚属把船厂当做封建衙门,任人唯亲,船厂人员多“滥竽充数”,“一无所知”。企业矛盾不断激化,福州船政局于1907年全面停产。

——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有人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终结”,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至少选取两则上述材料予以说明。
2024-02-2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变局与危机

材料一   15-17世纪的中国经济首次面对全球经济的新格局,西欧和日本商人用白银购买中国的生丝与丝织品、瓷器、茶叶、蔗糖,西欧商人把东南亚香料等产品输往中国,澳门成为重要的贸易中转站之一,西方学者将其概括为“丝—银”对流。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刺激了太湖流域及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物价多以银两计算。福建海商携中国商品蜂拥至马尼拉,交换墨西哥白银。基督教以澳门等地为据点,形成网状基督教文化圈。原先无法挑战中国朝贡制度的那些国家如日本、缅甸以及葡萄牙等殖民者,也居然能与中国作对,甚至发动对中国的攻击。晚明(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中叶)历史大变局的帷幕慢慢揭开。

——改编自李伯重《火枪与账薄: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材料二   17世纪重大事件时间轴


材料三   革命、战争、弑君等于17世纪频繁上演,其程度与范围不仅前所未有,而且呈现全球弥漫的态势。可以说,从英格兰、法国到沙俄帝国、奥斯曼帝国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至南北美洲,无一幸免。17世纪是“充满危机的世纪”。

——(英)帕克《全球危机》


(1)依据材料一,指出“晚明历史大变局”的表现。
(2)综合三则材料,结合史实,谈谈你对17世纪“充满危机”的认识。
2023-01-08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邓小平在会见基辛格时说,“在建立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基础上的旧秩序”,使得“贫国与富国的差距越来越大”。而“新的政治秩序就是要结束霸权主义,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经得住考验的不是霸权政治,不是集团政治,而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只有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才能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使它同国际经济新秩序相适应”。

——摘编自罗昱《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

材料二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全球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发展中国家作为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逐渐崛起……西方列强不甘心将殖民利益拱手相让,不断打压发展中国家……因此,加强相互间的团结合作,反对新老殖民主义,捍卫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与合作,既是亚非独立国家的迫切愿望,也是万隆会议召开的根本宗旨。

——摘编自余建华《万隆会议与中国亚非外交》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提出并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中国对万隆会议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的认识。
4 . 中外关系

1793年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呈交了英王乔治三世给乾隆帝的信,其要求被乾隆帝在复信中一一加以拒绝。具体情况见下表:

英国所提的要求清朝拒绝的理由
派使者常驻北京与天朝体制不和,断不可行
加强贸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浙江宁波、珠山、直隶天津等地泊船贸易向来西洋各国前赴天朝贸易,俱在澳门设有洋行收发各货,由来已久。却天朝统驭万国,一视同仁。若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欲求上岸交易,天朝法制森严,定当立时驱逐出洋
在京城设商馆,收贮货物京城为万方拱极之区,体制森严,法令整肃,从无外藩人等在京城开设货行之事。尔国欲在京城立行之事必不可行
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以供商人停歇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在澳门居住之英商出入自便向来西洋各国夷商居住澳门贸易划定住址地界,不得逾越尺寸。若毫无限制,恐内地民人与尔国夷人间有争论
减免关税夷商贸易往来纳税,皆有定则,西洋各国均属相同。惟应照例公平抽收,不能偏颇
在中国传教天朝自开辟以来,圣帝明王垂教创法,四方亿兆率由有素,不敢惑于异说。夷人妄行传教,尤属不可

——依据乾隆帝给英王的复信(斯当东所著《英使谒见乾隆纪实》)整理


有人说,乾隆帝与英国使节的交涉,体现了两种文明在多个领域的碰撞。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
5 . 政治制度建设

材料一   以下是有关尚书的史料

出处史料
《汉官答问》汉初以丞相总天下事,尚书不过少府(九卿之一)属官,治文书而已。武帝时……臣下章奏上尚书,尚书进于天子,乃下丞相。有政事,天子常与之议
《后汉书伸长统传》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尚书台)。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通典取官典》(曹)魏置中书省,有监、令(中书省官职)。遂掌机衡之任,而尚书之权渐减矣
《朱子语类》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阐述从汉至唐尚书职权的演变,并谈谈你对这一演变的理解。

材料二   19世纪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政党分赃”制度。执政党大肆使用本党人士担任公职,这不符合“资产阶级的统治是整个阶级的统治,而非一派统治”的原则。由于每次随选举而共进退,致使官吏大换班,那些具有真才实学的管理人才由于党派不同而不能服务于社会。一些官员认为作为战利品的权力到手,不用更待何时,例如纽约一名由格兰特总统任命的官员竟然滥用公款5000万到1亿美元。

文官制度的建立,将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了资产阶级整体利益的实现,使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在一个稳固的基础上。文官真正拥有了自己的政治权利,摒弃了对权势的依附关系,为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工作。文官制度的建立也体现了“机会均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政治原则的发展,各国公务员法均规定:不得以性别、种族、信仰、阶级为理由而拒绝公民担任公职。

——摘编自杨明《论现代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二,简析19世纪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分赃”制度存在的弊端。结合文官制度的内容,说明文官制度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次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刺激,传统的自然经济在沿海沿江口岸地区逐步瓦解,六七十年代清政府开始了举办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在这些因素的交织作用下,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通商口岸的一些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摘编自徐国利《中国近代儒商的形成和近代儒商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材料二     据北京政府农商部统计,1914年工业企业注册的资本是六千两百多万,1920年增为一亿五千五百万元,增加125%;资本在5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1914年只占总数4%1920年增加为14%1914年到1920,中国资本的纱厂由35家增至63,纱锭由687900多锭增至1354500多锭,即增加了97%。同时期面粉厂增加了84家,面粉的出口由7万担增至396万担,并由入超转为出超。

——摘编自孙长斌《一战时期中国经济变化与民主革命新因素的成长》

材料三     全面抗战爆发,江苏棉纺织工业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无锡损毁设备占该地设备总数的70%。江苏各地沦陷之后,日寇又以占用、租用、统制、专买等手段掠夺各厂资产、原料和成品,所有纺织厂除停工外均被日寇军管或委任日商经营,江苏民族棉纺织工业迅速衰落。

——摘编自赵明远《衣被天下!江苏近代棉纺织工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认识。
2023-02-20更新 | 192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国际关系

材料一   主要欧洲国家君主在对外战争战败后被废黜王权的概率

王权被废黜的百分比(%)

1498-1800年

1801-1920年

英国00
法国025
荷兰050
西班牙020

注:此处“荣耀”一词特指近代早期欧洲主要国家的君主们通过战争赢得胜利、提升个人名誉。

材料二   1945年6月,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宪章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力及自决原则为依据之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各成员国主权平等”“应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联合国设立6个机构,安理会被授权“解决国际和平与安全”。安理会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时采取“大国一致”原则。1945年10月,联合国宣告成立。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以来对外战争对欧洲王权影响的变化。结合所学,从国际关系的视角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联合国的认识。
8 . 美国著名史学家埃里克方纳在《美国历史:理想与现实》一书中称1968年是“动乱的一年”。以下是该书的摘录。

在这一年里,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1月底,越共和北越部队发动了新春攻势,战斗的惨烈程度通过电视传到了美国,粉碎了公众对约翰逊政府的信心,因为约翰逊(总统)反复声称胜利“指日可待”。

4月,马丁·路德·金赶往孟菲斯城,支持当地黑人清洁工举行的罢工活动(他们的工资被严重地压低),但他遭到一名白人的枪杀。各地的贫民窟立即爆发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都市骚乱。作为一种对金所表达的纪念姿态,国会通过了《开放住房法》,禁止在住房的销售与出租中实行种族歧视,但实施力度十分软弱。

8月,成千上万的反战运动积极分子在芝加哥举行抗议活动。该市警察一向以毫无节制闻名,对示威者大打出手,造成了几百人受伤,但政府将8名政治激进分子以策划煽动暴力而判罪。

1968年也是动乱波及世界范围的一年,电视则将一国发生的事件同时传播到全球各地。大规模的反战运动在伦敦、罗马以及东京举行,导致了与警察的冲突和数以百计的受伤情形发生。美国妇女既受到其他国家妇女运动的影响,也影响了其他国家的运动,欧洲妇女运动提出了要求平等权利的口号,赢得了法律变化,离婚变得更为便利。

阅读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材料中“动乱”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全面论述。
2022-07-13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经济全球化

材料一   


图1   新航路开辟前东西方主要商路示意图


图2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概况示意图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英国出口贸易中工业制造品占89%。同期的进口贸易中,原材料占61%,食品占33%。英国的贸易伙伴,除了欧洲国家外,主要是美洲国家及其殖民地。英国的出口工业商品,从日常消费品到各种机械设备,几乎无所不包。由于英国商业信息灵通,往往可以以最便宜的价格购买到美洲和东欧的小麦和玉米、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的肉类、中美洲的热带物产、马来西亚的锡、南美洲的铁等。英国的国民经济已经完全是一个外向型的经济。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版)》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认为,全球化是由生产力发展而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规律,不可逆转。但近年来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股逆全球化的浪潮,在经济上表现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政治上表现为右翼崛起,孤立主义和单边主义上升。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直接原因是全球化过程中受益群体和受损群体之间的对立;重要原因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

——何美琳《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分析当代世界逆全球化现象》

(1)对比图1和图2,结合所学,指出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19世纪中期“英国的国民经济已经完全是一个外向型的经济”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逆全球化”现象的认识。
10 . 护照

长期以来,中国并没有西方护照之概念,护照一词虽然最早在《尼布楚条约》中出现,也只是政府为商人开具的一种集体信函。而且从保存的资料看,主要是为俄国商人入境所用,很少看到中国商人出境。到了近代,国门大开,外国人不用检查直入中国口岸。1858年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内地护照,《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赴内地“执照由领事馆发给,由地方官盖印。经过地方,如饬交出执照,应可随时呈验,无讹放行……如其无照,其中或有讹误,以及有不法情事,就近送交领事官惩办,沿途只可拘禁不可凌虐。”


(1)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对“内地护照”的认识。

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防伪手段几乎为零。
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期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81版改变了53版以来6位数的护照累计号码,升至7位数号码。
97版采用数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到2005年达到年均签发400万本,80%是因私护照。
(2)结合历史背景,从不同角度解读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2-02-09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